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演“徵名”——《彌陀疏鈔演義》會釋.288

初演“徵名”——《彌陀疏鈔演義》會釋.288

初演“徵名”——《彌陀疏鈔演義》會釋.288

初演“徵名”——《彌陀疏鈔演義》會釋.288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講解

❖【疏】·明·古杭雲棲寺沙門·袾宏(蓮池大師)·述

❖【鈔】·明·古杭雲棲寺沙門·袾宏(蓮池大師)·述

❖【演】·明·古杭雲棲寺·古德法師·演義

❖【講】·華藏蓮社·淨空法師·講解

✽【經】: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疏】

【上明依報之勝。而依從正生。故次明正報。於意云何。審其解否也。已知彼佛號阿彌陀。未知其義。以彼佛乃一經正主。故須審問。】

✽【分釋講解】:

【演】

依從正生者。若據外教。則從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清濁奠位。三才肇分。則正從依生。今內教則依從正生。一念無明。引生三細。境界為緣。引起六粗。山河大地。因無明而有。妄想而成。依從正生也。

【講】

疏【上明依報之勝,而依從正生,故次明正報。】

前面一大段世尊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物質的環境,『依報』就是我們依賴生存的環境,在佛經裡面稱之為依報。『正報』是我們的身體,但是依報是從正報而生的,這句話很難懂,《演義》上有註解:

演【依從正生者,若據外教,則從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清濁奠位,三才肇分,則正從依生。】

他舉的外教,是儒家所說的。儒家所講有幾分與佛法相應,但是沒有佛法說得那麼詳細明瞭,可是在原則上確實是非常接近。尤其是孔老夫子在《易經繫辭傳》所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這個看法與佛法所講的實在是太接近。「物」就是依報,「變」就是正報,這個變是講六道輪迴,遊魂為變。孔老夫子不講靈魂,我們世俗人講人死了之後有靈魂,諸位想想,那個魂要是靈,絕對不會到三惡道去投胎,去變豬變羊,縱然到人道來投胎,他一定選大富大貴之家,一生下來就作少爺小姐,不願意受苦,怎麼會生到貧窮之家?由此可知,這個魂不靈,迷魂才對!靈魂是錯誤的。

孔老夫子不說靈也不說迷,他說遊魂,這個說法很有道理。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其速度非常快。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身體去,而是神識去投胎,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經上講「十萬億佛國土」!就照一般的講法,一個佛國土是一個銀河系,那麼從我們這個地球到達西方極樂世界那個星球,當中有十萬億個銀河系,你想想看這個距離多遠!可是多少時間能到達?佛說一彈指、一剎那就到了。這才知道靈魂的速度的確非常快,世間的電波、光波比起靈魂的速度那是慢得太多了。所以孔老夫子說「遊魂」非常正確。遊魂為變,變什麼?變六道,你到哪一道去投胎變哪一道的身相,確實是遊魂為變。

「精氣為物」,他這一句說得真是不可思議,因為遊魂為變實在講還不難,古印度的外道都有神通,像婆羅門、數論、瑜伽有能力生到四禪天(色界天),所以他們對於六道的情況非常瞭解,看得清楚明白,但是精氣為物他們還是說不出來。物質從哪來的?唯有佛在經論上告訴我們,物質的世界是阿賴耶識的相分,靈魂是阿賴耶識的見分。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先有見分,再有相分,所以依報是從正報生的。真正的原理是依報隨著正報轉,也就是說物質的世界、自然的現象是隨人心在轉變,這是正理,決定正確的。孔老夫子說的精氣為物與這個非常接近,他怎麼會知道?所以孔夫子絕對不是普通人。古人說孔子、老子、莊子都是佛菩薩應化到中國來的,這在理論上講得通,但是在事實上沒有依據。儒家說「正報從依報生」,這是錯誤的一個看法。

演【今內教則依從正生。】

內教是佛法,佛法之外是外教。佛法,佛是覺的意思,覺就是佛,迷就是外道;一個是覺,一個是不覺,內外是這樣分法。萬不可以為我們學了佛,我們不是外道了,說不定你正是外道,為什麼?你還是不覺,你還是迷惑顛倒,這種外道,佛門術語叫「門內外」,你是學了佛,也受了三皈,甚至也受戒,也出家了,可是你還是心外求法,那還是算外道,叫門內外。《楞嚴經》內外的標準更嚴格,見性的菩薩才叫做內教,沒有見性的統統叫外道,所以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統統叫外道;換句話說,必須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才叫做覺。我們通常把阿羅漢、辟支佛都算作正覺,以《楞嚴》的標準,那個覺還是邪覺,還是不正,它的標準是正等正覺才算是真正的覺,因為你那個覺等於佛,佛是見了性的,是圓滿的見性,你雖然沒圓滿,總是見一分、二分了,所見的是真性,所以你等於佛了,這才真正稱之為覺。

