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的Libra VS 中本聰的Bitcoin

6月中旬剛過,有關加密貨幣的兩條消息猶如兩枚炸彈在網上燃爆:18日,臉書發佈名為“Libra”的加密貨幣項目白皮書,引發全球關注;22日,已經在1萬美元之下“潛伏”15個月的比特幣價格,再度突破1萬美元,最高時達到11168美元。

臉書的Libra VS 中本聰的Bitcoin

6月18日,Facebook正式發佈上線其加密貨幣“Libra”(天秤座)官網,同時發佈 Libra

臉書的Libra VS 中本聰的Bitcoin

6月22日,比特幣價格突破一萬美元,為15個月以來首次

從表面看,比特幣價格的走高似乎與臉書公佈加密貨幣項目Libra有關。實際上,Libra只是比特幣價格攀升的催化劑,美聯儲降息預期增大、資本市場齊漲等因素,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即便只存在催化反應,同為數字加密貨幣,Bitcoin和Libra的淵源似乎早就註定。那麼,比特幣和Libra究竟是什麼關係?它們各自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下面筆者將這兩種貨幣進行對比,以便於讀者有更清晰的認知。

價格:波動型VS穩定型

作為一項風險資產,比特幣最大的特點就是價格起伏不定。2017年年初,比特幣價格尚不足1000美元,到年底卻已經逼近2萬美元。2018年,比特幣價格一路下跌,最低時甚至不足4000美元,如今又再次突破1萬美元。

與比特幣的價格波動明顯不同,Libra的特點之一便是價格穩定,所以Libra也被稱為穩定幣。Libra的價格之所以穩定,主要原因在於它擁有作為一般等價物的價值基礎。根據Libra 白皮書,創造Libra只能通過法定貨幣1:1購買Libra,法幣也將轉入儲備金。儲備的規模決定Libra的實際價值,或有波動,但是很小。

價值:投資型VS實用型

至少到目前為止,比特幣的最大價值依然是作為一種投資品。比特幣需要大量曝光,才能吸引人去關注。通過這種方式,它才能吸引資金,為其價格上漲提供支撐。實際上,前段時間比特幣投資人孫宇晨宣佈以四千五百多萬美元拍下沃倫·巴菲特20週年慈善午宴,就不能排除為比特幣做廣告的嫌疑。要知道,巴菲特並非比特幣的支持者,甚至在今年的股東大會前還向媒體表示,比特幣是一種“賭博設備”,不產生任何實質性的東西,它那點有限的用處甚至和欺詐活動有關。

與比特幣不同,Libra基本不具備投機炒作的可能,因為臉書在技術和監管上下足了功夫,普通投資者很難從中找到賺錢的機會。另外,Libra 的鑄幣權目前還主要集中在臉書手中,普通投資者無法控制Libra的市場流動性,自然無從影響其價格。那麼,Libra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哪裡呢?除了與法幣對接的貨幣價值外,Libra的最大實用價值就是支付。按照臉書CEO扎克伯格的設想,未來,可以一鍵支付賬單,掃二維碼購買咖啡,或者不需要攜帶現金或地鐵卡就可以乘坐當地的公共交通工具。雖然這些在移動支付高達發達和普及的中國貌似已經實現,但不要忘了,人家設想的基礎是加密數字貨幣。臉書的雄心是打造一款簡單且無國界的貨幣,可以在規避各種匯款缺陷的情況下,為全球數十億人提供一種便捷的支付手段和智能合約平臺。

構架:虛擬化VS半虛擬化

比特幣是一種P2P式的虛擬化加密數字貨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任何人都可以根據特定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特性與算法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而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則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另外,比特幣在設計之初就對總數量進行了限定,具有極強的稀缺性。

與比特幣完全建立在算法之上不同,Libra有明確的發行機構,發行數量及頻率可以被人為操縱干預。另外,與比特幣一樣,Libra保留了加密貨幣去中心化的原則,但是它又完全由真實資產儲備提供支持。白皮書透露,對於每個新創建的Libra加密貨幣,在Libra儲備中都有相對應價值的一籃子銀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債券,以此建立人們對其內在價值的信任。

