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虎文化—畫虎的淵源(一)

虎的雄姿百態早在遠古就被人們作為描繪對象了。我們當今能夠看到的以虎為題材的藝術作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六世紀,那時的作品儘管處於原始幼稚的階段。但時隨著人類對自然的認識與開發,忽的藝術形象也由古拙天趣、簡單粗糙而逐漸豐滿起來。


中華虎文化—畫虎的淵源(一)

龍虎尊


中華虎文化—畫虎的淵源(一)

玉虎


在出土的大量文物中,可以看到二千年前製作的《龍虎尊》(1975年從安徽阜南出土)和《玉虎》(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它們都是商代的藝術品。

《龍虎尊》造型莊重、精美、飾紋神秘,龍與虎的圖案鮮明生動,體現了商代重鬼神、每事必卜的時代特徵。《玉虎》是《婦好墓》的隨葬品,雖然是小型的裝飾品,但造型洗練,技法古樸,神態異常生動,是當時難得的力作。這些罕見的藝術品是我們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具有高藝術價值的虎作品。


中華虎文化—畫虎的淵源(一)

虎牛形祭案

西周時代的《虎尊》,戰國時代的《虎牛形祭案》以及秦漢時代的銅虎符、銅虎節、虎帶鉤、虎牌飾等,都是極為寶貴的藝術珍品。

秦漢時代的漆器工藝品,在裝飾花紋中也出現了眾多的手法簡潔、勾線勁健的虎圖案;秦代的瓦當上也廣泛地塑造出單虎和雙虎圖案;漢代的畫象磚、漢刻石上的虎的形象比比皆是。在藝術手法上,商代多用質樸、古拙的直線條刻畫虎在靜態中的獰厲和神奇,到秦漢時期,有許多采用飛動的曲線來強調虎的動勢,創造出奔馳前進或昂首闊步等極其精美的老虎形象。


中華虎文化—畫虎的淵源(一)

伏虎

漢武帝時期,大將軍霍去病墓前有一座大型石雕《伏虎》,造型雄渾、樸實、敦厚。雕塑者用流暢的線條表現老虎在司機捕獵是的警覺神態,用靜中有動的形態,表達了完美的藝術構思。它是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典範作品之一。


中華虎文化—畫虎的淵源(一)

家門掛虎


有關老虎繪畫的文字記述,最早出現在《周禮》上:師氏居虎門之左,司王朝”注云:“虎門,路寢門也,王日視朝於路寢門外,畫虎焉。”由此可見。我們祖先在門上畫虎以顯示威嚴的作法,早在周代就開始了。到了漢代,應昭著《風俗通義》卷八中有“臘除夕,飾桃人垂葦茭,畫虎於門,皆效於前事,冀以衛兇也”。

這段文字記述的“虎門神畫”,就是後人所說的“鎮宅虎”。


中華虎文化—畫虎的淵源(一)

狩獵圖


有關老虎的繪畫至今發現最早的是河南洛陽《卜千秋墓》中的壁畫—《狩獵圖》,這是兩漢時期的作品。畫中有昂首、咆哮、狂奔著的老虎,造型生動,用線熟練,運筆有抑揚頓挫、輕重疾徐的變化。在甘肅北部居延破城子出土的木版畫—《白虎圖》也是漢朝的精品。此畫高6.6釐米。畫幅雖小,但作者的想象卻很豐富,為了表現虎的騰躍神態,給奔跑著的白虎添畫了一雙遐想的翅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