阿羅漢的覺還不等於佛,為什麼?他沒見性。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都沒見性,比起六道,他的思想見解是純正得多,我們稱他作正覺,不能稱為正等正覺。我們自己學佛心裡要有數,這樣說起來,我們幾時才能達到正等正覺?給諸位說,恐怕這一生沒指望,這是說真的。不但正等正覺沒望,就是證阿羅漢果恐怕也沒指望;不但是證阿羅漢果,小乘初果須陀洹都相當不容易證得,為什麼?須陀洹要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誰有能力做得到?

當初,我出家受戒之後沒多久,我遇到一個同修,他是一個很虔誠的佛教徒,他很肯定的告訴我,他證阿羅漢果了。我就曉得他是誤會,但是他不是妄語,他沒有證阿羅漢,自己以為證阿羅漢果了。他對於佛的道理實在講懂得並不多,懂得多就不會誤會,自己唸佛心地得一點清涼,煩惱少了,自己以為就證果了。我們坐在客廳談話,我說:阿羅漢有六通,牆壁外面是馬路,你能不能看得清清楚楚?他說:我看不見。我說:阿羅漢有他心通,我現在心裡想什麼你知不知道?不知道。那這不是真的!這樣他才服氣,才曉得沒有證得。不但阿羅漢沒證得,須陀洹果就有天眼、天耳、宿命這三種神通;二果、三果有五通,證到第四果才有漏盡通。沒有證得跟別人說證得,這是大妄語,在戒律裡面是地獄罪;如果不是妄語是誤會,在佛經裡面叫做增上慢,也是煩惱的一種。所以他不是妄語,他是增上慢,我們要認識這一點,極力避免自己發生錯誤。

學其他的法門,正覺、正等正覺這一生沒指望,修淨土法門,一下手就是正等正覺,這個不可思議!所以這個法門在一切法門當中是第一法門。諸位如果真正細心涉獵這些大乘經典,像《華嚴》、《楞嚴》、《楞伽》、《法華》,你才真正認識這個法門不可思議。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裡面的不退菩薩,就是已經證得圓教初住以上的果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數沒有法子計算,經上講得很清楚!十方世界所有眾生統統都成了阿羅漢,神通都像目犍連,壽命算千億歲,共同來計算,算不出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數多少,這是經上講得很清楚的。你就知道這個法門不可思議,十方世界等覺菩薩都要求生淨土。

怎麼去往生的?信願行這三個條件。我們今天一下手就採取信願行三個條件,我們所修的因跟十方不退菩薩這個因相同,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果報跟他也相同,他修無量劫才修到,我們這一開頭就學到了。我告訴你,我這個決定不是妄語,你修這個法門就是正等正覺。無量無邊的法門你不選擇,你為什麼選擇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是一切不退菩薩選擇的,你怎麼也選上?這個不容易!選擇這個法門,你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沒有兩樣!所以這是我們值得安慰的。你修其他法門,沒有帶業往生這個說法,你一定要斷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你才能成就。這個法門是一品煩惱都不要斷,統統帶到西方極樂世界,到那邊見了阿彌陀佛以後慢慢再斷。這個法門你只要一相信、一發願,你就是正等正覺,這個不可思議!

這個法門修學容易,稱為易行道;行是很容易,相信很難,發願也很難,難信難願!如何叫我們自己真正相信、真正發願,死心塌地來修學這個法門,對於這個法門的理論不能不知道。要想明瞭理論,透徹的明瞭,那就是從前李老師的話,要不認真去研讀半部《大藏經》,你不會懂得的,這就困難了,就不是個容易事情了。念半部《大藏經》,這是苦事。可是古德給我們做了一個方便,人家把半部《大藏經》精華已經摘錄出來,不要我們去找這個麻煩了,這是什麼東西?就是現在擺在大家面前的這一部《疏鈔演義》。這一部《疏鈔演義》的內容,實在講就是一部《大藏經》的濃縮,蕅益大師讚歎博大精深,一點都沒錯,那麼《疏鈔演義》就非常重要了。但是《疏鈔演義》的分量很重,我們講一遍,第一次講沒有留錄音帶。第二次講的,九十分鐘的錄音帶三百三十五個。這一次是第三次講。這分量很重!比《無量壽經》還要詳細。《要解》是精要,提綱挈領,如果你想短時間能深入,就讀《要解》;如果你有時間,希望多認識、多瞭解一些,你就深討《疏鈔演義》。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真正認識清楚,這個信心建立,願才切,決定不會動搖,而且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的有把握,人人都有把握。我們選擇這個法門、依照這個法門去學,我們的確是入了內教,真正登堂入室。《華嚴》、《法華》,登堂還沒入室,這個法門入室!因為《華嚴》、《法華》到最後都導歸極樂。

