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維度解讀中國糧食安全之道

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是我國新糧食安全觀的核心。

穀物指水稻、小麥和玉米三種主糧,而前兩種又是作為人們的口糧。

近期一些人擔心,中國的口糧可能會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流行的影響而出現供給問題。

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20日發佈的《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0-2029)》,從生產、庫存、貿易以及未來四個維度,分析了中國是如何做到穀物基本自給和口糧絕對安全的。

四個維度解讀中國糧食安全之道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向中國農業展望大會作視頻致辭

——從農業生產看,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保持穩定,糧食連年豐收。糧食產量連續5年在6.5億噸以上,2019年達6.6億噸,創歷史最高水平,實現創紀錄的“十六連豐”,糧食生產持續向好向優。

——從國際貿易看,糧食進口量佔國內市場比重是很小的,我國主糧保持絕對自給。2019年我國三大糧食進口總量為1065萬噸,佔國內消費總量比例為1.9%,主糧自給率達98%,中國完全有能力應對國際市場波動。

——從糧食庫存看,我國已經建立了完整的糧食儲備系統,糧倉是充足的。稻穀和小麥庫存均能滿足1年以上的消費需求,庫存總量居歷史高位。

——從未來趨勢看,未來10年我國糧食生產將穩中有增,提質調優。根據《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0-2029)》分析,未來10年稻穀產量穩定在2億噸以上,年均增長0.6%,小麥產量年均增長0.13%,玉米產量年均增長2.7%,生態、優質的生產和供給將明顯增加。

四個維度解讀中國糧食安全之道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我國玉米進口量持續增加。如何看待這一情況?

2017年至2019年我國進口玉米分別為283萬噸、352萬噸和479萬噸,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但並未超過2012年521萬噸的前期高點。近三年來我國玉米進口來源以烏克蘭為主,進口集中度相對較高,美國進口占比逐步下降。

據起草報告的相關專家分析,進口量增加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是價差驅動。近三年我國玉米從烏克蘭進口的玉米價格比國內東北玉米到達廣東港口的價格每噸低300-400元,巨大的價差驅動了進口的增加。

二是需求推動,自從2016年我國玉米市場實行收儲制度改革以來,玉米市場價格下跌,市場交易活躍,畜產品生產增加引致玉米飼用需求平穩增長,玉米澱粉等深加工被激活,整體市場需求較為旺盛,對玉米進口的需求也逐步增加。

專家表示,站在2020年的時點上看國內玉米供需狀況,經過4年的“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和玉米臨儲去庫存,當前我國玉米供需正在從供大於需向供需偏緊方向轉變,隨著後續生豬等畜產品產能的穩步恢復,預計未來對玉米及其替代品(高粱、DDGS、大麥等)進口需求會進一步增加,但不會超過720萬噸的進口配額水平。同時,隨著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簽訂,後期從美國進口玉米的佔比預計會進一步增加。

四個維度解讀中國糧食安全之道

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許世衛表示,未來應繼續夯實糧食安全基礎,包括持續推進農業科技進步、進一步調動糧農種地積極性等;健全現代化的農業全環節供應鏈,更加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考驗。

“中國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保障糧食供給,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他說。

四個維度解讀中國糧食安全之道

大國三農工作室 原創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