中國式經營和管理關係的理解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在中國企業中 “管理”和“經營”關係的理解。

1. 經營第一,管理第二。

企業生存發展,經營永遠是第一位的,管理服務於經營。管理跟上經營,管理不能太超越經營。尤其小企業就是先要活著,再談管理。

中國很多民營企業逐步走向國際化,大家開始重視管理,很多企業直接的辦法就是從大企業挖人,尤其是從外企挖人。但是很多僱主和僱員發現,效果不盡人意,就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把握準管理和經營的關係。很多外企的員工到民營企業水土不服,最後很多人都鎩羽而歸又回到外企去,成為一段痛苦經歷。

2. 管理解決的是和氣,經營解決的是士氣。

這裡的“和”也不是一團和氣,而是通過管理梳理簡化,減少不必要的內部矛盾和消耗,同時又可以防範風險。管理是為了更好為經營提供服務和支撐,為一線提供彈藥;管理不只是管控,管控只能是一個手段,不是最終目的。

企業規模比較小,人數少,企業往往可以更多精力在經營上,提升士氣上,因為這時候人員少,老闆可以通過個人或者少數幾個人就可以管理,但是到一定規模之後,人員多了,項目多少,客戶多了,老闆不可能事無鉅細,這個時候規範的管理就逐步建立起來。

從管理解決和氣,經營解決士氣角度,管理和經營就如同“陰”、“陽”相生,相互相成,對立統一。

很多老闆和員工,自身談到“管理”就色變,潛意識裡就是把管理簡單理解為管控,這是沒有正確和深入看待管理。

3. 當企業到發展開始利用資本擴張,注重外延式發展時候,管理就很重要。

某種程度上管理比經營還重要,但是這個時候高水平的管理或者高質量的管理,是為了更好的經營,或者說為了更好輸出經營,但這個時機一定要把握好。這個階段往往企業發展不能單純依靠內生增長,而是企業發展更多依靠兼併收購的時候。這個時候兼併就要輸出管理,輸出體系。走向外延式擴張階段,此時如果管理跟不上,企業收購兼併就是在找死,很快就會失血而亡。但此時的管理也是結合和融入了特定經營理念的管理,有個性、有文化的管理,不是照搬照抄。

例如: 很多國際大公司就在這個階段,其中很多崗位,甚至一些重要崗位在人員缺崗的情況運轉良好,這就是靠整個管理和體系在運行,比如有些工廠沒有Plant Controller照樣可以運行半年過一年,有些甚至沒有總經理,也可以運行一段時間,這就是良好的管理帶來的價值。

4. 企業要做百年企業,管理就很重要,而且是最重要的。

沒有良好管理的企業很難長期健康發展,中國的企業為什麼百年老店少,除了技術上專注和創新少以外,更重要的是企業沒有形成良好的管理。這裡的管理就包含企業的頂層治理,股權結構,激勵機制,流程管理等。我們可以看德國和日本很多百年老店,這些企業能長治久安,就是因為內部良好的管理和機制,幫助企業在經濟快速發展時候不盲目,在經濟蕭條的時候能避險。

進一步,談談好的管理是什麼樣子的?

1. 管理既是技術,也是藝術。當企業到一定的規模,還是要聘請專業的人員進行管理,而不是想當然。很多企業家和老闆,這個時候選擇去學習MBA或者EMBA來提升管理,其實這是企業家們沒有放下,在國外,學習MBA要乘早,這是工作畢業幾年後應該去學習的;在國內學習MBA和EMBA更多的是企業家們為了拓展自己的朋友圈。真正的專業管理,其實很難在MBA或者EMBA課堂中學到。

2. 管理是為“和”,要講藝術更甚要講哲學。無為而治,要潤物細無聲。所以這裡就要區別“管控”。就是單純的“有為”,這樣容易誤入歧途,遏制經營。

3. 經營要有一種“奮發有為”,管理是“無為有為”,但是這裡的無為絕對不是不作為 也不能僅僅理解為管控,而是最終都是為了“有為”。

所以這個階段管理的專業性、藝術性、先進性就特別高。

以上是我這麼多年從顧問到企業,從外企到合資再到民營企業,通過實踐和理論結合,對“管理”和“經營”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