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路邊賣中國式甜點,每天做幾百碗不費勁,食材中西結合兩開花

每個人生來都喜歡甜味兒,甜是一種味道也是一種觸感更是一種情緒,凡是有甜或者有糖的詞彙都是好詞兒,只有糖尿這個詞是例外。我們總感覺西方人比我們愛吃甜能吃甜,各種耳熟能詳的甜點好像都是西方的甜品,實際上咱們中國也有不少甜點。

阿姨路邊賣中國式甜點,每天做幾百碗不費勁,食材中西結合兩開花

西方的甜點一般是牛奶和麵粉製作而成,中國的甜點則是以糯米和蜂蜜為主,用小麥製作的甜點種類不是很多,東西方甜點有個共同點就是都要用糖,西方一般是用比較純的白砂糖,中國的甜點用糖分為紅糖和白糖。中國人以前對日常器物和食材的命名比較詳細,用麵粉做的甜點一般都叫什麼餅,比如月餅綠豆餅紅豆餅芝麻餅;以糯米或者粳米秈米這些稻米為主要材料的甜點都叫糕。

阿姨路邊賣中國式甜點,每天做幾百碗不費勁,食材中西結合兩開花

阿姨路邊賣中國式甜點,每天做幾百碗不費勁,食材中西結合兩開花

不過隨著各地之間交流頻繁,很多詞彙用起來也就開始趨同,比如雞蛋糕明明是小麥面做的,但是我們也把這種點心叫做糕,後來發展為凡是蓬鬆的點心都叫糕,緊實的叫餅。好多人覺得中國人中國菜都比較保守,這個咱們不討論,至少中國人在做甜點方面很開放一點都不保守,很善於結合西方甜點的技術。

阿姨路邊賣中國式甜點,每天做幾百碗不費勁,食材中西結合兩開花

廣州和香港街頭有一種十分受歡迎的小甜點叫缽仔糕,這種甜點算不上傳統美食,因為滿打滿算只有百十年曆史,資深吃貨圈子有個約定俗成的鑑定美食是不是傳統的辦法,這個鑑定辦法就是以可口可樂作為標尺,凡是比可口可樂年輕的飲食都不能算傳統美食,可口可樂誕生於19世紀中後期,也就是大清朝光緒早期年間。缽仔糕是從香港傳入廣州的,早期的缽仔糕就是粘米粉、果糖漿、白砂糖、紅豆綠豆、冷水這幾種材料製作而成。

阿姨路邊賣中國式甜點,每天做幾百碗不費勁,食材中西結合兩開花

隨著食材種類的豐富,缽仔糕的花樣也是越來越多,早已成為一種滿大街常見的大眾小吃,兩廣地區盛產木薯這種澱粉含量很高的植物,於是不少人用木薯粉來製作缽仔糕,用木薯粉製作的缽仔糕更加晶瑩通透。

阿姨路邊賣中國式甜點,每天做幾百碗不費勁,食材中西結合兩開花

圖中這主播那個缽仔糕小攤在廣州很常見,一般都是中年婦女推個小車出來,蒸好的缽仔糕擺出來供食客選擇。缽仔糕的做法很簡單,就是水加上白砂糖煮到白砂糖完全與水融合成糖水再冷卻備用,紅糖和水也是這個操作方式煮好冷卻備用。再將木薯粉和澄粉混合倒入冷水攪拌至沒有顆粒後分別倒入白糖水和紅糖水碗中。將一個個小陶瓷缽內部刷油,在陶缽裡面刷油是為了容易將缽仔糕取出來。刷完油將陶缽放在籠屜上預熱兩分鐘,然後將不同顏色的糖漿倒入陶缽裡,各種水果丁堅果碎都可以鋪在上面,上籠屜蒸熟端出來晾涼。

阿姨路邊賣中國式甜點,每天做幾百碗不費勁,食材中西結合兩開花

吃的時候只需要用一根竹籤伸進陶缽裡面在邊緣轉一圈使得缽仔糕與陶缽分離,再用竹籤往缽仔糕上一戳就能挑出來吃了。各種口味的缽仔糕都有,價格也不算貴,五塊錢三個隨便挑,擺攤的中年阿姨一天能賣幾百碗(陶缽)缽仔糕。用的配料有很多是西方人做甜點習慣用的材料,比如焦糖和水果布丁,新式缽仔糕也算是中西結合兩開花吧。

阿姨路邊賣中國式甜點,每天做幾百碗不費勁,食材中西結合兩開花

各位讀者朋友你們吃過缽仔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