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時間,看到一條消息:
深圳11歲女童洋洋(化名)的媽媽收到銀行的欠費短信,自己額度50萬的信用卡居然被刷爆,還欠費8萬多。洋洋媽媽趕緊去銀行查賬,原來這些錢都是她11歲的女兒消費的,基本都花費在一個叫克拉克拉的直播平臺。
去年年底,洋洋開始沉迷網絡直播平臺,經常盯著手機看直播,還學會了打賞主播進行互動。
起初打賞金額只是幾塊錢,慢慢地變成幾十塊,幾百塊,最多的一筆消費甚至達到12萬!
到最後,洋洋一共花費近200萬!簡直讓人大跌眼球。
近幾年,孩子花費重金打賞主播的新聞已經屢見不鮮:
太原11歲男童在20天內,透支母親信用卡3萬多元打賞快手遊戲主播,
衢州10歲女孩6天內,打賞網絡主播2萬多元,
彭先生12歲的兒子在愛奇藝直播平臺打賞主播近8萬塊。
……
年紀雖小,花起錢來一點也不含糊。
不少網友評論,家長攤上這些熊孩子,真是太糟心了,一點也不懂得心疼錢。
可是,孩子們亂花錢,是他們天性奢侈還是教育的缺失?
事實上,家長們經常教導孩子要好好學習,考出好成績,還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卻唯獨忘了金錢教育。
在今天,財商、智商、情商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精英不可或缺的三大素質,其中財商最為關鍵。所謂財商,指的就是一個人創造、管理金錢的能力。
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也是兒童教育的重中之重,沒有了金錢教育,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是不完整的。
02
不少人認為,談錢太俗氣,不能讓孩子沾染上銅臭味變成小財迷,他們長大自然就懂了。
真相是,有些事情,你不教,孩子就不會懂。
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給了嗯哼一百塊錢讓他去買咖啡。很快,嗯哼順利買回了兩杯咖啡,還有兩塊餅乾。
當霍思燕問他有沒有付餅乾錢,嗯哼非常輕鬆地回答,“餅乾不要錢的。”
原來,嗯哼給了咖啡錢後,看到櫃檯上有餅乾就順手拿了兩塊,完全沒意識到需要給錢。
霍思燕對嗯哼不以為然的反應很驚訝,原來自己的兒子並不認識錢,也不會緊張錢。
金錢教育的缺失讓嗯哼在獨立的第一步就受挫,他不明白金錢代表購買力,也不知道買東西是要花錢的。
意識到錯誤的霍思燕,連忙抓住機會,對嗯哼進行了金錢教育,讓他學會認識不同面額的人民幣。
正如著名教育學家羅伯特•清崎所說,父母是孩子財商啟蒙教育最重要的啟蒙老師。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將來有其他人取代你教訓孩子,這個人是誰?也許是債主,也許是奸商,也許是警察,也許是騙子。
根據調查,中國有40%的兒童每年收到的零花錢在都1000元以上,多的甚至上萬,但80%的零花錢都被孩子用來隨意買零食、遊戲裝備、玩具等,沒有得到有效管理,而家長們對此卻全然不知。
03
有遠見的父母,早早就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越富有的家庭,越不抗拒談錢,他們有錢,但不任性。
股神巴菲特,常年佔據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前五位,羨煞旁人。
可是,他在6歲就已經靠賣可樂賺錢,
9歲售賣高爾夫球給鄰居賺錢,
11歲購買了人生第一支股票,
14歲用1200美金購買了一個佔地面積40英畝的農場,
16歲就已經靠股票賺了53000美元。
後來,巴菲特多次表示,很幸運自己從小就在父母和老師的影響下學習了金融知識。
當記者問他,“孩子幾歲時,父母可以跟他們講金錢和投資?”
巴菲特回答,“越早越好!”
