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对粟裕说:你不愿南下,我们可以换统帅;气氛顿时紧张

作者:钟一

主席作出的军事决策,在实战中一再得到检验,粟裕一直以来很敬仰主席。但在1948年的一次重大军事决策中,粟裕认为主席的决策是存在缺陷和错误。

1948年1月,粟裕收到上级的命令:为了逼迫敌人改变战略部署,吸引敌方二三十个旅回防江南,将华东野战军的第1、第4、第6纵队组成第1兵团,由粟裕率领该兵团渡过长江南进,在南方地区执行机动作战任务。

主席对粟裕说:你不愿南下,我们可以换统帅;气氛顿时紧张

刘邓大军

粟裕接到命令,没有贸然采取行动,有效的准备是胜利的第一步。他先用各种手段侦察敌方情况,结果他发现了一个问题:我方3个纵队组成的第1兵团如果渡江南进,是可以调动江北部分的蒋氏部队回防江南。但是,蒋氏的整编第5军、整编11师、整编48师以及第7军,这四支蒋氏部队是不会被我方牵着鼻子走的。

整编第5军和整编11师是蒋氏的嫡系主力,都是半机械化部队,所以蒋氏是不可能让他们跑去江南打游击战的。而桂系的第7军和整编48师,出于权力的制衡和约束,蒋氏也不会放任他们进入江南。

当时的中原野战军有4个主力纵队,华东野战军有6个主力纵队,再加上两广纵队和地方武装这些力量,我方是有条件、有力量在中原打一场大规模歼灭战。如果将我方3个纵队派去江南,而又牵不走蒋氏的4支主力,那么此举势必分散了我方的兵力,增加了我方在中原打歼灭战的难度,更难以在短期内改变敌我的兵力对比。

主席对粟裕说:你不愿南下,我们可以换统帅;气氛顿时紧张

粟裕一家

粟裕经过这一系列的分析,认为3个纵队留在中原是更有优势的,于是他向组织致电,提出了南下不如就地歼敌的想法。

主席看过粟裕的电报后,非常重视,他立即让陈毅和粟裕从前线赶到西柏坡当面汇报。不久之后,陈毅和粟裕赶到了西柏坡。主席立即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参会人员还有周、朱、任、刘等人。

会上,粟裕首先阐述了3个纵队不渡江南下的理由,当粟裕讲完后,众人都站了起来,有的来回踱步,有的翻看地图。主席点了一支香烟,然后朝粟裕问道:“你说在中原打大规模歼灭战,那么这仗有多大?”

粟裕立即回答道:“歼敌10万、20万,甚至可能会更多。”主席接着追问:“你这是想把蒋氏的450万正规军都歼灭在长江以北吗?”

主席对粟裕说:你不愿南下,我们可以换统帅;气氛顿时紧张

粟裕(前排左二)在西柏坡合影

粟裕十分坦率地回答:“我没有想过全部歼灭,只想过一次歼灭蒋氏50万到60万的主力部队。”主席见粟裕如此胸有成竹,没有反对粟裕的构想,说道:“你这需要时间,而现在刘邓大军在大别山不好过,局势恶劣。”

周副主席接过主席的话,对粟裕说道:“如果你率领第1兵团渡江南下,那可以直入京沪。这样就可以把敌方一部分主力从刘邓大军周围牵走,刘邓大军稍微好过点,中原的战局也会有一定的改变。”

主席赞同这一观点,接着对粟裕说道:“如果你觉得这样做有困难,或者你不愿意率军南下的话,我们是可以考虑换个统帅的。”主席这样一说,会议顿时变得十分紧张。

粟裕颇为激动,对主席说道:“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大战中原的条件,是可以在长江以北区域歼灭敌方主力。如果将3支纵队派往南方,那么就削弱了我们在中原的力量。这会让我们失去进攻的时机,也会推迟全国胜利的到来。”

主席对粟裕说:你不愿南下,我们可以换统帅;气氛顿时紧张

粟裕

陈毅十分支持粟裕的想法,他直接在会议上嚷:“现在考虑换帅,谁能接任?不管换的是谁,去了都会全军覆没。只有粟裕同志去,还可能保存我方兵力。”

主席见此事争议比较大,便宣布休息10分钟,让大家都冷静冷静。10分钟过后,主席笑着对粟裕说道:“你还坚持放弃南下吗?”粟裕坚定地回复道:“是的,我坚持认为我们应该放弃南下,集中兵力,打一场大规模歼灭战,将敌方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

主席当即大赞一声“好”,然后对在场人员说:“粟裕同志的坚持,进一步促使我们改变战略部署。我认为粟裕的想法是可取的,我决定让华野第1兵团放弃南下,先加入中原大战,将敌方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

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单独请粟裕吃了一顿饭。席间,毛主席对粟裕说道:“组织已经决定将陈毅同志调到中原局工作,华野由你负责了。”

粟裕坚持了自己的战略思想,实践也证明粟裕的想法是正确的。而粟裕的坚持,对中原战局、淮海战役以及全国解放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粟裕,是当之无愧的战神!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