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无论什么样的性能表现,汽车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帮手,只不过在不同性能和功能的辅助下,汽车所能实现的辅助作用是不一样的。紧凑级是销量最高,最贴近家庭的级别,在这个级别中偏重乐趣和偏重舒适的车型对应着不同的生活状态、不同的用车需要和不同的消费群体。

今天我们找来了4款合资品牌紧凑级轿车,分别从外形、内饰、配置和动力方面进行了详细对比,具体孰优孰劣,马上呈现!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本田思域——良好的性能需要慧眼的伯乐

思域注重性能的定位已经不需要多说,无论是在车主眼中还是厂家眼中,思域的性能都是具备秒杀同级别产品能力的。偏重性能的定位,首先体现在思域的设计上,其实从最初国产的第八代思域上就能感受到很浓的运动风,前卫的时尚设计把思域的受众群体的年龄缩减到了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但是即便如此也没有限制住思域的销量,在突出家用的紧凑级阵营中,思域就是最特立独行的那一个。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现款的第十代思域仍然保持了这种前卫时尚的设计风格。车头部分以尖角为主的设计元素凸显力量感和速度感,进气格栅部分层次分明,羽翼式大灯以上扬的尖角收尾,带着几分凶狠。由熏黑格栅、熏黑把手以和熏黑侧裙边等组成的黑色套件,让整车的独特性尤为凸显,时刻散发出独特的个性气息。C型分体式尾部设计,LED回旋镖式组合尾灯,并新增熏黑后扰流板,在减小风阻的同时,也让运动感受更为强烈。全新设计的中置排气口,让整车运动造型更为抢眼,不仅提升视觉感受,更带来与以往不同的排气声浪。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内饰设计亦是如此,整体线条以锋利刚硬的质感凸显动感和力量,黑色的内饰主色调与镀铬装饰凸显冷峻的氛围。显示屏、启动键、仪表盘上的红色色彩风格则容易刺激视觉神经。元素应用上则以常规形状为主,加上遍布轿厢的零散储物空间,也凸显了人性化、便利性,满足日常驾驶需要。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满足日常使用需要对于思域来说是次要的本领,思域的核心价值还是在驾驶乐趣上。对于一款十万元出头的紧凑级产品来说,成本通常会限制住产品的性能极限。在有限的成本范围内,思域的机械性能则是尽可能地向高端靠拢。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这款220燃擎版配备的1.5T地球梦科技发动机就是思域产品性能和价值的体现,1700 r/min爆发出的220 N·m峰值扭矩足够劲爆,虽然谈不上特别强烈的推背感,但是凌厉的加速效果也基本上对得起它的价位。CVT变速器匹配在偏重性能的思域身上,追求的是那种平顺的、直达高潮的的持续刺激。想要体验更刺激一些的驾驶质感可以选择油门和变速器响应更加凌厉的S挡,也可以选择ECON模式让驾驶变得更轻松更节能。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与暴躁动力相比,思域的底盘感觉就没那么优秀了,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的调校还是不够纯粹,尤其是在弯道中,悬架的侧倾仍然会对驾驶者信心和车辆的稳定性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不过,这也是紧凑级产品的一处软肋,过度地强调操控能力,削弱舒适性,只会把自己带入小众的坑里。

结论:紧凑级产品中很少有纯粹乐趣的产品,思域能够把加速能力做到8.5 s的水平,已经是比较极端了。而在底盘性能方面,如果也走相同的极端路线,势必会与很多消费者的需求相悖。从车辆的定位、价位来说,我觉得思域的整体表现还是比较理性的。


