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通訊員 梁心韻 張佳英 鄒運
杭州這座城市,水是靈魂。
作為世界上開鑿最早的中國大運河,呈南北向貫穿杭州古城,數千年至今,依然靜靜流淌著。它成就了這座城市的經濟,也沉澱了杭州悠悠千年的歷史與文化。
古往今來,大運河流經杭州古城的各個地方,究竟發生過哪些有意思的事兒,有著什麼樣的風土人情,在這些年的社會發展中,又能看到怎樣的今昔對比?
從4月12日開始,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和杭州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中心共同合作,策劃推出《大運河的那些事兒》“音頻小課”系列,請來各路專家當主講人,通過文字報道和音頻小課的形式,將大運河杭州段一個個有趣的故事、不為人知的歷史娓娓道來,讓你在這裡讀懂中國大運河杭州段。
小課第一篇請點入https://www.thehour.cn/news/361718.html
這是音頻小課《大運河的那些事兒》的第二篇,主要來講講拱宸橋。
主講人:任軒,詩人,運河文化研究者、獨立策劃人,拱宸書院負責人。主撰《杭州橋》,著有詩集《大河無言》,文化散文《詞韻半壁江山》《運河上的杭州》,史體散文《遇見:一個人的大運河》等。
大家可以點入下方音頻按鍵,一邊聽一邊讀。
來,開講——
如果說河流是令人豔羨的旅行家,橋樑則可謂忠心耿耿的管家。梳理一座橋的文脈,既能瞭解到歷史的興衰更替,也會發現與其關聯之地區的發展路徑。
京杭大運河杭州段,地標性的橋樑就是明末崇禎四年(1631)誕生的拱宸橋。它也是管窺杭州城北以及整座杭州城發展史的有力物證。
今天就來聊聊拱宸橋。
1】 “拱宸”究竟有什麼涵義?
說到拱宸橋,或許你會想到這座拱橋的模樣,那麼你有沒有想過,其中的“拱宸”究竟有什麼涵義?
“拱宸”二字,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通常是一種忠君思想的表達或物化,是一個喻體。有一種說法是,拱宸橋是為了恭迎皇帝而造。果真如此嗎?
拱宸橋1631年建成,20年後——即1651年就倒了,直到1714年才得到重建。從1631年到1911年,拱宸橋造好之後,到過杭州的皇帝,只有康熙和乾隆。
康熙五次南巡到杭州的年份,分別是:1689年、1699 年、1703年、1705年、1707年。上岸的地方在如今的大關橋北面,麗水路沿河地帶,原是北新鈔關的碼頭。可見,在康熙五次南巡下江南的時間段中,拱宸橋一直都處於坍塌狀態。63年間,拱宸橋倒塌之事尚且無人問津,誰敢拿這橋向南巡至此的康熙表忠心?
乾隆六次南巡的時間,分別是:公元1751年、1757年、1762 年、1765年、1780年、1784年。其中第一次的御碼頭和康熙來的時候是同一個。第二次至第六次,才在新的御碼頭上岸,即今倉基新村靠運河的位置。
那麼,所謂為帝王而建,能對應得上的南巡帝王,就只有乾隆。可是1714年重建拱宸橋的時候,乾隆離皇帝之位還隔著一個尚在位的爺爺康熙和一個後來成為雍正皇帝的爹呢。
因此,說拱宸橋是為歡迎皇帝而建,是不靠譜的。頂多只能說,它象徵著對南巡帝王致敬之意,是其中一個涵義。
1921年的拱宸橋 任軒提供
歸納起來,拱宸橋的語義內涵,在“象徵對帝王的相迎和敬意”之外,還有四大涵義。
第一,從字面理解,宸,在某種意義上所對應的方位是北方,“拱辰,猶拱北”。所以拱宸橋是位於城市北方位的一座拱橋。
第二,從其本身的修建歷史溯源,拱宸橋是對省會杭州之地理風水有著重要而特殊意義的橋樑;1726年李衛重修拱宸橋,就記載著“橫跨大河,地形水勢,關係會城”。
