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憑什麼統一的六國?從兵馬俑坑裡看歷史,秦陵到底有多大

嬴政能統一六國靠的就是武力。那麼秦軍到底為什麼強呢?司馬遷的《史記》裡對於打仗這個事記載的都很簡略,一場數十萬人的大規模戰役往往只是寥寥幾筆就完事了,我們根本看不出來秦軍到底強在哪?不過兵馬俑的大發現,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們展現出了秦軍的秘密。

秦始皇憑什麼統一的六國?從兵馬俑坑裡看歷史,秦陵到底有多大

在兵馬俑坑裡,我們能夠看到秦軍的排兵佈陣和武器裝備,比如陣法,秦軍的方陣裡排在最前面的是三排弩兵,後面是戰車、步兵,另外還有機動作戰的騎兵,方陣的左右兩側還有防止敵軍偷襲的士兵。這裡面打頭陣的三排弩兵最為關鍵。冷兵器時代使用弓弩射擊有一個規律,叫做臨敵不過三發。意思是說,敵軍持續衝鋒,弩兵射完一箭之後需要時間裝箭。當你射到第三支箭的時候,敵軍就衝到臉上來了,弩兵也就廢了。秦軍的這種三排弩兵,就可以使用輪番射擊的方式持續發射,壓制敵軍,造成大量傷害。

秦始皇憑什麼統一的六國?從兵馬俑坑裡看歷史,秦陵到底有多大

我們不知道那個時候其他國家是不是採用這種軍陣,但是很顯然,秦軍的軍陣是非常先進和合理的。一直到兩千多年以後,歐洲人的火槍隊還是採用這種輪番射擊的方式進行排兵佈陣。兵馬俑坑裡發現的秦軍箭頭幾乎都是三稜箭頭。考古學家們檢驗了九百多個數據,發現箭頭的三個稜幾乎等長,完全一樣。秦軍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箭頭呢?不難理解,三稜箭頭更像子彈,飛行軌跡最為平穩,也更為準確。

張藝謀的《英雄》中講到,秦軍每到一處必先放箭,可見清軍特別喜歡遠程武器,不僅可以殺敵,還能避免自己軍隊的傷亡。英雄裡有一個箭的特寫鏡頭,你可以看到箭頭並不是三稜箭頭,這也許是這個電影的一個小缺陷。從兵馬俑坑的發現來看,更可怕的是秦軍的武器裝備已經幾乎實現了工業標準化生產。不管是箭頭還是弩、箭、戈等等,用料、尺寸都幾乎一模一樣,這在那個手工業的時代簡直是不可思議的。除了陣型先進,武器先進以外,相比中原六國,秦軍還有一支超強的騎兵。秦國建國之初靠的就是養馬。常年面對遊牧民族的騷擾,也讓秦人具備了遊牧民族的戰鬥力。

秦始皇憑什麼統一的六國?從兵馬俑坑裡看歷史,秦陵到底有多大

中國歷史上,遊牧民族往往最能打,所以和中原六國打起仗來,秦國的騎兵往往就是取勝的關鍵。這樣一支陣型先進,武器先進,騎兵強大的秦軍能夠戰勝六國也就合情合理了。但是,當秦始皇死後,秦軍面對農民起義軍的時候為什麼一敗塗地,葬送了大秦帝國呢?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統一天下以後,秦始皇大興土木,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不僅勞民傷財,而且嚴重疏忽了軍隊的建設。秦帝國建立以後,秦軍的戰略主力有三隻,也可以說是三大軍區,一直是關中地區的京師軍,一直是南粵地區的南部軍,另一支是北部邊防的北部軍。

秦始皇憑什麼統一的六國?從兵馬俑坑裡看歷史,秦陵到底有多大

在秦末動亂開始的時候,首先,王室內部已經很混亂,秦二世是就是一個弱雞,根本沒有能力掌管這麼大的帝國。幾支軍隊也是久疏戰陣各自為戰。反觀農民起義軍,他們是積累著六國被秦國滅掉到憤怒,發動了規模浩大的人民戰爭,遍地開花。秦軍面臨的局面非常被動。最終,南部軍獨立建國反秦以後都歸了楚國。北部軍被項羽殲滅。中師君投了降,可以說是全軍覆沒,秦帝國也隨之土崩瓦解。

前面說道,秦軍的潰敗很大原因在於秦始皇的大興土木,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工程就是秦始皇陵。秦始皇的陵墓規模巨大,比照的是秦國國都咸陽來建的。上下兩層內外三重,總面積有56.25平方公里,這其中最神秘的就是地下的地宮,也就是始皇帝的遺體所在的地方。根據史記的記載,地宮裡裝滿了金銀珠寶,頂上有日月星辰,下面有水銀仿築的江河湖海,還有魚油做的長明燈,一直照亮著整個地宮。為了防止盜墓賊,地宮裡到處都是秘密機關暗箭。

秦始皇憑什麼統一的六國?從兵馬俑坑裡看歷史,秦陵到底有多大

我們今天看到的秦始皇陵上面的封土堆,就像一座長滿了植被的金字塔。但是在這個土堆下面,始皇帝的地宮到底是什麼樣的?他的遺體又是怎麼保存的?千百年來,有沒有盜墓賊進入地宮呢?這還都是未解之謎。在電影神話裡結尾最後一場混戰的戲,傑克一群人就來到了秦始皇的地宮,這是一座巨大的地下宮殿,而且還是個失重的空間。這當然只是電影的想象。只有等到秦始皇陵被真正打開的那一天,我們才能知道始皇帝的陵墓究竟是怎樣的雄偉壯麗。秦始皇的一生是傳奇非凡的一生,他留下的謎團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成為我們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