受眾:幣圈VS全球

比特幣固然有匿名、免稅、無國界、免監管等優勢,但它也存在諸如交易平臺脆弱、交易時間長等缺陷。基於此,它的實際應用前景並不樂觀,這也直接導致它的受眾主要還是以圈錢為目的的投機者。

Libra的發行雖然還要等到2020年,但由臉書推動這一事實就足以說明,它的市場定位是全球。要知道,臉書目前在全球有高達24億的月活躍用戶,這是任何一個科技公司都不具備的優勢。實際上,臉書公佈的白皮書已經對Libra未來的受眾有著非常清晰的刻畫。根據白皮書顯示,Libra運行於Libra Blockchain 之上,目標成為全球金融的基礎架構,可以擴展到數十億賬戶使用,支持高交易吞吐量。也就是說,這個區塊鏈的容量足以支撐全球數十億人的交易量。不過,根據Libra的白皮書,Libra Association(Libra的組織管理發行機構)會優先給協會成員代幣,鼓勵成員在自己的生態內率先使用 Libra 來進行支付,創始會員也需要努力地在技術上進行創新,使Libra可以合規並且大規模應用。

後盾:散戶VS巨頭

比特幣之所以能夠大火,主要得益於它所依賴的區塊鏈底層技術。與比特幣所遭受的質疑相比,區塊鏈的應用前景已經被很多專家學者所認可。除此之外,比特幣的最大後盾就是它背後的瘋狂投資者。這些投資者中,有些出於對區塊鏈技術的信任,有些則乾脆就是投機者,所以很難形成一個穩定的聯盟。儘管比特幣已經被德國、日本等國家視為法定貨幣,而且也被微軟、戴爾等知名企業視為交易的選項之一,但這並不意味著比特幣獲得了這些政府以及企業的信用背書。如果有一天,比特幣崩盤,承受損失的依舊是擁有它的散戶,而不是將其作為一種工具的政府或企業。

與比特幣的隱秘出身不同,Libra出生時就含著金湯匙,自帶豪門基因。它不但有臉書做後盾,而且和Uber、eBay、VISA等互聯網巨頭以及老牌金融機構有“血緣”關係——後者與臉書同為Libra協會的會員。雖然英法德央行表示,出於隱私和金融安全的考慮會對臉書加密貨幣進行監管,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對此持樂觀態度,指出以Libra為代表的數字貨幣或將取代傳統貨幣。可見,Libra的身後不僅有巨頭,還有政府的影子。

前景:金融泡沫?VS金融革命?

比特幣自進入大眾視野之日起,圍繞在它身上的泡沫論斷就不絕於耳,其中不乏世界級的經濟學家和企業家。那麼,比特幣究竟是不是泡沫?這個問題的難點究竟在哪裡?實際上,《福布斯》早在2017年就公開做出判斷,認為比特幣的價格增長“與組成泡沫的大部分元素吻合”,並且最終會走向崩潰。如果事實是證明檢驗真理的標準,那麼至少從目前來看,《福布斯》的判斷是錯誤的。就在今天凌晨,比特幣的價格在1萬美元大關的基礎上又強勢上揚,逼進14000美元。但這種增長的態勢本身就和泡沫形成的軌跡高度吻合,所以用它來否定比特幣的泡沫屬性無異於自相矛盾。短期來看,比特幣投資的高回報是顯而易見的,但它的高風險依然不同低估。所以,對於投資者而言,理性至關重要。

自臉書宣佈Libra以來,圍繞在這款加密貨幣身上的各種猜測都引人深思,比如它是否會接替美元國際貨幣地位,滲透全球經濟把控金融命脈,使美國繼續享受國際貨幣霸權的超級紅利?如果這樣,臉書就不只是一家社交平臺,更像是一個超越國界的“世界央行”。現在還不清楚臉書推出Libra的政府背景,但在科技戰擴散升級的今天,沒有什麼技術不能成為武器,而金融更像是一個威力巨大的重型大炮。當然,這些都是猜測,也不排除臉書如其在白皮書中所言,渴望打破既有的金融格局,為世界各地的消費者解決實際問題。如果真的是這樣,Libra的價值將是顛覆性的,勢必會在金融領域掀起一場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