第三,從傳統文化角度理解,“拱宸”之名是中華傳統星象、陰陽五行學說的慣例用法。
第四,從古文和辭典中的通義來看,“拱宸”之名是中華傳統忠君愛國思想體系的現象性表達。
當然,時至今日,我們還應該記住拱宸橋是杭城現存最大的三孔石拱橋,是京杭運河南端的獨特標誌與文化符號,是中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首批58個遺產點之一,並且是其中的運河水工遺存這一類別裡的34個遺產點之一,象徵著此地對來自五湖四海的賓朋的崇高致敬和歡迎。
《亞細亞大觀》上刊登的拱宸橋照片 任軒提供
那麼拱宸橋因何而生?最大的可能是,運河兩岸百姓往來通行之需——
明初北新關設立之後,大關橋以北的流域成為舟船待通關的暫泊之所,這些船有時候甚至排到北面的謝村。若是汛期水漲,不能通關,則停留的時間就更長。船上人的生活物資,皆仰賴岸上源源不斷的供給。於是,岸上的住戶逐漸多了起來,運河東西陸地之間便需要新造一座橋樑,利於商貿和民生交通。
2】那時拱宸橋邊的客棧裡
英國鐵床、西式桌椅、紅木傢俱都有
要說拱宸橋、橋西一帶過去究竟是什麼樣子?哪些商鋪生意最火爆?客棧裡有多洋氣?倒是可以從當時的報紙廣告上看到很多信息。
比如,1908年的報刊廣告版,9家拱宸橋的商家在上面刊登信息,合計約佔版面的70%,其中茶園2家,客棧7家,分別為天仙仁記茶園、景仙信記茶園、老高升中西客棧(榮華戲園西首)、祥泰官客棧(東橫馬路)、長髮老棧(大馬路)、大方中西客棧(大馬路)、亨達利老棧(大馬路)、福壽堂官客棧(張大仙廟邊)、來安中外客棧(大馬路)。
上世紀初期報紙版面 任軒提供
茶園的廣告信息比較簡單,就一個節目單的形式,告知角兒是誰,所演何劇。而客棧的廣告信息則要有趣得多,來看看“來安中外客棧”的廣告詞:
“西式高大洋房一所,內外大小房屋有六十餘間之多。官房概用紅木鑲牙傢俱,又有西式官房數間,陳設外洋桌椅、英國鐵床,特備會客花廳一座,官場接晤談心,尤為合宜。總之,陳設之精良,裝潢之華麗,膳品之適口,伺候之周到,電燈明亮,電話靈通,與他家較之,真不啻天淵之別。”
吹牛吹得真厲害。不過,從這些廣告中,也能看出拱宸橋邊當時客棧的定位:
從顧客群來說,國人洋人一概歡迎,官紳士商是為首選;從客棧的風格來看,打的都是中西結合牌,例如英國鐵床、西式桌椅、紅木傢俱等。老高升中西客棧和大方中西客棧還有自備包車和二四大轎,其中大方中西客棧的還是西洋電鈴包車,而老高升中西客棧則為客人提供“代催轎舟車馬報關納稅”的服務。不難看出,當時拱宸橋一帶客棧生意競爭相當厲害,而且國外的東西十分風靡。
拱宸橋西英國駐杭領事館建築 任軒提供
眼尖的讀者可能還發現了,當時拱宸橋西的客棧居然已經“電燈明亮”。沒錯,浙江省第一盞電燈就是在拱宸橋西亮起來的——
1896年8月15日,拱宸橋西如意裡,杭州士紳丁丙與湖州南潯富商龐元濟合資建立世經繅絲廠。這座繅絲廠是浙江省最早應用電力的場所,股東丁丙引進了當時最為先進的直流發電設備。
世經繅絲廠舊影 任軒提供
後來,丁丙和龐元濟兩人還共同創建了通益公紗廠。1896年,他們又在塘棲創建了大綸繅絲廠。19世紀末,丁丙與龐元濟在杭州運河畔最重要的兩個地方——拱宸橋西、塘棲都播下了近代民族工業的種子,影響深遠。他們在拱宸橋西所創辦的世經繅絲廠、通益公紗廠,可以說是為浙江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點燃了第一把星火。新中國成立後,拱宸橋周邊崛起了一座座工廠:浙江麻紡ㄏ、杭絲聯、杭汽發、大河造船廠、華豐造紙廠、長征化工廠、杭州鋼鐵廠……譜寫了一個熱火朝天的“大廠時代”。
這些,又是另一個可以講上三天三夜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