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字能否作為初學者的首選範字?專家:悟到這點更重要


“永”字能否作為初學者的首選範字?專家:悟到這點更重要

“筆勢”論的深化與流變(三)

文/大可先生

有些學者主張“永”字作為初學者的首選範字,這不予否認。因為在漢字的王國裡,幾乎不能找到比“永”字更能代表漢字的筆畫了。在此順帶說一下,大可先生之前在給學生輔導時,一開始就讓學生寫這個“永”字,直到學生能把這些筆畫以及結構寫得比較穩妥之時,才幫學生挑選一本“適合”的字帖讓他們臨習,如此循序漸進,效果不錯。然而,我還想強調的是學習書法不但要學“法”,更重要的是能“變法”。法之有常,變之無常。“法”是基石,沒有“法”,就不能壘起萬丈藝術之殿堂。所以讓初學者開始時先學一階段的“永”字是完全必要的。“八法”雖未能真正囊括字體筆畫,但作為啟迪初學者舉一反三,使之對筆法、筆勢有個初步認識亦未嘗不可。

“永”字能否作為初學者的首選範字?專家:悟到這點更重要

大可詩生活·一日一詩書

從隋唐以後對“永”字的不同理解以及對八個筆勢的不同描述中,就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到“變”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對“永字八法”應有一個辨證的認識:既要承認它在所有漢字的代表作用,又要看到它的不足。對於學書者,更不能盲目崇拜,人云亦云。清代劉熙載一語中的:“書能筆筆還其本分,不稍閃避取巧,便是極詣。永字八法,只是要人橫成橫,豎成豎耳。”

“永”字能否作為初學者的首選範字?專家:悟到這點更重要

大可詩生活·一日一詩書

毋庸諱言,唐朝書風是以“尚法”為主的。所以“永字八法”雖然起源於晉代,但真正得到推廣與流行卻在唐代。這我們可以從唐人諸多書論中便可窺之一斑。如李世民、張懷瓘等皆極力推廣。唐朝以降,學書者還是對此津津樂道,幾乎奉為圭臬。紛紛加以註釋。於是,由原先的“八法”演變為“二十四法”(如宋代《翰林密論二十四條用筆法》),再變為“三十二勢”(如元代釋溥光在《雪庵八法 八法解》就把“八法”變為二十四法,並通為三十二勢),又變為“七十二法”(如明代高松的《變化永字七十二法》),更有甚者,明代李淳再把它變為“八十四法”(《大字結構八十四法》)……真是越變越離譜。這“法”越多,就似乎表明書法越“玄”。大概是緣於此,所以古人一般不喜歡輕易把“法”示於他人而顯其清高。

“永”字能否作為初學者的首選範字?專家:悟到這點更重要

大可詩生活·一日一詩書

說句實在話,今人亦不乏此類人,其實這類人大多故作玄虛,以示其淵博耳。然亦有高士對此痛下一針砭。近人餘紹宋《書畫書錄解題》指出:“竊謂溥光三十二勢已嫌複雜,此編(指《變化永字七十二法》,筆者注)變本加厲,益覺糾紛。夫作字體勢,回應講求,然悉如是編所云,則逐字必用歌訣,動筆便有名目,趨避衿慎之不遑,安有得心應手之妙耶?”言之有理,句句切中要害,可引以為鑑。

“永”字能否作為初學者的首選範字?專家:悟到這點更重要

#書法##書法經典##書法愛好者##行書愛好者##字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