內教說法跟外教就不一樣,內教講「依從正生」。外面的物質環境從哪裡轉?從心裡面轉。所謂境隨心轉,「心生則法生,心滅則法滅」。我們真正明白肯定這個道理了,境界是隨心轉的,我這個身體是境界,這個身體也可以隨我們的心轉。譬如相貌,俗話常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你們相貌為什麼長得不一樣?心不一樣,你們對於一切事物想法、看法不一樣,所以面貌不一樣。西方極樂世界,經文上講的,相貌統統一樣,為什麼?他心一樣,因為大傢什麼都不想。西方極樂世界,所有去往生的人,相貌都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即使凡夫去往生的還有想,他想什麼?想阿彌陀佛!他不想別的,想阿彌陀佛就變阿彌陀佛,相貌是相同的。曉得這個道理,我們總希望自己相貌能好一點、能美一點,那麼你的心也好一點、美一點,相貌自然就美好。心地清淨,自然就健康長壽,這一定的道理。一天到晚胡思亂想,相自己要健康長壽,想自己美貌,那是大錯特錯了,沒有這個道理的。

所以,一切法從心生。學佛的人,說老實話是可以不生病的,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曉得修行的秘訣,確實不生病。學佛的人還有病痛,自己要覺悟,這個病痛是什麼?業障現前。業障現前趕緊要懺除業障,業障懺除了,沒有了,病就好了,就沒有事了;真正相信的人不多,不相信的人太多太多。對於大乘經論要有相當深入的涉獵,才曉得這個道理,這才開拓自己的命運,創造自己的命運,決定不會再受宿命的拘束。袁了凡居士明白這個道理,雖明白還不夠徹底,如果真正徹底,那他的想法、做法就不一樣了。他知道幾分之幾,就能改造他的命運。如果徹底明瞭,在大乘經教裡面,尤其是圓頓一乘經論,淨土五經都是圓頓一乘,你每天能夠讀誦,能夠閱覽,一遍一遍的將經論印入自己的阿賴耶識裡面,有決定的好處。「今內教則依從正生」,環境是我們心變現的。

演【一念無明,引生三細。】

這是唯識所講的,一念不覺就是無明,無明就是迷,本性本來是明的。這句話很有意思,也非常之深奧。怎樣是明?沒有這一念,就明瞭;有這一念,明就失掉,明就沒有了。可見得有這一念,這就壞了,一念就迷了,一念就不覺了,這個事情很麻煩!那好,我們現在既然看到佛這樣說法,我們從今之後,咱們就一念不生了,什麼念頭都不要想了,那是不是明瞭?恐怕還是無明,怎麼還是無明?因為你還想一個一念不生,還是落到一念,不是落在一個有念上,就是落在一個無念上,這樣修又修壞了,變成修無想定去了。無想定真修成也不容易,果報在四禪天的無想天,這是外道。

佛法裡面講「一念不生」,連那個「一念不生」也不生,這個沒法子說得出!說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都是囉嗦,還是落在跡象上。這個境界只有自己體會,沒有辦法說得出來。實在講,不但說不出來,也不能想,因為你一想就有唸了,想都不能想,所以叫不可思議,「思」是思想,不可思,「議」是議論、說,說不出,不可思議。真正不可思議,那就是覺;一落到思議裡面,就是無明。無明還在三細相之初,「三細相」是阿賴耶識的業相、見相(轉相)、境界相。見分變現出相分,相分就是境界相。

演【境界為緣,引起六粗。】

這樣的一個發展次第,很像《易經》所講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所以佛法講的發展過程跟中國老祖宗這個觀察說法非常接近。

