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律师关欣:媒体人到法律人的转换

关欣,女,汉族,1978年11月出生于黑龙江,曾于地方电台做记者,中央电视台《倾国倾城》节目组外联主任。现任北京望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康联合减肥医学研究院法务部主任。

专访律师关欣:媒体人到法律人的转换

关欣律师代理民商事及刑事案件多起,深受当事人好评。在接受我们专访时,神情中竟有些羞莞。这样不加掩饰的神情,在成人世界里显得尤其珍贵。纵然已经是领域内非常优秀的律师,她却说自己“没什么好访问的”,谈及自己的经历,用词朴素不愿做过多渲染。但这反而更加深了我对她的好奇,从一位一线的媒体人到资深律师,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她是如何越过的?从一位媒体人到一名法律人,深耕民事领域的她又是如何选择的?

从媒体人到法律人

关欣律师跟我们讲” 2012年,她下定决心离开媒体,转行做律师,转行第二天,她所在的律师团队就接到一起刑事案件,涉及全国676万人,距离开庭仅有3天,对于她来说,就象一个枪都不知道怎么用,就上战场的士兵,阅卷、和被告人家属沟通、会见被告人、分析法律关系、制作证据目录、确定辩护思路并整理成辩护意见,整个团队忙得不可开交,她负责做证据目录,而她完全不会,因此她整整40个小时没睡觉,因为开庭就要用,做好还要打印、装订成一式多份,所以只能在旁听席上睡着了,在大约前三个月的时间里,她仍然没有从媒体思维转换到律师思维,写的法律文书总是被她的带教律师批评,也会被骂哭,也想过放弃,当时她的一位同事对她说,别着急,慢慢来,有一天可能突然就开窍了,后来有一天,她写了一份取保候审申请书,她的带教律师就很满意,自此之后,她似乎真的就是那一窍己开,之后的律师生涯就算真正的开启了。”

关欣律师在专访中跟我们讲“法律专业有其枯燥的一面,法律当然是是与非的论证,但它更有情与理的碰撞、理论与适用的平衡,而每一件案情背后的故事,都是人生百态的浮世绘。一个优秀的律师,一个负责任的律师,不应当用同样的心境面对百种情况,不能够仅仅自设为“工具人”,而应该倾听每一位当事人的表达、体察每一件案情背后的真实,而这是律师的本分,也是法律的本真。“为日后深耕法律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关欣律师一直秉承初心到现在,成为她特殊的名片,受到法官、当事人和同行的激赏。

始终坚守律师品格

关欣律师始终认为做律师最关键的是律师的内涵,知识积淀、经验的积累。每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每个方面都去学习,应该确定一两个主打的方向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研究,这样相关的案件来了才能应付自如,也才能为当事人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同时可以利用现在发达的网络平台网络服务,借鉴别人的经验去推广宣传自己。

关欣律师跟我们讲,“工作中的自己和生活中的自己几乎有两种状态、两种性格。工作中的关欣,同事评价其“原则性极强”“专业”“专注细节”,闪烁着律政剧主角的“光环”。在访谈中,虽然是身处较为轻松的语境下,却依旧能从关欣律师有趣的谈话中发现她言语的精准、逻辑的顺畅,这无疑来自于长期累积的职业素养。更不消说她温润的笑容和善意的眼神,同样来自多年来与委托人相处的经验。

而在生活中,关欣律师是松弛的、随性的。闲暇时她喜欢到处玩,换一种心境和情绪。

回首一路走来的路程,关欣律师说其实并无飞速成长的秘籍。一个好的律师和一个好的花匠并无二致,踏实、低调地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用心培育每一颗种子,在反思中进步,在总结中收获。一个成功律师的招牌,永远是用心代理的案子和来自合作伙伴的口碑——真水无香。

结束访谈后,关欣亲自将我们送至门口,挥手告别之间,看到她的眼神,就像刚开始那样,真挚热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