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審時度勢,跟對頭雁,“楚”加入開始崛起的周王朝

楚先人就在丹陽,這個新的定居點代代繁衍,逐漸適應了南蠻之地的生活。雖條件惡劣,但他們堅強勇毅,與周邊的部族有了交往,甚至是互相通婚結親,開始壯大了起來。

二、審時度勢,跟對頭雁,“楚”加入開始崛起的周王朝

時光還在那個漫長的小文明裡慢慢地行走。這商王朝也走到了盡頭,他們的最後一個國君帝辛,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的商紂王出現了。那紂王身體強壯,勇武好勝,他的宮殿奢華宏大,這時達官貴族的住宅開始有了高高的臺基,有了走廊和突出的房簷。“高”字是象形文字,在甲骨文中是建在高高基臺上的房屋。


二、審時度勢,跟對頭雁,“楚”加入開始崛起的周王朝

紂王建了高高的鹿臺,沉湎於酒色,好施刑法,又橫加暴斂,是個典型的暴君,對外尚武征戰,終落個內憂外困的局面,被周武王的諸侯聯軍擊敗,自焚身亡。

武王伐紂,開創了八百年周王朝。這周王朝是厲害,可有一個人必須得聊一下。周文王姬昌,他是周王朝的奠基人,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被孔子稱為“三代之英”。“三代”是夏商周三個朝代,可見其功績。

文王的祖父是周太公,父親是季歷,他們的部落是岐山之下的周部,位於今天的陝西省岐山縣境內,這岐周西面是剽悍強大的,沒有臣服的犬狄部,能夠強大起來真是不簡單。

季歷太能幹了,對犬狄的發起了多次戰爭,不僅解決了威脅自己的敵人,還讓自己的部族更加強大起來。岐周是商王朝的一個部落,你不能太強,太強了商王不放心,得打打這出頭的岐周。一來讓你和大家都一樣;二來也威脅不到我的根基。那商王朝不用放監控器,大家互相監督,誰強了一定有打報告的。這裡有個古今規律,大家都一樣了還行,要是你突然發達了,你太有才華了,總會有不舒服的。

二、審時度勢,跟對頭雁,“楚”加入開始崛起的周王朝

於是商王文丁表面嘉獎季歷,暗地裡就想好了辦法。藉機讓季歷到朝歌受封,一來就被軟禁起來不讓你回去。季曆本來沒有反叛之意,越想越委屈,他又是個極度要強之人,一氣之下就絕食抗爭,最後死在了朝歌。

兒子西伯姬昌繼位。去的時候好好的,結果沒了,周人都知道。殺父之仇必須要報,但岐周只是商王朝棋盤上的一顆小棋子,絕對打不過,還得絕對老實,但心理絕對仇恨著。姬昌得想辦法讓自己強大起來,才能推翻商朝。

姬昌繼承周部後更加能幹,在位50年,勵精圖治,勤於政事,廣羅人才。不經意間到了文丁的孫子商紂王時期。商紂殘暴,重用奸佞之臣,國家傾頹指日可待了。那些受到迫害的賢士都跑到文王那裡了。

文王重德,尊老,於是得太顛、閎(hóng)夭、散宜生、鬻(yù)熊、辛甲等賢臣或部落頭領投奔、輔佐。

這其中有位了不起的人物--鬻熊。鬻熊又被稱為“鬻熊子”或“鬻子”,是楚人的始祖,也是已知的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著有《鬻子》一書。投奔文王時年齡已經很大了,因其博學,被周文王尊為老師,先後輔佐過文王和武王。

當年,這楚先人部落艱難地翻越秦嶺,渡過漢水,又稱“漢江”,長江的支流,發源於陝西省漢中市,在湖北省武漢市匯入長江。

他們終於在丹陽定居了下來,沒有商人的追殺,似乎安靜了不少。周文王廣羅天下人才,這時的楚人首領鬻熊果斷加入到岐周的陣營。可以說沒有周王朝就沒有楚,沒有鬻熊也沒有楚國。

得到認可,返回中原文明,這是楚人的理念,他們來自文明,根本無法走回野蠻和落後。

人類的歷程就是這樣,一旦走進了文明,就會嚮往更加的文明。

周文王的使者來到楚部。鬻熊一想:商人是絕對靠不得的。岐周雖還是個諸侯國,論實力與商王還差很遠,還不能與商王抗衡,但西伯絕對是幹事創業的人,可以投奔,楚人就有希望。年邁的鬻熊不顧身體勞乏,來到文王身邊,他既被尊為老師,還是西伯的火師,這是楚部傳承下來的高超技藝。

三千年前的生產水平還是非常落後。除王室貴族、達官外,國家的百姓一般分為三個等級人,國人、野人和奴隸。國人身份地位高,主要從事商貿經營、手工技藝等,一般居住在國都或大的部落中心,有參政議政的權利,甚至可以像串門一樣,申請到國君的王宮交流一些事情。這是原始民主的遺留,到後來就根本不可能了。

其次是野人,不是深山老林的人,而是農民,因為生活在田野,從事農事,所以被稱為“野人”,今天來看的確不太好聽。他們是自由人。每戶野人分得100畝左右的土地,上繳國家十分之一的收成即可。周文王設立公田,可以租種,也是繳納十分之一的收成。