大众速腾——动静相宜的大众范儿

速腾曾经是以运动特质著称,在宝来向普通家用和大众化使用需要逐步演化之后,重新佩戴上了驾驶者之车的徽章。虽然在速腾的进化过程中经历过一些坎坷,但是现款速腾并没有背弃运动和乐趣的初衷。不过,大众深知主流价位上的家用紧凑级产品更应该具备全面的功能和性能。所以,速腾对于乐趣的追求算不上纯粹,在为驾驶者提供较好驾驶质感之外,也为乘坐者提供了足够舒适的乘坐体验。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适合大众化的第一步就是打造一个最容易让大众接受的外观设计,在这一点上全新速腾的可以算是急功近利的。老款车型的外观,尤其是车头和车尾还是有较高辨识度,而新款则彻底被大众家族式设计包围,整车线条和元素应用谨慎沉稳,时尚和动感都没有被过分突出。内饰设计也保持了家族风格,整体仍然保持着对称式风格,细节元素也是比较规矩谨慎。这款顶配版车型配备的液晶仪表和中控屏有效地提升了内饰的科技感,在镀铬装饰方面的应用也很有节制,视觉效果上并没有刻意突出动感,低调平和的视觉效果与外观设计相匹配。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从设计的最终效果来看,设计者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理念,在主动以通俗化的审美尽量避免引起消费者反感,力求被多数人认可,所以大众和奥迪产品的设计顶多是因为销量增加而引起审美疲劳,设计本身并没有致命的缺陷或不足,这一点也是十分契合大众的产品设计理念。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速腾在动力总成规格的变化上也体现了适合大众化需求的理念。从速腾一再降低的动力规格就能看出,速腾在主动贴近平民化的需求,采用小排量增压发动机一方面迎合了节能的大趋势,同时也兼顾到了日常使用的动力需要。所以,1.4T动力对于速腾来说并不只是创造激情的工具,1.4T发动机有足够的动力,虽然排量限制了动力性的上限,但是通过驾驶模式选择为速腾的动力特性增加了多种不同的标签。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从性能和动态质感来说,速腾并没有明显地倾向乐趣或是舒适,而是坚持大众中庸式的整体特点,以宜动宜静的性能满足更多消费者的使用需要。悬架的调校也是大众招牌式的中庸质感,以韧性质感提供必要的支撑力和颠簸吸收能力。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使用95号汽油是速腾的一个劣势,虽然大众家族这些家用级产品的油耗也在不断通过技术提升和调校不断降低,但是终究油品的成本就高一些,而且增压车型的油耗仍然属于偏高的水平,也会给消费者带来一些额外的负担。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与思域相同的级别、相近的车身尺寸,在动力规格低于思域的前提下,这款速腾旗舰版车型比顶配版思域贵了两万多元,且不说终端优惠幅度,这个价位已经可以轻轻松松地拿下一款空间、动力规格更高的合资B级产品,高配速腾的可选理由几乎为零。

结论:驾驶乐趣的定义范围很广,并不局限于发动机与底盘所提供的动力和操控乐趣,速腾的动态表现能够让激情型的驾驶者在运动模式下体验到一定的动力和操控乐趣,也能让谨慎型驾驶者和乘客在平顺的驾驶中感受到平顺的乐趣。


日产轩逸——最忠实的日系风格传承者

现款轩逸已经是第十四代产品,在思域、雷凌这些传统日系轿车或多或少开始宣扬乐趣或是均衡性能的时候,几乎只有轩逸仍然保持着日系原汁原味的舒适特性。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轩逸采用V-Motion 2.0设计语言,突出宽大+时尚的视觉效果。全新轩逸的前脸样式与天籁十分相似,家族式前格栅设计时尚中不失沉稳,车顶线条流畅,车身侧面设计平整简洁,并没有用锋利的棱线或是立体雕刻式设计凸显力量感。整体视觉效果使得轩逸更配匹配“小天籁”这个绰号。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轩逸的内饰设计也是凸显舒适典雅的风格,这款试驾车采用的是棕黑色组合的内饰色调,很好地提升了内饰的档次感。以圆形设计元素与对称式为主的设计手法也使得内饰整体风格趋于沉稳。坐上轩逸的任何一个位置,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轩逸的座椅比参与对比的任何一款车都要柔软,这种柔软的质感就可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与对手不同的是,轩逸全系配备单一的1.6 L自然吸气发动机,单纯得不掺杂一丝暴力的概念,就是突出平顺的动力和更好的燃油经济性,而且也是四款车型中唯一仅配有经济模式,没有运动模式的车型,直接断了暴力型驾驶者的念想。虽然没有了增压发动机标志性的动力爆发感,但是轩逸也不是柔弱无力的,油门和发动机的响应速度也足够灵敏,低转速的加速效率也还不错,只不过在中高转速下,加速能力会逐步降低,而地板油这种动作只能换来发动机的轰鸣,并没有特别激情的加速体验。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而且暴力驾驶也完全背离了轩逸优秀燃油经济性和舒适平顺的设计初衷和定位。在对比的四款车型中只有轩逸最有资格谈燃油经济性,1.6 L传统自吸发动机本身就比动力规格相近的增压发动机有更多的节能优势,尤其在拥堵的城市路况,在自动起停系统的辅助下,能够更有效地节约能耗。轩逸的官方综合油耗仅5 L/100km,这样的油耗只有在谨慎型、温顺型的驾驶者手中才有可能实现。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轩逸的悬架质感也忠实地执行者舒适的理念,与对手偏运动或韧性的质感不同,轩逸的悬架更倾向于颠簸的吸收能力,细碎的路面颠簸和减速带上的跳动都被最大化地吸收。除了悬架对于颠簸的吸收,轩逸柔软的座椅是最后一道关口,把颠簸和不舒适的感觉与驾乘者的身体感知器官隔绝。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轩逸的价格低廉,在配置方面也略弱于对手,比如对手全部配备自动驻车,而这款顶配版轩逸仍然使用脚踩式驻车制动,不支持手机互联映射,而且车窗也只有驾驶席有一键升降功能,也只有轩逸没有配备PM2.5过滤装置。缺少了这些配置,使得轩逸的性价比在对手中处于劣势。