演【山河大地,因無明而有,妄想而成,依從正生也。】

這肯定了這一句。整個物質的世界確實是我們的心變現出來的境界,因此這個境界不是真實的,《金剛經》上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展開來就是唯識裡面講的「百法」,百法就是一切法。彌勒菩薩造《瑜伽師地論》,將一切法歸納成六百六十法,天親菩薩怕初學的人不容易接受,再把六百六十法歸納成百法,所以百法就是一切萬法歸納成一百個綱領。這一百法裡面,「有為法」,有為就是生滅法,就是有變化的、有生滅的,一共有九十四種。這九十四種,前面「心法」八個,八識心法,諸位曉得心是有為法,連阿賴耶識也不例外,阿賴耶識也是有為法,既是有為法,《金剛經》講「如夢幻泡影」,阿賴耶都如夢幻泡影,何況其他!「心所有法」有五十一大類,心所有法實在講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心理作用。八識是體,有體當然會起作用,作用有五十一大類。「色法」有十一類,五根「眼耳鼻舌身」是色法,色法就是物質;外面六塵,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外面境界,這是屬於色法,五根、六塵這十一大類。這些東西統統都是有為法。還有二十四個「不相應行法」,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抽象的概念,它不是心法、不是心所有法,也不是色法,但是它是從這三個法裡頭產生的,產生一種概念,這個概念是抽象的,有二十四種。譬如時間、空間,這是很抽象的概念,這個東西既不是色也不是心。這些加起來九十四種。

後面六種叫「無為法」,無為法是什麼?不是生滅法。無為法六個,前面五個是相似無為,還不是真正的無為,只有一個「真如無為」是真的,真如無為是什麼?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心。九十四類有為法,統統是真心變現之物。能變的是自己,所變的反而不認得了,把它當作身外之物,這是錯誤。幾時真正徹底明白了,能變的是自性,所變的也統統是我自己,那就好了,那就恭喜你,你證得清淨法身。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自心變現之物,心是能變,一切依正果報是所變,能所不二,性相一如!這是真實的境界了。這一句與我們修學關係很大,與我們自己幸福也有著密切的關係。前面說了西方極樂世界的環境,現在要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正報,就是一切的人物,「故次明正報」。

疏【於意云何,審其解否也。】

世尊叫著舍利弗問他,『於意云何』,你的意思以為如何?這個話是問他,問舍利弗能不能夠理解這個事實,知不知道那個地方佛的名號叫阿彌陀?

疏【已知彼佛號阿彌陀,未知其義。】

『阿彌陀』是什麼意思?我們天天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什麼意思?如果搞不清楚,這是迷。所以有很多人唸佛,唸了幾年之後不念了,愈念愈沒味道。有的人打幾個佛七念得很辛苦,下次不來了。辛苦是真的,利益沒有得到,人家當然下次不來了。唸佛能念得生歡喜心,愈念愈歡喜,人就不會走!愈念愈辛苦,愈念愈迷惑,人當然會念跑掉。由此可知,這個法門雖然易修,可是恆心毅力也不容易,恆心毅力從哪裡來的?從明理來的。你理真搞透了,這個心就堅固,永遠不退轉。

念這一句佛號,這六個字是什麼意思一定要清楚明白,唸了才相應。好像我們跟佛打電報,這電報打了,那裡有迴響,這才有趣味;老打去,打去之後沒有迴響,到以後信心就失掉。你真正明瞭,是聲聲他都有感應,有不可思議的感應。

疏【以彼佛乃一經正主,故須審問。】

阿彌陀佛是本經『正主』,主是主人,西方極樂世界人很多,各個都是主人。各個都是主人沒錯,阿彌陀佛是第一個主人,因為那個世界是他造的,所有一切眾生是他接引的,是他教化的。他是第一個主人,我們念他,對他應當要認識,應當要了解。所以佛在此地問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尊者也是我們大家的代表人,問舍利弗無異於問我們。

鈔【正主者,報有依正,佛居其正故;正有主伴,佛為其主故。】

這是把『正』與『主』兩個字的意思說出來了。『報』是果報,有因必有果,阿彌陀佛在因地發願修行,他所發的願,我們在《無量壽經》看過,經中敘說他五劫修行結得大願,造成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這是有因有果。這個果裡面就有依報有正報,所以『佛居其正』。前面依報,物質環境說完了,現在介紹阿彌陀佛,是報裡面的正報。正報很多,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統統都屬於正報。拿現在的話來說,我們這個世間一般人,把一切萬法分作動物、植物、礦物,分成三分;佛門裡面只分成兩分,就是正報、依報,正報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動物,依報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植物、礦物,物質環境。正報是有情的眾生,依報是無情的眾生。正報在西方極樂世界也非常多,沒法子計算。在這麼多眾生當中,阿彌陀佛是主,他是老師,他是教主,教主就是教學的主任老師,是這個意思。