聽著不錯,100畝田產,要是擱現在真是大地主。但當時生產力落後,產量不高,土地真是不缺,缺的是人口,想想周的野人應該是生活好一點,農閒之時,還是比較愜意的。


二、審時度勢,跟對頭雁,“楚”加入開始崛起的周王朝

最底層的是奴隸,商周的奴隸數量,較世界上的其他奴隸時期的國家要少很多。王室貴族需要的奴隸多一點,勞作服務。商王朝人殉盛行,祭祀、出征、陪葬等等,都需要殺伐大量的奴隸,於是很多時候大家都搶,誰搶到就是誰的。

周文王在岐周明確了奴隸的主人,是誰的就是誰的,這樣一來那些大人物就支持他了。唉,奴隸就是奴隸,是一個會說話的工具。

商周國家的兵士由國人和野人充當,奴隸沒有資格。因此在商周牧野大戰時,商軍大敗,商紂臨時徵用奴隸參戰。奴隸們立即倒戈,為什麼給你賣命,你是怎麼對待的我們啊。殺了你商王剝削者,起碼能報仇。


二、審時度勢,跟對頭雁,“楚”加入開始崛起的周王朝

周文王重視發展生產,土地被不斷的開墾出來,糧食多了,人口也就上升了。他還規定商人往來不收關稅,於是商貿業興盛起來,與周邊附屬的部落諸侯國的經濟往來頻繁。當然那時還沒有重農抑商的觀念,商朝的商人甚至縱橫於整個國家。

周文王廣施仁德,生活勤儉,親自參加勞作,岐周在他的治理之下,國力逐漸強大起來。

一切都在不斷髮展,太累了。現在周文王身邊的人才是不少,但還是缺一個大參謀,執行官。於是這個大參謀就出場了,其實他的人生早就開始了,他曾經是一個屠夫,殺羊宰牛。他也開過酒店,當過小老闆,忙於集市,奔於村野,但他始終只能勉強餬口,天天被老婆罵。為什麼?只因為不專心,整日研究那些天文地理、軍事謀略和治國安邦之道。心不在焉,能發達嗎。

這個不專心的人就是姜子牙,名姜尚,號飛熊,是炎帝后裔伯夷的後人。伯夷曾助大禹成功治水,被封在呂地,現在的河南南陽西。到姜子牙時早已敗落了。


二、審時度勢,跟對頭雁,“楚”加入開始崛起的周王朝

姜子牙已經70多歲了,經過這麼多年的積澱,他本事的確了不得,想的還是施展那一身的才華和抱負。姜子牙矢志不渝,但還沒人用,真是內心足夠強大。商周人壽命不長,多數活個30多歲,擱誰身上心也死了,相傳姜子牙活了139歲。他70歲,也是人生過半,我們50歲了,心志不改的又有幾個人呢。

你要說姜子牙不急吧也不太可能,他只是在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心態決定一個人的高度,的確如此。兩千多年後北宋誕生了一位大文豪,人家本來想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結果政治的春天一直沒有怎麼光顧他,沒辦法寫文章,作詩詞,依然得以享譽天下。

這姜子牙內心可是充滿激情,聽說西伯姬昌重視人才,得去,收拾收拾就西奔岐周去了。到了岐周果然不一般,莊稼茂盛,安居樂業。想想自己一個老頭,直接申請面試,可能性不好說。既來之,則安之。等等看吧。

姜子牙看了看“岐周西伯侯府”,轉身離開了。他去了渭水河邊,隱居了下來。每日都到河邊釣魚,那魚鉤是直的。別的漁者就納悶了,問:“老者,你用直鉤怎麼釣得魚?”“願者上鉤,哈哈!”姜子牙捋捋銀鬚,慢條不穩地答道。大家都覺得這老頭真是老糊塗了,哪有願意送上鉤的魚啊。

西伯要出去打獵,他是占卜第一高手。其實商周時期幹啥都要占卜。西伯自然就算了一卦。卦上說,這次外出打獵會得一寶物,非龍非螭(chī),非虎非熊,而是成就霸業的輔佐者。意思是不是龍也不是無角龍。


二、審時度勢,跟對頭雁,“楚”加入開始崛起的周王朝

別人的卦可能不準,文王的卦肯定準。太好了,趕快出發。正缺這一位大參謀。無心打獵的西伯怎麼也沒有遇見這個寶物。心灰意冷間,來到了渭水之濱。聽這裡的人說,有個用直鉤釣魚的怪老頭。就是他了,西伯催人快進,找到江邊的漁者姜尚。只見他鶴髮童顏,鬚髮斑白,話語沉穩有力。

西伯驚喜地看著姜子牙:“敢問,這位漁者大名。”

姜子牙心裡也是喜悅升起。這種感覺或許也是每一個人,一生中最舒服的時刻。“在下姜尚。”姜子牙答道。

兩人談論甚是投機,西伯說:我岐周先祖曾說:“一定會有聖人來到岐周,岐周就興旺,說的就是您啊。您就是我們周太公盼望已久的聖人啊。”因此,人稱姜尚為“太公望”,意思是從周太公就盼望的人,又稱“姜太公”。他們一同乘車回到國都。真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隨著姜總參謀的加入,岐周開足了馬力,朝著強大的目標前進。但周文王的終極目標是推翻商紂,建立一個新國家。

鬻熊的楚部及時加入周文王的陣營,勤勤懇懇助了岐周。贏得了楚的決定性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