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学生党&上班族如何实现一年看100本书?

虽然我自觉没什么资格来说自己读书很快,毕竟今年只剩下不到100天,我才读了67本书,但因为好几次被问到为什么在大学学习任务重的时候,在工作忙碌的时候,还能坚持看书,并且数量不会很少之类的问题,所以我想着可以来分享下我的经验。这篇文章里头也有一些是别人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先说明:一年100本书并不是梦想,对于很多大牛来说这还不够多,我和很多人相比也还差得远。)

干货 | 学生党&上班族如何实现一年看100本书?

一、如何利用时间读书?

方法一:每天早起看书

这个方法适合早起党,以及所有未来可以早起的人。

我从初中起就习惯了早起,直到现在,我最早可以四点多起床,最晚也不会超过七点,一般集中在六点左右,夏天还会更早一些。起床后的时间很宝贵,因为一个人安安静静,可以用来学习、读书、写作。我在大学期间就利用这段时间读了很多书,经常是一边看书一边吃早餐。因为环境不嘈杂,读书也能读得很快。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爬不起来,其实关键不是说几点醒,而是说能够给自己留出空白的、相对安静的个人时间用于看书,让自己内心能够保持平静,这样子哪怕是晚上十点后都没问题。

干货 | 学生党&上班族如何实现一年看100本书?

所以,尝试梳理你每天的时间,给自己留出一个“私人时间”,安静享受读书的喜悦吧~

方法二:更新你的工具,适应电子书籍

我其实是个很喜欢纸质书的人,在开始频繁阅读电子书之前,我是几乎只看纸质书,尤其在读大学期间,我经常从图书馆借纸质书。后期因为做笔记缘故,即便是有电子书,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去当当、京东上买纸质版。

很多人估计和我一样,很享受纸书的质感,并且喜欢在上面划线、标注,写下阅读时的感受。这其实没毛病。但我们要知道,时间是无法被改变的,一天时间就那么多,学生党还好,但上班族如果想要多读书,那么就需要适应电子书,然后借助kindle也好,微信读书、当当读书、豆瓣读书这些读书app也成,把更多本来可以用来刷手机的时间用在阅读上,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其实是很可观的。

这样的做法,可以让我们走到哪里都可以随时阅读,在家读纸质书,在外读电子书,上班通勤路上、坐飞机火车都可以保持阅读。

尝试了几个月之后,我已经习惯了在微信读书上看电子书,你要不也试试看?~

干货 | 学生党&上班族如何实现一年看100本书?

3、听书

这种方法并非所有类型书籍都适用,目前我认为比较合适于工具书、历史书等。它的好处是不仅可以让我们的眼睛得到放松,可以调整语速(甚至比有些人的阅读速度还快),还可以听别人如何用事例来印证书中观点,获取更多新的思想。这对于梳理书中逻辑和结构也很有帮助。

但这个方法的缺点就在于:一、不是所有书都适用;二、不是所有的听书内容都优质,可能有些听书内容没有抓住重点,或者逻辑混乱;三、毕竟不是自己读到的,自己没能思考到。

针对第二个缺点,我建议可以听有书、樊登读书会,微信读书里也有不少签约讲书人,例如“大观读书君”、“京盛”,都值得一听~

干货 | 学生党&上班族如何实现一年看100本书?

二、如何速读?

前百度人张辉说过一句:“读书不快,不如不读。”照在他这么说,估计我们很多人都达不到及格。如何速读呢?以下是我的几个小经验。

1、带着欲望看

这点放最前,因为如果没有欲望,读书时会很费劲,并且没有动力。我读的书很多都是我长期在豆瓣上标注“想读”,而且评分都不会很低,基本都是在8分以上。除此之外,我选的书也包括和工作、学习需求有关的。总之,当自己有所需、有所欲,读起来自然兴致盎然。

就像我很喜欢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我便可以两个小时就读完一本,而且读得很愉快,过了好几个月之后还能记得书里头讲什么。

干货 | 学生党&上班族如何实现一年看100本书?

欲望还表现带着问题看书。像我读《谁偷走了美国梦》的时候,我是先看目录,我好奇着为什么作者起了这么个书名?答案是什么?是哪些因素造成美国梦被“偷走”?带着问题去书中找答案,提高速度的同时,也是增加了阅读的快感和乐趣。

2、专心

尽可能排除干扰,专心于你手头上的这本书,就可以明显地提高阅读速度。我们很多时候总是被周围的人和信息所干扰,如若有人经过,或者手机一响,屏幕一亮,这些都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如此一来,阅读自然会不断被打断。

干货 | 学生党&上班族如何实现一年看100本书?

