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级拳击手,侧风下也能在航母上安全着陆,终成末代螺旋桨战机

在二战期间,有很多著名的战机,其中有一款名气不小的末代螺旋桨战机,这就是AM-1"拳击手"攻击机,这是马丁公司专门为美国海军研制的一款舰载攻击机。其实这款战机的攻击效果非常不错,但是,由于后期设计过于复杂,再加上当时的历史原因,这架攻击机最终并未大量装备,终成末代螺旋桨战机。

重量级拳击手,侧风下也能在航母上安全着陆,终成末代螺旋桨战机

定义干“杂活”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海军,开始对舰载攻击机做出明确划分,分别为鱼雷攻击机和俯冲轰炸机。因为美军在1942年的几次关键航母对决中得到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结果:必须在航母上装备尽可能多的战斗机,一方面用来护航,另一方面用来应对日方攻击机群的偷袭行动。但是航母甲板空间有限,战斗机数量增加,其它舰载机数量必然减少。这就必须要求增加一种干"杂活"的飞机,除了进行水平轰炸,还能进行鱼雷反舰或者反潜,这类飞机统称为BT飞机。

重量级拳击手,侧风下也能在航母上安全着陆,终成末代螺旋桨战机

XBTK-1方案

1943年9月,美国海军开始对新型飞机进行招标,马丁,凯撒舰队之翼和寇蒂斯-莱特三家公司分别拿出了自己的方案。凯撒舰队之翼名气比较一般,但是政治影响力很大,不过其推出的XBTK-1方案还是太过于简率了。尽管不需要太多预算,但是太缺乏改进潜力被淘汰。而寇蒂斯的SB2C则很有希望经过改进之后入选,而且为了赢得订单,他们还有两个新方案,共轴反转的XBTC-2和采用标准螺旋桨的XBT2C-1,前者还有两个小改型。

重量级拳击手,侧风下也能在航母上安全着陆,终成末代螺旋桨战机

XBTM-1(拳击手)

在寇蒂斯的战机方案中,飞机的腹部都设计了一个弹舱门,能装下一枚鱼雷。但是,最终美国海军却看上了马丁公司的210设计方案,这个项目被称为XBTM-1(拳击手),因为它满足了美国海军对高航速的要求,再加上它采用单发和单座,直接入了美国海军法眼。

AM-1"拳击手"攻击机诞生


重量级拳击手,侧风下也能在航母上安全着陆,终成末代螺旋桨战机

AM-1"拳击手"攻击机

马丁公司的AM-1"拳击手"攻击机,从外型上来看,它更像是一架重型轰炸机。在马丁公司的所有产品中,它绝对算不上顶尖的。这款攻击机长度为12.55米,机尾高度为5.13米,显得十分粗壮,与当时的P-47"雷电"战斗机非常相似,也可以称之为一款重量级的拳击手了。由于AM-1的平直机翼后缘前掠较大,翼尖圆钝,翼展达到了15.24米,翼面职为46.08平米,外段带有一点上反,并可以向上翻折过去,使翼展缩短为7.13米。它采用了后三点式起落架,均为单轮设计。主起落架支柱前伸,起飞以后可以进行90度翻转,向后收入机翼中。由于它的尾起落架由上方由减震支柱以及叉状机构组成,轮叉前方还有三角跪式撑杆,因此,起落架的减震吸能效果非常不错,从没有发生过在侧风下出现着陆事故的情况。

重量级拳击手,侧风下也能在航母上安全着陆,终成末代螺旋桨战机

AM-1采用了水滴型座舱,突出前机身,非常符合当时的飞机设计潮流。在座舱前方有一个汽化器进气口,舱盖从内部或者外部都可以打开。前期设计的风挡较平,但是后期改进型则显得比较丰满,座舱罩的流线感很不错。由于座舱十分宽大,使得仪表排列空间够用,非常整齐,让飞行员非常容易操纵这些设备,同时视野还比较宽阔。但是,AM-1从一开始就是一款多用途飞机,采用单座设计之后,可就苦了飞行员了。因为除了要驾驶战机之外,飞行员还要充当投弹手,尾炮手以及无线电操作员,在战场上未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座舱空间大,也为AM-1飞机带来了不少好处,飞行员座椅配有装甲头靠和空投充气阀,在飞行途中,飞行员还可以打开左侧水壶饮水。在座椅后方,还安装了油箱和无线电设备等装备。

重量级拳击手,侧风下也能在航母上安全着陆,终成末代螺旋桨战机

体型较大的攻击机

作为一款体型较大的攻击机,AM-1的空重达到了6.57吨,起飞重量为10.6吨。加上美国海军要求它必须要赶上当时的主力战斗机速度,因此,马丁公司为AM-1攻击机选用了当时美国国内功率最大的普惠公司的"大蜂"发动机,这是一款28缸3列活塞发动机,装有4叶恒速螺旋桨,在发动机上还敷设有保护装甲。它的最大输出功率可达2975马力,可以用外部电源启动,也可以用机载电源发动。但是这款发动机扭矩过大,其实一开始并不是为单座单发的战机设计的,因此,只能把飞机机身稍微向右偏斜了一点,才能让飞机飞出直线。在进行地面滑跑时,飞机也需要先放下刹车板,经过一段S形摇摆后才能飞起来。

