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孩子的這些“反抗”行為,其實是“缺愛”,家長先別急著訓斥

當孩子到了兩三歲時,父母們都會發現原本聽話的乖寶寶會開始變得叛逆起來,不但不聽話,還要和父母對著幹,常常讓父母忍無可忍,便會大聲地斥責孩子。可是,孩子究竟為何會做出種種反抗的行為呢?父母的斥責對孩子會有不好的影響嗎?你們真的理解孩子的內心嗎?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反抗行為?

其實孩子出現反抗行為,是成長中的必經階段,從小反抗性較強的孩子,長大後也會更獨立有主見。心理學家曾經在2——5歲的孩子中間挑選出兩組孩子,第一組有明顯的反抗行為,第二組幾乎沒有反抗行為,追蹤到了成年以後,第一組孩子有84%都具有堅強的意志,相較於第二組也更成功。

2歲孩子的這些“反抗”行為,其實是“缺愛”,家長先別急著訓斥

因此,父母們不要隨意地斥責孩子,要先弄清楚孩子反抗行為背後的原因。

一、2歲孩子的這3種反抗行為,其實是在向爸爸媽媽索取“愛”

1.經常說“我不喜歡媽媽了”

2歲孩子若經常說“我不喜歡媽媽了”之類的話,一般是在要求被拒絕,或者感到自己被冷落、不被重視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是想要父母表達對自己的愛,證明爸爸媽媽會和以前一樣愛自己。

2歲孩子的這些“反抗”行為,其實是“缺愛”,家長先別急著訓斥

2.對家長的要求當“耳旁風”

當2歲的孩子想要做某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時,比如要自己倒水、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自己用剪刀等等在父母看來不合理的舉動,若父母要求孩子停下來,不讓孩子做,孩子常常會把父母的話當“耳旁風”,甚至越不讓做越要做,故意對著幹。其實是孩子想要得到父母的認同,證明自己的能力。

2歲孩子的這些“反抗”行為,其實是“缺愛”,家長先別急著訓斥

3.故意和家長“反著來”

父母讓孩子幹什麼,孩子就不做,越是不讓做的事情越要做。這種故意要和家長反著來的行為,常常是孩子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通過這些行為讓爸爸媽媽對自己產生關心,想要重新體驗以前嬰兒時期父母對自己無微不至的愛。

2歲孩子的這些“反抗”行為,其實是“缺愛”,家長先別急著訓斥

在面對2歲孩子的種種“反抗”行為時,若是父母很不耐煩,用吼叫、斥責的方式對待孩子,就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也不利於親子關係。因此,我們要用“愛”來回應孩子,當孩子用這些“反抗”行為來引起父母注意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地讓孩子感受到愛和被關注。

二、面對孩子的“反抗”行為,父母們可以這樣做

1、及時表達愛

當孩子犯了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不要忘了表達自己的愛。幫助孩子認識到錯誤之後,可以對孩子說“爸爸媽媽永遠都是愛你的,只是你這次的做法不對”,孩子能認識到錯誤,父母還可以抱抱孩子,用肢體語言讓孩子明白,父母不會因為任何原因就不愛你了

2歲孩子的這些“反抗”行為,其實是“缺愛”,家長先別急著訓斥

2、給孩子嘗試的機會

如果孩子想要做一些超出能力範圍的事情,父母不妨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給孩子嘗試的機會。如果孩子想要自己倒水,只要不燙,就讓孩子自己倒,哪怕水撒了,多嘗試幾次就學會了。孩子想要自己剪紙,父母可以給孩子買專用的安全剪刀,讓孩子自由剪貼。給孩子多一些信任,孩子也會給父母更多驚喜。

3、找出孩子“反抗”的原因,對症下藥

當孩子用反抗來引起父母注意的時候,要弄清楚究竟孩子為何要這樣做。是父母沒有買孩子想要的玩具?還是想去公園但是沒去成?還是父母誇獎了別的小朋友,而沒有誇獎自己的孩子?找到了原因,再幫孩子梳理情緒,和孩子講講父母為何會那樣做,讓孩子感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和理解

2歲孩子的這些“反抗”行為,其實是“缺愛”,家長先別急著訓斥

2歲孩子雖然已經可以用語言來表達,但是很多內心的情緒他們並不能清晰地意識到,更不能用語言表述出來。因此就會用“反抗”的行為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和認同,所以,父母們不要簡單粗暴地對待,應該用“愛”來及時地回應孩子。

《陪你長大》這套書,針對孩子成長中的各個方面,各種問題,給予瞭解答,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讀這本書,也許很多你不知道怎麼解決的問題,這套書能夠給你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