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賢世界:漫談上古神話中的“尚德精神”

引言

近年來,隨著漫威系列電影的熱播,北歐神話也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其中雷神托爾和邪神洛基這對兄弟最為出名。

特別是洛基。


聖賢世界:漫談上古神話中的“尚德精神”

漫威宇宙中讓人又愛又恨的邪神洛基

詭計多端巧舌如簧野心勃勃,為了奪得阿斯加德王位,策劃了各種陰謀,是個十足的反派。

這樣的神與我們的印象大相徑庭,除了有著神奇能力和漫長壽命,其內心和行為都更具有"人"性,而非"神"性

但再看看希臘神話、羅馬神話,無不充斥著慾望與貪婪,演繹著爭權奪勢帶來的紛爭。

那麼我們心目中,無慾無求、超凡脫俗的神明印象來源於哪裡呢?

來源於我國的上古神話。

一、神明源於對自然的虛妄認知

上古神話是先民時期,人們因無法理解世界本質,而幻想出來的人物故事。

其中的神,是對自然賦予"人"的意志,將其"形象化"而得來的。

例如,將世界起源歸於"泰古二皇"。


聖賢世界:漫談上古神話中的“尚德精神”

神農


《淮南子·原道訓》中記載如下:

"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神與化遊,以撫四方。"

而這二皇即為天皇、地皇,由陰陽二氣分離所形成,其名為伏羲、神農。


聖賢世界:漫談上古神話中的“尚德精神”

伏羲

他們與造人的女媧並稱“三皇”,是我國上古神話中的始祖神明

二、以"德"而非能力為準繩的上古神明

我國的上古神明,普遍具有超高的道德水平,如聖如賢

而他們的所思所行都是在為"人"奔走,就好像遠古的超級英雄一樣。

1.天職保佑,厚生愛民

上古神明天然具有著愛護民眾的責任感,他們憐惜蒼生,拯救人們於災難之中,不惜為此對抗天地。

后羿射日、鯀盜息壤皆是如此。

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女媧補天。


聖賢世界:漫談上古神話中的“尚德精神”

女媧補天


《列子·湯問》記載如下:

"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其闕;斷鰲之足以立四極。"

而在一些後續的傳說版本中,甚至有女媧為補天,耗盡心血,勞累而死

或者五色石不足,女媧以身補天的說法。

這更體現出上古神明勇於奉獻,不畏犧牲的精神。

2.發明創造,改善人們生活

神明們還開動腦筋,使人們能夠更加安全便利的生存下去。

啟迪民智,推動發展。

燧人取火、倉頡造字都極大地提高了遠古先民的生活文化水平。

神農嘗百草更是大大增加了人們的生存幾率。


聖賢世界:漫談上古神話中的“尚德精神”

神農嘗百草


《綱鑑易知錄》中有記載:

“民有疾,未知藥石,炎帝(神農氏)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溫、平、熱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義,嘗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書上以療民族,而醫道自此始矣。”

神農"宣藥療疾",就此開啟了中醫藥發展之路。

但在很多版本的傳說裡,他卻因嘗百草,中毒身亡,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3.無私心私慾,以"德"配位

上古神明身上"人"的特性幾乎不存在。

那是一個聖賢世界,神明們脫離了人的七情六慾,不會貪生畏死,對權利也不加留戀,德行出眾

例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舍小家為大家。


聖賢世界:漫談上古神話中的“尚德精神”

大禹治水


堯、舜禪讓,選賢而非親,開啟了民主先河,留下了無盡美名。


三、 神明"尚德",因是人之所盼

為什麼我國上古神明有著與其他神話體系截然不同的尚"德"精神?

一部分源於古人對神明的信念寄託,相當於上古神誕生的內在品性。

一部分源於後世對神話故事的修改,相當於上古神人為添加的設定。

特別是"神話歷史化"。

這主要出於兩方面的考量。

1.以神為先祖,彰顯王權神授,為神添美德

有夏以來,在奴隸制社會中,階級森嚴,壁壘分明。

統治者為了證明自己無可動搖的合理性,往往將手中權柄與上天神明相關聯,強調

"天命"所歸

所以常用的方法就是,將上古神明降級為"人",並以此為自己家的老祖宗,有了神明血脈,王權神授就自然而然了。

例如在《商頌·玄鳥》中有記載,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聖賢世界:漫談上古神話中的“尚德精神”

玄鳥

《史記·殷本紀》中也記載,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由此帝王成了"神"的後人,天選之子,民眾拜服自然理所應當。

連商紂王自己也深信不疑,面對來勢洶洶的西伯文王,嗤之以鼻,堅稱

"嗚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聖賢世界:漫談上古神話中的“尚德精神”

影視劇中的紂王


既然"神"都已經是自家的先祖了,那"神"必定擁有所有美德

於是各種人們理想中的美好品質,都附加在神明身上,塑造出人們愛戴信服的圖騰。

2.塗抹刪改,強行解釋

我國的上古神話,現在流傳下來的多是一鱗半爪的小故事,不成體系。

歷朝歷代史學家、思想家的持續修改刪減是主要原因。

在這樣一個過程中,留下來的就大多是正面的、勇武的、具有美好品德,體現了掌握著筆"刀"文人們理想的聖賢神明了。

而在我國與統治階級休慼相關的"儒家思想"對神話影響就更為廣泛。


聖賢世界:漫談上古神話中的“尚德精神”

儒家孔子

《論語·述而》中就有記載,

"子不語怪力亂神"

在這樣的中心思想下,一些神話被強行解釋。

例如,在子貢向孔子請教"黃帝四面"的神話故事時,孔子將其解釋為

"黃帝取合已者四人,使治四方,此謂之四面也。"

如此,神話故事變為歷史故事。

經過這樣持久、大規模的有意無意的刪改之後,流傳下來的上古神明無不具有"尚德精神",聖賢之相,符合儒家所好。

四、 影響深遠,尚德依舊

上古神話對我國宗教發展、文學創作都有著千絲萬縷的影響。

道教中的天庭、王母娘娘、各路仙人都有著上古神明的影子。


聖賢世界:漫談上古神話中的“尚德精神”

幻想中的仙界天庭


文學作品裡則更為常見。

想一想《逍遙遊》裡"其翼若垂天之雲"的自在鯤鵬,嘆一嘆《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美麗女神

還有《封神演義》、《聊齋志異》、《西遊記》、《紅樓夢》等名著都化用了神話之意,其中對"尚德"精神的繼承、傳頌、反思、反諷等等,漸漸形成了獨有的東方韻味。

甚至現在常見的網絡小說,洪荒大陸,修真仙俠,都有著上古神話的影子。

總結

上古神話,是開端,是歷史,是改變,是沉澱。

其中顯現出的

"尚德精神",是我國思想家、史學家對理想品質的不懈追求

從"天授權柄"到"民心所向","道德"取代"鬼神"成為了君王敬畏的國家興亡之關鍵所在。

而儒家將"道德"進一步昇華為"仁"和"義",通過"禮"的形式注入到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