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网络似乎剥夺了我专注和沉思的能力

看到这本书名《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的时候,就吸引了我。

《深度工作》:网络似乎剥夺了我专注和沉思的能力


为什么会被吸引呢?

上班的时候想着下班;

下班以后想着今天还有工作没有做完;

每天都觉得有很多事要做却不知从何做起;

正在做事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在网络工具,信息时代非常发达的今天,这些工具的兴起,工作中辅以智能手机和可联网办公,这些将我们大多数的注意力肢解得支离破碎。

然而我们并没有游手好闲,反而觉得每天都很忙碌。这种矛盾由何产生的呢?这类型的努力可以很好地解释个中原由:

浮浅工作(Shallow Work):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这种工作模式已经成为了目前大多数人的工作模式—— 像人工网络路由器一样不断地收发电子邮件,不断被小事扰乱心神。

什么是深度工作?

简单来说,深度工作(Deep Work)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遥想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做事的时候一心一意,深度工作似乎是天经地义。但是在今天,深度工作仿佛成了过去,浮浅工作变成了常态,很难一心一意的去做一件事,心情变得浮躁,工作效率下降,不得不看延长时间或者牺牲休息时间来完成……

里克·富勒尔是一名铁匠。他在自己的店铺里不遗余力地锻造旧时的金属器具。他说:“我所有的工作都是手工完成,使用的工具也都能增强我的力量但同时也不会限制我的创造力,不会妨碍我与材料的交流。”他用100次手工锤击才能完成的工作,而用大型锻造机一下就能完成。但是他还是坚持用手工锤击,每一次锤击都倾尽所有,力度用到恰到好处。

“要做得恰到好处,这是我能够制作的最复杂的东西,”富勒尔解释说,“正是这种挑战给了我动力。我不需要一把剑。但是我必须造剑。”

里克·富勒尔是以为真正的工匠大师。

深度的工作不仅仅可以让你从经济上获益,还能让你变得充实起来。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作者卡尔·纽波特总结了四种模式,来提供学习参考。

第一种:禁欲模式

导演伍迪·艾伦(Woody Allen)了。在1969~2013年这44年的时间里,伍迪·艾伦编写并导演了44部电影,获得23项奥斯卡奖提名——对于电影艺术作品而言,这个比例高得惊人。在这段时期里,艾伦一直没有电脑,所有写作都不受电子设备的干扰,而是在一台德国奥林匹亚SM3型号的手动打字机上完成。此外和艾伦一样拒绝使用电脑的还有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他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下工作,在他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传出后,记者都找不到他。

禁欲哲学模式,就是与世隔绝,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当代,想要过这样的生活真的很不容易,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做到。这些人往往是稀有天才,对自己做的事情很有信心并且愿意花费时间钻研,认为不应该把时间用在一些无聊的事情上。

禁欲者的深度工作模式只适合极少数人用。

《深度工作》:网络似乎剥夺了我专注和沉思的能力


第二种:双峰模式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在一个叫柏林银的村庄,建了一个两层楼的石屋。他在里面开辟了一个私人工作室,进出随时都带着钥匙,没有他的允许,任何人都不能进入这个房间。之后他会冥想,在树林里走走,理清思路,为第二天的写作做好准备。经过一年的时间,他的重要著作《心理类型》问世。卡尔·荣格后来发展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作者把荣格这种方式称为双峰哲学的深度工作。这种哲学将人的时间分为两块:

一块是将某一块明确的时间用来深度工作。在这段时间里,工作者会像禁欲模式一样——全身心投入,追求高强度,无干扰的专注。

另一块是将余下的时间做其他的事情。像浮浅工作一样,专注并非首要任务,处理其他事物。

比如按年划分,你可以选择上半年或者一个季度来深度工作,余下的时间做浮浅工作或者其他的安排。也可以按周划分,可以每周四天做深度工作,余下的时间为开放性时间。

在双峰哲学下深度工作的时间至少是一整天,因为双峰哲学可以得到极端的产出,如果只有半天时间来深度工作,那么很有可能无法完成,也就失去了双峰哲学深度工作的价值。

《深度工作》:网络似乎剥夺了我专注和沉思的能力


第三种:节奏模式

节奏模式就是每天有规律的做一件事,进去深度工作,其余时间为开放式。也就是说每天至少有一次深度工作与浮浅工作切换。这是一种很规律的模式,所以每天的工作就像有节奏一样。比如喜欢早起的,早上两小时,五点-七点进行深度工作,或者喜欢晚睡的,睡前半小时进行深度阅读。

第四种:记者模式

记者模式是从新闻记者的工作者身上得到启发的。因为记者的工作模式是移动的,他需要经常各地跑,接触很多人,记录很多事,还要不停的写。他们的时间往往都是很碎片化的,而且没有规律。而很多优秀的记者是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能立刻转入深度工作模式,不受任何干扰。

有可能他们上一秒刚结束了采访,下一秒就就进入深度工作开始写作。这需要一种快速快速进入专注状态的能力。

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深度工作的新手,使头脑迅速从浮浅转入深度模式的能力并非自然得来。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

而目前我自己比较适用的是节奏模式,每天都有一段时间进行深度工作。个人认为禁欲模式和记者模式是比较难得,禁欲模式需要大量的时间,要求工作时间非常长,数年如一日的深度工作。而记者模式需要快速的切换深度工作与浮浅工作,时间很短,需要比较强的意志力和才能,需要训练才能达到。

《深度工作》:网络似乎剥夺了我专注和沉思的能力


而自己适用哪一种深度工作的模式呢?就需要结合个人的时间状况来指定深度工作的模式。双峰模式和节奏模式是比较容易达到的。可以从最简单的开始,假设你可以每周拿出一天的时间来进行深度工作,选择一件需要钻研的事情来做,做到最低限度的双峰模式。你也可以每天早起一个小时来进行深度工作,做到节奏模式的最低限度。

如果学会了,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开始深度工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