结论:从产品性能来说,轩逸的舒适平顺的整体感觉与其余几款对手完全不同。轩逸更适合对性能要求低,对舒适和燃油经济性要求较高的普通家用车消费者。时尚与大气相结合的设计风格也能让更广大年龄区间的消费者所接受。


丰田雷凌——丰田家族的动感担当

对于像广汽丰田、一汽丰田、上汽大众、一汽-大众这样在中国市场双生的企业,生产出卡罗拉、雷凌这样的孪生车型很正常。但是即便是孪生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为了避免手足相残,也为了占有更大的市场,满足不同消费需要。这些孪生车型也还是要有些差异化的设计。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雷凌和卡罗拉的差异和多数孪生产品一样,一个偏动,一个偏静。卡罗拉在中国市场的资历更深,已经树立起了舒适型的形象,拥有广泛的优秀的舒适性口碑。所以雷凌就很自然地向年轻和动感的方向靠拢。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偏动和偏静的结论是从动态质感方面的表现得出的,在设计上雷凌和卡罗拉的时尚风格是一样的强烈。全新换代的雷凌在外观设计上采用了比较夸张的设计手法,全新的蜂巢式进气格栅成为车头部分的视觉焦点,配合鹰眼立体LED大灯,营造出饱含力量,富于未来感的视觉效果。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内饰的视觉核心是9英寸纵置触控液晶屏,色彩鲜艳、显示清晰,也集成了很多功能,操作十分便利。不过除了中控屏外,内饰设计的细节元素并不是很丰富,缺少吸睛的设计亮点,中控台线条平直,可以说简洁,也可以说寡淡无味。此外,座舱前部的零散储物空间略少,日常使用中会有些不便。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通常来说配备小排量增压发动机的意义并不是以创造乐趣为主,而是在提供必要动力和保证燃油经济性的同时附带着一些满足驾驶乐趣的能力,雷凌亦是如此。但是,单纯以排量来判断雷凌的动力也是不理性的,这款1.2T发动机就不算柔弱,即使是排量不大,但是增压的特性和本质是不打折扣的,低转速的扭矩爆发仍然能够转化成凌厉的加速能力。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在运动模式下,雷凌的转速响应和其他品牌的运动模式一样,以快速的油门响应和高转速获取满额的扭矩输出。只不过在中高车速下的加速时才会体现出排量上的不足,所以1.2T的雷凌更适合城市中低速路况。此外,这款1.2 L排量的发动机采用的是四缸结构,在怠速运转时确实比目前市场上一些同排量的三缸机型更平稳。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雷凌与卡罗拉都配备了相同的1.2T发动机,之所以给雷凌总结出偏动的结论,并不是说它在动力性上占有优势,而是在底盘调校和质感方面与卡罗拉有较大的差距。卡罗拉的底盘调校也在向舒适与控制力兼顾的均衡型质感改进,而雷凌的底盘质感则是牺牲了更多一些的舒适性,以偏硬的整体质感,减小侧倾幅度,提升控制力。所以,颠簸路面和减速带上,雷凌的悬架质感更硬朗一些。

结论:全新的设计使得雷凌的目标消费群体年龄进一步下探,以时尚的设计和偏动感的底盘质感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口味和驾驶风格。同时也兼顾了较低的燃油消耗,降低使用成本。与轩逸和思域都不同,雷凌的整体表现介于二者之间,整体表现更加均衡。

合资紧凑级轿车大横评,对比试驾速腾、思域、雷凌、轩逸

编辑观点

没有一款产品能够满足所有消费者的使用要求,左辅右弼的意思是这些不同风格的产品在生活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服务于不同消费者的用车需要。无论是选择偏动还是选择偏静,都是建立在消费者的使用要求基础上。


本文作者:雷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