重量级拳击手,侧风下也能在航母上安全着陆,终成末代螺旋桨战机

就AM-1攻击机来说,它当时飞出了3540米的高度,巡航时速可以达到304千米,在攻击机中是出类拔萃的成绩了,与当时的一些二线战斗机相比也不落下风。其实这架飞机的最高升限可达9295米,最远航程可达到2897千米,在单座机中,这个水平处于中等偏上。虽然它的失速性能一般,但是还可以接受。在进入失速前,机身会有一点儿震颤,即使进入螺旋,机翼也不会剧烈下沉,只需要飞行员前推一下驾驶杆就可以轻松改出。

重量级拳击手,侧风下也能在航母上安全着陆,终成末代螺旋桨战机

但是,AM-1的舰载测试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在进行着舰时更是让人十分崩溃。在尾钩挂住拦阻索的一瞬间,飞机的后机身应力瞬间陡增,马上产生非常剧烈的震颤,甚至在22279号飞机上,还发生了整个机尾脱落的灾难性事故。很显然,AM-1的机身强度不足,尾钩与飞机不能匹配。于是,马丁公司为AM-1飞机又增加了一个强度为3倍的纵梁。飞机的尾钩也进行了重新选择,定下的最终编号为6B的滚轴式尾钩,它的末端内部装了一个滚珠轴承,一旦勾住拦阻绳,轴承会产生滚动,消除了尾部震动问题。

重量级拳击手,侧风下也能在航母上安全着陆,终成末代螺旋桨战机

另外,在进行弹射起飞时,AM-1比一般的舰载机更大更重,也需要特别关照。它的弹射控制杆加粗了大约22mm,超过了标准控制器底座的承受范围。为了防止意外,弹射器的最高速度也被控制在65节以内,同时在舰艏进行吹风,弹射速度限制在95节,即使满载起飞,也不会让飞行员感到不适。不过,用作稳定性测试的22259号测试过程非常曲折,因为存在太多不足,飞机上加装了大量的额外装置,几乎到处"插管子"。为了提高可操纵性,甚至还加装了扰流副翼系统,还有升降舵指令辅助机构。但是,加装了更多的设备之后,机体漏油令人不安,总是会显得不干净,飞机的密封性也很差,为后期的维护工作带来了太多的麻烦。

载弹量大,俯冲效果好

重量级拳击手,侧风下也能在航母上安全着陆,终成末代螺旋桨战机

由于载弹量够大,动力强劲,因此,AM-1作为俯冲轰炸机效果非常好,加上采用了"手指状"的刹车板,稳定性也非常好,让很多非常飞行员伸出了大拇指,尤其是进行垂直俯冲时,特别有效。通常在时速500千米时,高空时减功率反向滚转,刹车板放到最大,非常有利于进行目标瞄准。扰流副翼装在俯冲刹车板和着陆襟翼板的前方,能够在低速和副翼逆向偏移的状态下提高滚转率,效果非常不错。升降舵指令辅助结构专门用于减轻升降舵杆力,但是由于设计太过复杂,维修工作十分麻烦。

重量级拳击手,侧风下也能在航母上安全着陆,终成末代螺旋桨战机

AM-1攻击机的每侧机翼折叠处装备有2门20毫米 T31单管机炮,左右各有四个弹箱,备弹量总共可达800发。不过这款固定机炮问题太多,经历了多次改进才勉强合格。在AM-1攻击机的机翼折叠外段下,总共设计了12个挂点,可以全部吊挂5英寸高速火箭,结构简单,弹尾带点火线。在试验中出现尾焰烧到机翼的情况,后来又改成了Mk.9 Mod3发射器。另外 ,在AM-1攻击机上,还装备了反潜武器Mk13鱼雷,作战效果比较理想。

重量级拳击手,侧风下也能在航母上安全着陆,终成末代螺旋桨战机

这载弹量可以的

整体试验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就算不用舰载试验,在陆地上进行试验时,AM-1也无法达标。因为低速侧向配平操控存在问题,内外的照明条件也不合格,座舱需要重新设计,仪表可靠性差,还需要加装通风设备。况且在前两个试验阶段,加速试验也不理想,维护的频率也过高。因此,第三阶段的测试从1949年9月13日一直到第二年的4月18日,但是,AM-1还是彻底退出了舰载攻击机行列。虽然在后来的142号机上,总共进行了28项改进,效果也十分显著,达到了合同要求。但还是存在发动机冷却系统较差,容易导致飞行员疲劳等问题。即使挑选了新飞机进行试验,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过,美军还是将AM-1攻击机拉到了中途岛号航母上进行了一番实战测试,在航母上的降落还算比较不错,这要归功于那些训练娴熟的飞行员们。

重量级拳击手,侧风下也能在航母上安全着陆,终成末代螺旋桨战机

AM-1Q

拳击手走下"拳坛"

但是,AM-1攻击机最终还是被AD-1空袭者代替了,因为它在着舰时会发生"连续弹跳"问题,无论如何都解决不了。因此,AM-1攻击机只是测试性的服役了半年之后,就被弃之不用了。后来,美军将AM-1攻击机改成了AM-1Q电子战机,总共建造了18架,主要用于电子设备的试验,这款先喜后悲的拳击手黯然走下了"拳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