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人物」陶光華:一個把“官”做小了的人

陶光華是個土生土長的馬關人,於1947年2月出生在馬關縣金廠鎮老寨行政村下天雨二村小組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生於斯長於斯,陶光華對自己家鄉有著深厚濃烈的情感。1997年,陶光華結束了32年的工作歷程光榮退休,現年73歲的他歷任武裝幹事、司法幹事、鎮紀委書記,3個崗位角色的轉變,49年的黨齡,2017年又出任下天雨村村長、古稀之年仍然堅守脫貧攻堅第一線……如今的陶老,看上去依然身體硬朗、幹勁十足。多年來,他始終保持著苗家人特有的淳樸、耿直和熱情,更用自己的言行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文山人物」陶光華:一個把“官”做小了的人

古稀之年挑大樑

下天雨二村共有69戶25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7戶63人,全村全部為苗族。這裡交通閉塞,條件艱苦,連種莊家都只能靠人背馬馱,根本留不住年輕人。2017年脫貧攻堅進入決勝時期,村裡最後一位上過幾天學的中年人也撂下挑子外出務工去了,村子徹底失去了主心骨,為脫貧攻堅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文山人物」陶光華:一個把“官”做小了的人

“名單翻了幾十遍,村子裡上到60歲,下到十幾歲根本找不到一個適合的人當村長。”駐村工作隊隊長兼包村幹部王開勳說。

擔任一個村的村長,不僅需要一定的學問,還需具有一定的公信力、魄力、能力,這樣群眾才能服,工作開展起來也順暢。王開勳思來想去還是去問了陶老,他以前當過幹部,只是年紀稍微大了點,當村長應該沒問題,群眾也願意聽他的。

當王開勳把情況給陶光華說清楚以後,陶老的兒子陶金向說什麼也不同意,他擔心老人家年紀大,身體吃不消。兒子的反對讓王開勳內疚萬分,正當王開勳犯愁之時,陶老答應了,勇敢的擔起了重任。

“村子本來就窮,既然黨和政府覺得我還行,我也想為村子再出一份力,我一定可以把工作幹好的。”陶光華堅定地說。

身體力行顯擔當

「文山人物」陶光華:一個把“官”做小了的人

擔任村長以後,作為村子領頭雁,陶光華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擺在首要位置。通路一直是全村群眾多年來的夙願,陶光華明白,一個地方要想富,要先修路,路不通,一切都是“白日夢”。為了讓山區群眾早日過上好日子,從2017年起,藉著脫貧攻堅政策的東風,陶光華組織帶領天雨片區的5個自然村的村民掀起了修公路熱潮,充分利用政府的補貼及村民投工投勞的方式將14公里通村全部硬化成為水泥路面。其間,有些群眾不理解,認為修路不一定要從自己家的地裡面經過,陶光華瞭解情況以後,主動上門作群眾工作,並且明確表示等道路修過自己家地的時候一定會成為整條道路最寬的一段,果不其然,道路經過他家地時,成為了整條公路的會車路段及車輛掉頭的地方。

「文山人物」陶光華:一個把“官”做小了的人

“作為一個黨員,思想必須要比群眾靠前,幹事必須要為群眾多著想,這樣群眾才能服你。”陶光華說。

作為一個老幹部、老黨員,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隨著脫貧攻堅的不斷推進,村子的各項短板補齊工作越來越困難,陶光華依然邁著年邁的步伐,行走在村子的各家各戶:“小陶,你家的雞、狗趕緊拴起來,把牛拉到牛舍裡面去,你看看你家這個衛生趕緊掃掃;老陶媳婦,家裡面還有什麼困難沒有啊?有什麼需要幫助的沒有啊?有問題要跟政府說啊……”

「文山人物」陶光華:一個把“官”做小了的人

“陶老為人和善,我們都願意聽他的,他叫我們乾的事情都是為我們好,都很支持他,希望他一直幹下去。”村民陶光亮說。

就是這麼一個年近古稀的老人,本應該安度晚年、享受清福,但倔強、執著的陶光華卻始終放不下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兩年多來,他走村竄巷,真正做到知民情、釋民惑、解民難,以身作則,帶領當地的幹部群眾苦幹巧幹加油幹,脫貧攻堅工作搞得有聲有色。目前,全村新建戶廁16個,牛圈3個,公廁1個,活動室1個,實施庭院和入戶路硬化54戶889平方米,改造危房58戶,引導15戶檔卡戶種植刺梨、李子65畝、建檔立卡貧困戶17戶63人,全部脫貧出列。

由於村子距離國境線不足100米,2020年春節,陶光華接到疫情防控通知後,他一邊組織群眾進行聯防聯控,一邊組織群眾守好邊境,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如今,陶老依然堅守在邊境線上,守護著祖國邊境及他熱愛的村莊,他樂此不疲,笑在臉上,樂在心裡……


來源:文山新聞網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湯維

審核:祝小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