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最近網上流行一句話:我聽過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對於每個人來說,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才顯得珍貴。因此這句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說出了很多人內心深處的迷茫與困惑:追求人生價值的正確方式是什麼呢?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最有意義的人生呢?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關於這個話題,千年前的文人蘇軾有話說:

蘇軾這一生,有過很多身份。人生得意時,他是皇帝的秘書,是專唱反調的人;失意時,他是酒仙,是樂天派、工程師。於是林語堂先生又用"天真的小孩"來形容他,人生最大的率真不過就是能雖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卻總能像孩子蹣跚學步一樣,摔倒了再爬起來。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我想,關於人生的意義,沒有誰能比蘇軾還說得清,而他在彌留之際為兒子寫的一首《廬山煙雨》,更是在短短28字內,道盡人生的三大境界。

《廬山煙雨》北宋.蘇軾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讀完這首詩應該有細心的讀者發現了奇怪之處,詩的開頭和結尾竟一模一樣,其中有何道理?我們今天就來詳細說說。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首先,這是一首禪詩,體裁為七言絕句,也稱《觀潮》。詩意由《五燈會元》(第17卷)所載青原惟信禪師(唐代高僧)的一段著名語錄演化而成。語錄的原句是: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大眾,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有人緇素得出,許汝親見老僧。

這"三般見解",指得是禪悟的三個階段,也即是入禪的三種境界:第一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其三,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東坡此詩,正用此意。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廬山煙雨"和"浙江潮"分別是山和水,在去之前人們被這山水吸引,為的不過是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此時的山不過就是山,水不過就是水,此為第一境界。

等到了山水前,人或許會有得到後的滿足,或許會有現象和想象不一的失望,種種思緒讓人們失去了欣賞山水的初心,這就是第二種境界。對於多數人來說,只能達到這種境界。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最後一境界,則是返璞歸真。等經歷了人生種種,再以最原始的赤子之心去看待山水,心中已無雜念,山水則迴歸了最真實的面目。只可惜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能做到第三種境界的,除蘇軾之外,還有"文能橫槊賦詩,武能上馬斬賊"的大宋詞人辛棄疾,對此,他在《青玉案·元夕》中寫的: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這句話,說的不正是這種境界嗎?人皆渴望悟道、超脫凡俗。然而不經這由本性,到人性再到自性的三重山,怕是不能真正瞭然人生的意義。當然了,人皆有佛性,佛家亦有云:即心是佛。抑或頓悟,也不在話下。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這本《蘇軾詞傳》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還能讓你瞭解他的一生,也懂他的豁達。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蘇軾詞傳》中選取了蘇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傳,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文筆華麗而不浮誇,如此心靜方能品人間至味。

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東坡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蘇軾的思想。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這一套書中還有一本《辛棄疾詞傳》辛棄疾是亂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卻終成文業,與

蘇軾並稱為"蘇辛",被譽為"詞中之龍"。這本書也以同樣的手筆,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這套書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紙質也很棒,閱讀起來可以說是一種享受。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六本書,僅需45元,也就是兩包煙的價錢,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何樂而不為?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瞭解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