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拜“關帝”到結兄弟 昔日的窮鄉僻壤變身美麗鄉村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 記者 張定有 魏廣寶 通訊員 楊振輝

從拜“關帝”到結兄弟 昔日的窮鄉僻壤變身美麗鄉村

“村裡的‘關帝廟’始建於清朝末年,每逢初一、十五,前來祈求平安、健康、發財的老鄉絡繹不絕,附近老墳溝、曹廟溝、槐樹窪等十里八鄉的人都有……”近日,淅川縣上集鎮關帝村,97歲的老人餘桂芝在自家的庭院裡娓娓道來,過去村裡太窮,鄉親們都祈求“關帝”能消災賜福、保佑富貴吉祥,村子也叫“關帝村”了。

“年年歲歲拜‘關帝’,歲歲年年仍貧窮!”81歲的貧困老人張生基感嘆,進城賣柴買面,要先翻越眼前這座“小龍眼”,再攀爬遠處的“放假嶺”,沿著一二十里彎彎曲曲的“蚰蜒路”肩挑背扛!“因為路不好,我叔叔張天貴摔傷了頭部,人們抬著翻山越嶺送到醫院,錯過最佳搶救時間不治身亡。那年,他才45歲!”老人眼裡噙滿淚水,沉默了許久……

地處霄山腳下的關帝村,200多戶村民散落在霄山20多個溝溝岔岔裡,路不通、水不通、電不通。作為淅川縣深度貧困村,截至2015年底,全村82戶263人生活在貧困線下,貧困人口超過三分之一。幾十年來與世隔絕的窮鄉僻壤,如今已煥然一新:平整的柏油路、寬闊的關帝橋,出行不再難;整齊的行道樹、別緻的居民房,生態又宜居;打井、鋪管,清水送入戶;光伏發電、食用菌、有機蔬菜種植、鄉村採摘遊,群眾收入多元……

從拜“關帝”到結兄弟 昔日的窮鄉僻壤變身美麗鄉村

“關帝村的變化,得益於扶貧幹部的幫助。”關帝村主任曹國中說。

2016年2月,淅川縣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縣裡建立四大班子領導“聯鄉包村幫戶”制度,並選派137名“第一書記”進駐貧困村,成立159個駐村工作隊,組織5000餘名黨員幹部結對幫扶。

淅川縣長楊紅忠是關帝村的聯鄉包村縣領導,縣委辦也派出23人的駐村扶貧工作隊開展工作。“村裡產業基礎弱、資源稟賦差。實現穩定脫貧、逐步致富,發展產業是關鍵。”一番調研後,楊紅忠和駐村幫扶隊員說幹就幹。

光伏發電項目一次投入、終身受益。2017年初夏,扶貧幹部組織群眾到安徽六安市考察學習,“曬曬太陽就能掙錢,可中!”“種下‘懶莊稼’,也有好收成,真好!”大家紛紛贊同。

9月,縣裡劃撥50萬元專款,支持關帝村先行先試。

幾周後,裝機總量1100KW的4個小型光伏發電站成功併網,覆蓋村內全部貧困戶。作為國家級貧困縣,這是淅川歷史上首次“借光”賺錢!

“現在,咱每個貧困戶每年光伏發電分紅就達3000元呢。”張生基老人伸出仨指頭,笑得一臉燦爛。

關帝的“陽光”,照亮了淅川。在隨後的幾個月內,淅川共建成地面村級光伏電站104個、屋頂分佈式331個,總裝機容量47兆瓦,全年電費收入6000萬元,帶動9400戶貧困戶年均增收3000元。

2018年春,村裡26個大棚蔬菜基地建成投用,37戶貧困家庭入棚內務工。“春上種大白菜,賣8000多塊;夏天長豆角又賣6000多;現在這茬兒聖女果、羊角蜜、水果黃瓜長到年前,還能再賣兩萬多元!”56歲的貧窮群眾王建成上有70多歲的老母親,下有上學的孩子,妻子幾年前患腦血栓致殘,一家老小全靠自己在建築隊打零工維持生計。

從拜“關帝”到結兄弟 昔日的窮鄉僻壤變身美麗鄉村

幾年前,王建成嘗試發展大棚蔬菜,由於不懂技術,一場大雪讓他血本無歸,負債累累的他從此一蹶不振。幫扶責任人楊紅忠縣長得知情況後,動員他科學化種植。一邊幫助他申請小額貸款、動員親友捐款,解決資金難題,一邊協調有關部門提供技術指導,從選苗育種、田間管理,到市場銷售,全方位服務。一年下來,王建成收入兩三萬元。2019年,王建成一家光榮脫貧。

“楊縣長還為我家申請了危房改造,辦理了農村低保。我妻子生病住院期間,他還親自去醫院看望呢。”王建成感激地說,扶貧幹部待我們如親兄弟一樣好。

“共產黨是咱恩人,扶貧幹部是咱親兄弟!”貧困戶張忠強接過話題。張忠強家5口人,仨孩子一個殘疾、倆在上學,因病因學致貧,家徒四壁。

為了幫助張忠強脫貧致富,幫扶責任人彭良鎮動員他妻子發展家庭養殖,並從資金、技術、銷售等方面幫助;為張忠強外出務工牽線搭橋。如今,張忠強家養羊70多隻,養牛6頭,加上務工收入,每年淨掙4萬餘元。

2019年春節,張忠強宰了一隻羊,硬是要送給彭良鎮,“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黨的恩!我們結個兄弟,今後,可是哥兒倆啦!”

今天的關帝村,產業扶貧多樣化,群眾收入多元化: 100畝赤松茸、平菇、毛木耳長勢喜人;200畝的甜柿子、桃子已經進入掛果期;新發展油菜、花生、芝麻、紅薯等傳統產業300餘畝;安排保潔員、護水員等公益崗位44個;66戶貧困家庭通過技術培訓實現就業……村內每個貧困家庭都有2個以上產業疊加,戶均年收益3000元以上。

隨著投資260萬元的村旅遊接待中心、投資870萬元的旅遊公路建成投用,昔日的窮鄉僻壤,如今變美麗村莊。每年的春末和冬初,關帝村還舉辦觀光采摘活動,品相好、顏值高的蔬菜瓜果,引爆了遊人。“每天能成交1萬多塊,村幹部、駐村工作隊等全員上崗,做講解、當導購。”張生基感激地說。

“當前,綠色有機、營養健康的蔬菜更受青睞,雖然產量不一定高,但價錢可不菲。”彭良鎮介紹,村裡順勢引導,從有機種植、誠信經營、移風易俗等方面開展“五個一”評比活動,產業興、品質好越來越受歡迎,觀光采摘的遊客也越來越多,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火。

富起來的關帝村民,每逢初一、十五,依然會拜“關帝”。“但與之前不同,現在拜的是‘忠義’、是‘誠信’。我們‘誠信’種植了,蔬菜瓜果的品質會更好;我們‘誠信’經營了,遊客會更多,鄉親會更富。”彭良鎮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