所以如果是读纸质书,建议将手机调为静音,连震动都不要,然后将屏幕倒扣放在自己必须要站起来才能够得到的地方,避免自己轻易地去取。如果是阅读电子书,那就先下载后阅读。现在基本所有的读书app都可以先下载,下载后断网或开启飞行模式,这样就能减少弹窗消息了。

3、抓住重点

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我们花很长的时间阅读,有些书其实只要知道主要观点、重点方法就可以了。这类书籍可以尝试在开始读之前,先翻看相关的读后感和读书笔记,看看哪部分是重点,根据别人分享的内容来判断这本书有没有料,然后再有主次、有重点地看。你甚至可以从中间某一章节开始看起,因为前面有些内容其实只要知道是什么即可,对后面阅读影响不大。

想想看,我们有时读完一本书,笔记记的最多的、折页的是不是不多?其实很多书核心内容不过几个章节或者几页,不可能几百页书籍每页都是经典和精华,所以你需要通过合适的方法直达核心,把时间花在重点内容上。

4、给自己制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干货 | 学生党&上班族如何实现一年看100本书?

每个人习惯不一样,像我的话,一般躺着看书就很容易犯困,再美妙的书籍我也读不下去。所以有一个合适的姿势、舒服的环境来阅读,读书速度也可以得到提升。

比方说,你可以泡壶茶,准备点小点心,选择一张坐起来舒服的椅子,在暖阳里、在徐徐凉风中,感受书籍的魅力。在对的场合对的环境下读书,才能实现高效。

5、先克服一些心理问题

①很多人觉得,写在书上的内容我就要逐字逐句地读。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在上面说到了,很多书的核心内容不过10%-20%。我小时候看《红楼梦》、《西游记》都有简略版,所以不要怕跳读、速读。

干货 | 学生党&上班族如何实现一年看100本书?

②一些人会觉得,读书读到一半很有愧疚感。其实我以前也这么觉得,但后来读多了就觉得,如果读完自己不理解,或者是没有再消化、输出、实践,那即使读完又怎样呢?如果我真的读了几十页、一百页还是觉得看不下去,那现阶段的我可能和这本书真的无缘,那不如省下时间看其他更合适我的书,那样子时间价值更高。

这一点辉哥也有提到。他说:

“我的读书方法中,最重要的经验是一定要‘以我为主’,而不是‘以书为主’,这其实也是‘掌握主动权’在读书中的体现。”他对多数书都是毫不犹豫先看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忽略暂时不感兴趣的话题。

其实只要想通一点,即我们读书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走过场,明白了记住了,就好办了。

三、关于输出

1、我一般的做法都是写读后感,或者直接拆书、写说书稿。

写完后基本就记得差不多了,至少是重点内容记住了。当然,这个输出方法也有缺点,那就是文章总是一面的,我们在那时那刻的感受可能是片面,不过有深度的,所以以后要再看读后感和书稿的话,还需重新翻阅书籍,以获得新的见解。

干货 | 学生党&上班族如何实现一年看100本书?

2、和周围人口述分享。

这个方法我尝试了几次,都觉得不是很满意。这个做法考验的不只是你对书本的理解程度,也考验个人的表达能力和复述能力,能不能让听众愿意听你说,并且听懂你在说什么是很难的。

3、保持做笔记的习惯

我们可以在纸质书上划线标注、折页,方便我们后期查看,但更好的方式其实是变成电子版,方便多本书之间内容的查询。现在有很多工具可以直接将笔记扫描成电子版,如扫描全书王、识墨笔记(注意是“识”不是“石”)等。

如果读的是电子书,那就更方便了,Kindle、微信读书、京东读书等app都可以直接把笔记导出到邮箱或印象笔记。这样一来,如果以后突然想起某个关键词或者字段,想要查询就方便得多了。

好了~我的日常干货就在这啦~很朴素吧哈哈,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法子也可以留言和我分享哟!

祝大家读得愉快,学得愉快


往期文章:

亿万富翁接受采访教学:原来多数人是靠这4招成为成功人士!

如果能活到100岁,你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建议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