香港首富李嘉誠,非常注重對孩子財商的培養,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們去當球童或雜工,憑勞動掙錢,身體力行地體會金錢的意義。
在這種教育下,李嘉誠的兒子沒有長成紈絝的富二代,而是各自憑藉努力打拼自己的事業,獨立自主。
作為父母,如果不能從小給孩子灌輸正確的金錢觀,在這個消費誘惑極大的社會,孩子很可能長大後,就會變得愛攀比,沒有生存能力,啃老,月光,長成一個“敗家子。”
04
既然金錢教育如此重要,那麼,該怎麼跟孩子談錢呢?有以下幾點可以借鑑:
- 第一,說清楚錢從哪裡來的。
孩子們肯定會好奇,錢是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如果孩子不清楚錢來源於何處,久而久之,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錢問爸爸媽媽要就可以。
在繪本《錢從哪裡來》中,小朋友吉米想要一個會發光的滑板,可是他沒錢買呀。於是他開始用勞動掙錢,幫爸爸打掃院子,幫媽媽做家務,幫姐姐摘蘋果。
爸爸媽媽看到吉米如此勤勞認真,便給他支付了報酬,吉米拿著這筆錢買了滑板車。
當他興致勃勃地跟朋友展示滑板車時,說:“錢真神奇,可以實現人的願望。”
好朋友馬丁糾正了他:“是勞動讓我們實現願望,而不是錢。錢,只是交換的工具而已。”
就像《窮爸爸富爸爸》中說的,
“金錢教育不是讓孩子變成守財奴,而是給他健康的價值觀引導,讓他對金錢有所認識。”讓孩子明白,金錢來自於勞動,沒有付出便沒有收穫,學會腳踏實地。
- 第二,教導孩子學會花錢。
對於孩子來說,會有欲罷不能的小汽車、芭比娃娃,還有五彩繽紛的糖果和蛋糕誘惑,能不能拿著零花錢隨意買?
我們家有個親戚,她兒子豆豆剛上小學二年級。最讓她頭疼的是,每個星期豆豆有50塊零花錢,都拿來買零食了。
親戚只得想了個法子,假裝問孩子最近有沒有想要的玩具。
豆豆很興奮地答說,我想要一輛紅色的玩具車。
親戚很認真地說,
“媽媽每個星期有給你零花錢是不是?那以後你自己的玩具就要用零花錢買了,爸爸媽媽不會再幫你買玩具了。
你看,你想要的這個小汽車,超市裡賣150,那你得存3個星期的錢,存夠了,就能把玩具帶回家了。”
豆豆聽完滿不在乎,依舊亂買零食。不過,當他發現媽媽真的不給自己買玩具後,便開始學乖了,每個星期把錢放到存錢罐裡,一心一意地攢錢買玩具。
讓孩子學會延遲滿足是金錢管理的重要一步,也能讓孩子明白,世界上不是所有東西都能如願得到,有時候,心儀的東西需要等待和努力才可以。
- 第三,教導孩子管理手中的錢
錢能生錢,抓著手裡的錢不放,反而會損失可能擁有的紅利回報。理財不僅僅是大人的事,小孩子也應當從小學會管理手中的錢。
作家連嶽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他有個侄女,這孩子有個獨特的地方:愛存錢。由於家境不錯,大家給她零用也大方,這些錢,她整齊地碼在自己的抽屜裡,完全能夠剋制住自己的消費衝動。
為了能把小侄女的這個好習慣發揚光大,早早開始財務滾雪球,讓她比同齡人更有錢。他跟侄女建議:你把這些錢放著,它不會變多,不如姑丈幫你打理,每年給你利息。
侄女剛開始拒絕了,錢是實在的,利息虛無縹緲,她還不理解。
後來,他用一個更形象的說法描述利息,姑丈幫你每天打理這些錢,按我們約定的利息,相當於你每天一整開眼睛,天上就掉下一塊錢。侄女答應了,他們籤合同,按指印。
沒想到,侄女非常嚴謹,每年催促他簽訂新合同,投入新資金。等侄女大學畢業時,利息已經滾得讓人頭疼。不過,這說明了財務教育基本成功,連嶽雖倒貼了錢也很開心。
只有從小學習理財知識,才有機會超越同齡人,做好資本積累。否則長大後,沒有危機意識,對金錢的的投資和消費知之甚少,有很大可能變成負債一族。
- 第四,讓孩子知道家裡的財務狀況
“媽,咱家有錢嗎?”
孩子若提起這個問題,該怎麼回答呢?
現實生活中,部分家長提倡窮養,認為窮養能鍛鍊孩子心智,養成自力更生的好習慣。但,家長的一番好意卻辦了壞事,哭窮,能讓孩子變得自卑又脆弱。
有網友分享了親身經歷:我家一直不是特別窮的那種,但是我一直覺得我家特別困難。開口找父母要錢很艱難,沒有零花錢這些說法。六一兒童節老師給我們一人做了一條藍色的棉綢長裙需要20。我都不敢和我媽說這個事情,自己湊了好久。缺錢導致我活得的非常蜷縮,一點點都不舒展,自卑且慫。
所以,如果不是太差錢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家特別窮。孩子會焦慮煩惱。
而且,家庭的經濟狀況關係到每一位家庭成員,所有人都有知情權。比起讓孩子胡亂猜測,不如一開始就讓他知道,不管富貴與否,重要的是愛。有了愛,便能同甘共苦,有錢了可以一起分享更好的生活,貧困也能一起努力創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