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性好面妆,傅粉描眉、额间点缀,恰到好处的张扬与艳丽

唐代女性好面妆,傅粉描眉、额间点缀,恰到好处的张扬与艳丽

面妆即古代妇女面部的装饰,《左传·昭工》有言:“女何以为哉?夫有尤物,足以移人”,可见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认识到女子容貌的重要性。中华面妆艺术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文面”,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后,到唐代,已经是是我国古代妆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经济实力强盛,思想文化开放的朝代,唐代女性对美的关注与追求是史无前例的,其面妆从内容到手法,再到用料等各方面,都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并形成了反映当时人们审美观念与社会文化风貌的艺术风尚。

具体步骤——以傅粉描眉为先

《战国策·楚策三》中有:“彼郑、周之女,粉白黛黑立于衢闾,非知而见之者以为神”。

可见,我国女性以粉敷面以黛画眉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时期。经过多个朝代的发展与变化,到了唐代,

面部妆饰的手段和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发达的程度。

唐代女性好面妆,傅粉描眉、额间点缀,恰到好处的张扬与艳丽

1、“傅粉”——对肤色的极致追求

傅粉是唐代女性面妆的第一个步骤。所谓粉,最初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傅面者也,从米分声”,也就是说最早被古代人用来敷面的是米粉。到了唐朝,妆粉的种类已十分多样,从原材料上来看,有铅粉、琼粉、珠粉、云母粉等,这些都属于白色的妆粉。至于以白粉敷面的原因,想来是古代女性对白皙肤色向往的写照。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白色妆粉固然在面妆中占据主流地位,但红色的妆粉在当时也很常见。不少妇女都喜欢用以胭脂调和而成的浅粉红色檀粉敷面,以示气色红润有光泽。当时的妇女对健康美也是十分看重的。

2、眉形的变化——女性心态的写照

唐代女性画眉之风十分流行,不同时期她们所追求的眉样形状也是不同的。唐太宗时期,面妆技术大多承袭汉魏旧制,故而当时流行的是细长眉,这种如月的眉形能够给人以明丽柔美之感。

唐代女性好面妆,傅粉描眉、额间点缀,恰到好处的张扬与艳丽

到唐中后期开始,女性对眉形的选择开始逐渐从细向粗过渡,到武则天时期,阔眉的发展已达到顶峰。宪宗元和以后,

受吐蕃文化的影响,女性将眉作八字,即所谓的“八字眉”,并在宫廷与平民百姓家风靡一时。

面妆制式——淡妆浓抹总相宜

1、额间点缀——花钿,精致与富贵的化身

以花钿用作额头妆饰的方法流行于隋唐时期,关于唐代花钿的起源,《酉阳杂俎》有曰:“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昭容上官氏所制,以掩迹”,大体意思是所说上官婉儿额头上点缀的梅花,是因为激怒了武则天,被施以刺面之刑,为了掩盖刀痕而贴花于面。

唐代女性好面妆,傅粉描眉、额间点缀,恰到好处的张扬与艳丽

发展到唐代中期,花钿已经从简单到复杂,呈现出多形制多色彩的特点。如唐代周昉所绘的《簪花仕女图》中女性额上的妆饰,就充分展现出当时花钿质地轻薄,色泽细腻,造型多样。不仅如此,由于经济的繁荣兴旺,当时的妇人还偏爱用金银雕成薄薄的花钿样式贴于面上,以彰显一种华贵之姿。

2、额黄——对色彩的大胆应用

⑴不同民族融合的产物

额黄又称“月黄”,顾名思义,是在额前涂以黄粉,或是以黄粉在眉心画作新月形而得名。额黄的起源很早,北周庾信《镜赋》中就有“靥上星稀,黄中月落”,可见我国古代妇女早有染额黄的风习。

唐代女性好面妆,傅粉描眉、额间点缀,恰到好处的张扬与艳丽

唐代时期,民族融合的氛围浓厚,长安成为各族人民聚居的国际大都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不同民族的风俗与文化如潮水般涌入长安,在女性面妆方面,尤以胡妆的引进影响最为深远。

对胡妆的引进与融合,体现出唐代社会的雍容大度与博大的胸怀,正是在这种大融合的文化氛围里,唐代的化妆艺术才得以有了新的发展,有了像额黄一般奇异而美的创造。

⑵佛教思想的影响

受到佛教文化广泛传播的影响,唐朝是额黄最为盛行的朝代。如《契丹国志》云:“北妇人以黄涂面如金,谓之佛妆”,在当时的人看来,额头上涂满黄色犹如福光普照,能够起到驱邪转运的作用。

特殊妆型的代表——斜红妆

1、恰到好处的张扬与艳丽

斜红起源于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到唐朝,演变成了一种特殊的妆型——“斜红妆”。斜红在唐代得到流行与发展的原因,与唐代所盛行的浓艳的红妆有关。在当时自由开放,平等重人的社会风气下,女性的妆容也愈发的艳丽、张扬。

唐代女性好面妆,傅粉描眉、额间点缀,恰到好处的张扬与艳丽

2、时人对残缺美的向往

所谓斜红,即妇女面部绘有的两道红色的月牙形妆饰。从现已出土的唐代墓葬中女俑的面妆来看,这种妆饰色彩浓艳,形状古怪,有的还故意绘成残破状,远远望去,宛如在妇女白净的脸上平添了两道伤疤,颇有一种残缺的美感。

3、隐藏的化妆技巧——立体技术的应用

这种妆容一般涂在鬓部到颊部之间,有着十分显著的特点,或似伤痕,或如弯月。用胭脂画出的斜红既似鲜血欲滴,又似疤痕累累,虚实交替,使整个妆面更加的真实、动人。不仅如此,在斜红妆中还隐藏着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妆技巧。

唐代女性好面妆,傅粉描眉、额间点缀,恰到好处的张扬与艳丽

涂斜红通过色彩的对比与落差,即胭脂的深和浅,明与暗,让正面和侧面有基本的光影差异,让女性的脸在“立起来”的同时也“丽起来”。可见,这种至今仍风靡于世的立体化妆技术,早在唐代就已经被当时的女性自觉或不自觉的掌握并使用了。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大致了解了唐代女性面妆风尚,从傅粉到画眉,从普通的面部妆饰到对特殊妆型的掌握,无不体现出唐代妆饰与审美风格的变迁。女性对妆容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研究唐代面妆文化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当时社会的审美志趣、妆饰风尚与社会生活,更好的走近那样一个民族生命力绽放的盛世大唐。

参考文献:

1.《左传·昭工》

2.《全唐诗》

3.《中国历代女子妆容》

4.《酉阳杂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