鈔【義須審者。】

這個意思必須審察清楚。

鈔【以彌陀萬德之號,其義深廣,應為開闡,使人曉了,生嚮慕故。】

彌陀的名號意思非常深廣,應當要開示,應當要把它說清楚說明白,使十方世界的眾生生起仰慕之心,他才會發心念阿彌陀佛,想見阿彌陀佛,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名號的解釋在下面的經文。

✽【附文:《疏鈔演義》本篇相關原文】

二正報二 初化主。二化伴

初化主二 初征名。二顯德

初征名

【經】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疏】上明依報之勝。而依從正生。故次明正報。於意云何。審其解否也。已知彼佛號阿彌陀。未知其義。以彼佛乃一經正主。故須審問。

【演】依從正生者。若據外教。則從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清濁奠位。三才肇分。則正從依生。今內教則依從正生。一念無明。引生三細。境界為緣。引起六粗。山河大地。因無明而有。妄想而成。依從正生也。

【鈔】正主者。報有依正。佛居其正故。正有主伴。佛為其主故。義須審者。以彌陀萬德之號。其義深廣。應為開闡。使人曉了。生嚮慕故。

……

※《西方發願文》·雲棲 蓮池大師

稽首西方安樂國  接引眾生大導師

我今發願願往生  唯願慈悲哀攝受

弟子(*……)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求於諸佛。一乘無上菩提道故。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淨土。

又以業重福輕。障深慧淺。染心易熾。淨德難成。今於佛前。翹勤五體。披瀝一心。投誠懺悔。我及眾生。曠劫至今。迷本淨心。縱貪嗔痴。染穢三業。無量無邊所作罪垢。無量無邊所結冤業。願悉消滅。

從於今日。立深誓願。遠離惡法誓不更造。勤修聖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覺。誓度眾生。

阿彌陀佛以慈悲願力。當證知我。當哀愍我。當加被我。願禪觀之中。夢寐之際。得見阿彌陀佛金色之身。得歷阿彌陀佛寶嚴之土。得蒙阿彌陀佛甘露灌頂。光明照身。手摩我頭。衣覆我體。

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長疾空煩惱。頓破無明。圓覺妙心。廓然開悟。寂光真境。常得現前。

至於臨欲命終。預知時至身無一切病苦厄難。心無一切貪戀迷惑。諸根悅豫。正念分明。舍報安詳。如入禪定。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諸聖賢眾。放光接引。垂手提攜樓閣幢幡。異香天樂。西方聖境昭示目前。令諸眾生見者聞者。歡喜感嘆。發菩提心。

我於爾時。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生極樂國七寶池內勝蓮華中。華開見佛。見諸菩薩。聞妙法音。獲無生忍。於須臾間。承事諸佛。親蒙授記得授記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無量百千陀羅尼門。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然後不違安養。回入娑婆。分身無數。徧十方剎。以不可思議自在神力。種種方便。度脫眾生。鹹令離染。還得淨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

如是大願世界無盡眾生無盡。業及煩惱一切無盡。我願無盡。

願今禮佛發願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

無量壽佛贊

無量壽佛,甘露王,威德願力難量,洪名虔稱消災障,化火宅,為清涼,菩提心中接佛光,福慧善根自長,一向專念莫彷惶,勤燻戒定香,信願行三是資糧,苦海得慈航,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大願大力接引導師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多聲)

惟願

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民無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

並願以諸功德,迴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親,現世業債,鹹憑法力,悉得解脫,現在者增福延壽,已故者往生淨土,同出苦輪,共登覺岸。

初演“徵名”——《彌陀疏鈔演義》會釋.288

❖【迴向文】

卍 謹以諸功德迴向 卍

◎遍法界。虛空界。十方剎土。微塵法界。一切眾靈。

聞經覺悟。皆悉唸佛。求生淨土。圓成佛道

(三遍)

◎全球各地一切人為災害。祈求諸佛菩薩慈悲化解。

◎全球各地一切人為戰爭、自然災害罹難眾生亡靈等眾。

弟子眾等宿世現前一切有緣眾生。

聞經覺悟。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

見佛聞法。惑盡慧開。

真實安樂。頓脫生死。

速成正覺。如佛度生。

卍 願以此功德迴向 卍

全球眾國主 眾國皆昌隆

消除眾災厄 世界永和平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願將以此勝功德,迴向法界諸有情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南無阿彌陀佛(多聲)

初演“徵名”——《彌陀疏鈔演義》會釋.2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