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內在豐富的人,所需的安全感,我來給!


聽過很多次的分手案例,大家知道的最多的理由是"對方不能給我安全感。"

男女之間談戀愛,女生覺得男生和其他女生都有保持聯繫,還不讓自己知道,這讓女生沒有安全感;夫妻之間生活,妻子覺得丈夫一心專注工作,並不關心自己和孩子,這讓妻子沒有安全感;

什麼是安全感?安全感就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屬於個人內在精神需求。

每一次不安全感的出現,都是將自己的情緒自己的信念建立在別人身上,而這些往往都是來自於自己內心深處的自卑和不充盈。

做一個內在豐富的人,所需的安全感,我來給!


最沒有安全感的富二代,是《歡樂頌》裡的曲筱綃。

在一場四人聚會上,安迪笑說奇點是"麥克白夫人",意為"幫兇",但曲筱綃並不知道這個典故,也不知道"麥克白夫人"的意思,卻以為說奇點是"夫人",是像女人。場面尷尬,這也成為了趙醫生和曲筱綃鬧分手的導火索。

之前的曲筱綃一直是金錢至上唯我獨尊的模樣,但是在那一幕,她卻心虛無比。甚至之後想去陪男友聽音樂會,卻還是睡著了。

有時候在有文化的人面前,有再多的錢也改變不了精神的匱乏,也就沒有了安全感。

做一個內在豐富的人,所需的安全感,我來給!


《肖申克的救贖》裡面,安迪被關禁閉暗無天日三個月,人家問你怎麼能忍受得住?

安迪回答:有莫扎特陪著我

做一個內在豐富的人,所需的安全感,我來給!


在內在豐富充盈的人面前,再折磨的境遇都會有一份心安去從容面對。

這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內在資源】,內在資源不足的人,常常會焦慮不安,從外界尋求安全感;內在資源充足的人,會理性分析現狀,並持續自我驅動。

什麼是"內在資源"?內在資源,亦有文獻稱為本我力量/資源(ego strengths),本質上是一個人在面對痛苦、壓力和衝突時保持自我意識(sense of self)、整合自我的能力(Cherry, 2018)。可以說,正是因為擁有一定的內在資源,我們才能夠區分自我和他人、想象與現實,並適應不斷變化的心境和外界環境。越是內在資源充裕的人,越能夠做到這些。

做一個內在豐富的人,所需的安全感,我來給!


內在資源充裕的人,有以下共同特點:

1. 能夠自我主宰(Self-mastery)

內心資源充裕的人,在面對人生重大轉折點的時候,有堅定的目標和自信,謹慎穩重地決定人生的這一步,為自己做出選擇。

2. 能夠為自己負責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經歷過一些教訓才真正明白很多事情,內心充裕的人也會遇到,但是如果他們的行為為他人帶來損失,他們會很坦蕩地面對,甚至做出賠償,或改變,而非逃離現實或鬱鬱寡歡。

3. 較高的修復力(Resilience)

內在資源充裕的人,能夠和逆境中的自己共處。他們會去主動探索自身遇到的困擾,思考有哪些可能的解決辦法,而非直接放棄或逃避。面朝大海,心暖花開,繼續前行。

4. 內心有更多的平靜

在突發狀況或危機面前,他們的內心相對平靜,他們相信事情總會有解決的一天,也相信自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並不會突然情緒煩躁,沉迷其中。

5. 有自我超越的能力(Be able to Transcend)

內在資源充裕的人往往更富有創造力,更能夠拓展自己,不斷探索生活的新事情,學習多元的文化。

做一個內在豐富的人,所需的安全感,我來給!


研究表明,內在資源越豐富的人,主觀幸福程度(subjective well-being)也越高,而這與金錢、社會地位等外部資源的關聯程度很低。

意大利傳奇導演費里尼說:"獨處是種特別的能力,有這種能力的人並不多見。我向來羨慕那些擁有內在源、可以享受獨處的人,因為獨處給你一個獨立空間、一份自由,這些是人們嘴上喊"要",實際上卻害怕的東西。人生在世,沒有什麼比獨處更讓人懼怕的了……他們害怕寂靜無聲,害怕那種剩下自己一人與自我思緒及長篇內心獨白獨處時的靜默。"

享受孤獨,不斷培養自己的內在資源。閱讀書籍,這是一條看似艱辛也很享受,也是捷徑的培養內在資源的方式,閱讀的時候,享受安靜的時候,享受脫離現實,進入書中不同世界的時刻。每次閱讀完,都會有一次啟發和自我反思,這些覺察促進了自己的成長,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同時有句老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向一位"閱人無數"的內心資源充足的人兒相處請假,也會讓自己的情緒不安得到慰藉,從而傳遞慰藉。

做一個內在豐富的人,所需的安全感,我來給!


無論每個人在世上取得什麼樣的成就財富地位,都會要面對自己,面對真實的自己,而這時唯有內在自己的強大,才會散發更多擁有生命力的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