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不好好讀書,可能連走後門都走不好

疫情期間,火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等詩句,很多人調侃,不好好讀書以後連捐贈都不行了,哈哈,在古代,不好好讀書,不能寫詩寫詞,那連走後門都走不好的。



朱慶餘是唐代寂寂無名的詩人,但他留下的這一首詩卻名聲在外:


近試上張水部 朱慶餘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單看內容,淺易通俗,很好理解,是一首描寫新婚夫婦的詩,再看題目,呵,這是考試前走老師後門的詩歌:你看我的詩歌還行吧?能不能入你法眼?合不合你的口味?


真實意思不太好擺上桌面,那就用隱晦之言來說,整首詩無一句言考試,卻句句在試探,但比喻形象,畫風清新,絲毫不讓人覺得露骨與厭煩,這次的主考官接到這首詩後連連感嘆,還回了一首詩: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在古代有一類詩叫干謁詩,是古代文人向達官貴人推銷自己而寫的一種詩歌,類似於現代的自薦信,也可以說是走後門的投名狀,上面朱慶餘的詩歌就是,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那就更出名了: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類詩歌太多太多了,既走了後門,又保全了面子,還彰顯了文采,真真是一箭三雕啊!


那就多讀書吧!@耕讀小棧晴耕雨讀,茶歇小棧,讀書閒聊,敬請關注交流!


在古代,不好好讀書,可能連走後門都走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