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綠動態週刊(2020.4.18-24)

特別關注

世界氣象組織:新冠疫情所致減排不能代替持續的氣候行動

世界氣象組織22日發佈公報說,新冠疫情可能會暫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不能代替持續的氣候行動。疫情防控與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兩手抓”。

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世界氣象組織在相關活動中發佈了《2015-2019年全球氣候》最終報告。報告顯示,2015年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全球平均溫度已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了1.1攝氏度;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個10年都比前一個10年更溫暖。

報告說,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主要溫室氣體濃度已經升至創紀錄水平,由於二氧化碳會在大氣和海洋中滯留數個世紀,因此無論新冠疫情會否使排放量暫時下降,全球氣候變化都將持續下去。報告指出,新冠疫情可能會暫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不能代替持續的氣候行動,而且疫情還會使人們更難以應對氣候變化所致災害。

雙綠動態週刊(2020.4.18-24)

綠色金融資訊

一、一季度發行綠色債券441億元 主要投向清潔交通、能源等領域

據聯合資信近日發佈的報告,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共40家發行人發行綠色債券47期,發行規模為441.30億元,綠色債券發行家數較上季度有所增加,發行期數和發行規模較上季度有所減少,發行期數、發行家數和發行規模較上年同期均有所增加;新發行綠色資產支持證券6單,發行規模70.29億元。其中,私募債的發行期數最多,中期票據的發行規模最大。

分區域來看,2020年一季度,江蘇省綠色債券發行量最多。從發行人類型來看,綠色債券發行人以國有企業為主,主要分佈在建築與工程、公路與鐵路運輸等行業。綠色債券募集資金主要投向清潔交通、清潔能源和汙染防治領域。2020年一季度,新發綠色債券呈現明顯成本優勢。在有28只擁有可比債券的綠色債券中,19只呈現成本優勢,佔比67.86%。成本優勢最明顯的十隻債券發行利率分別較可比債券低30-270BP不等。

雙綠動態週刊(2020.4.18-24)

二、農發行成功發行20億元“兩山”生態環保主題金融債券

22日從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了解到,農發行日前通過公開招標方式,面向全球投資者成功發行3年期“兩山”生態環保主題金融債券20億元,發行利率為1.649%,認購倍率為10.03倍,獲得熱烈追捧。

據介紹,本次發行受到了北京農商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天津銀行、廣東南海農商行、大連銀行、徽商銀行、萬聯證券、中金公司、國開證券、第一創業證券、中信證券等機構的大力支持,募集資金主要投放於生態文明建設有關重點領域,包括生態保護與修復、水資源節約與利用、重點流域水環境治理、城鄉環境治理與汙染防治等。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農發行綠色信貸餘額達6590億元,主要涉及生態環境、節能環保、基礎設施綠色升級以及清潔產業等領域。

雙綠動態週刊(2020.4.18-24)

三、贛州銀行發行2020年第一期綠色金融債券 大力支持綠色產業發展

4月21日,贛州銀行成功發行2020年度第一期綠色金融債券,發行規模15億元,期限3年,發行票面利率3%。

為響應國家政策,支持地方綠色產業發展,2019年,贛州銀行啟動了綠色金融債券發行工作。經央行和銀保監部門批准,贛州銀行綠色金融債發行總額30億元。贛州銀行綠色金融債的發行,在市場上取得較好反響,簿記當日市場機構投標活躍,合計有效投標量66.45億元,全場倍數4.43倍,邊際倍數4.97倍,發行票面利率創江西省內法人商業銀行金融債券發行利率新低。本次金融債券的發行,對提升贛州銀行的品牌影響力,改善贛州銀行的負債結構,推動綠色產業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贛州銀行將以此次綠色金融債券發行為契機,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加強綠色金融業務佈局,用好用實綠色金融債券募集資金,將資金主要投向新能源汽車、汙水處理、太陽能發電、廢舊資源回收利用、機電產品製造、農牧漁業有機產品生產等綠色項目建設,切實服務贛州市綠色經濟發展。

雙綠動態週刊(2020.4.18-24)

四、興業銀行與福建省水利廳達成合作 將提供200億意向融資支持

4月21日,興業銀行與福建省水利廳在福州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當天該行福州分行與福建省水利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同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福建省水利廳廳長賴軍、副廳長梅長河,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副行長陳信健,福建省水投集團董事長夏讓欣等出席簽約儀式。

根據協議,興業銀行與福建省水利廳將在防洪安全、供水保障、水生態修復、水利數字化等水利補短板項目領域加強全面合作,興業銀行將在未來五年向福建省水利項目建設提供200億元意向性融資額度,同時優先將水利有關項目列入信貸支持規劃和年度信貸投放計劃,為水利重點項目建立“信貸合作快速通道”,優先評審優先審批,積極提供多元化綠色金融服務。據瞭解,2019年福建省水利投資407.6億元,規模位居全國前列,635個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試點全面鋪開,深入推進河湖長制,河湖健康狀況不斷完善,全省12條主要河流Ⅰ~Ⅲ類優良水質比例為96.5%,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

雙綠動態週刊(2020.4.18-24)

五、青島西海岸綠色金融中心“金融生態集聚圈”開始形成

日前,記者從青島西海岸新區瞭解到,西海岸綠色金融中心成立兩年以來,在4平方公里範圍內已經集聚銀證保分支機構共39家,保險代理牌照1家,保險公估牌照1家;2019年新增基金管理規模22.69億元,基金投資項目41個,以金融為“血脈”服務實體經濟效果逐步顯現,綠色金融中心“金融生態集聚圈”開始形成。

據悉,除銀行、證券、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外,基金及管理公司、金控公司、金融服務商會、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等新金融業態開始集聚入駐;國內外一線知名創投風頭基金開始聚焦綠色金融中心、戰略佈局全國北方區域總部機構。綠色金融中心金融生態集聚圈開始形成。與此同時,綠色金融中心實現了基金登記備案新突破,金融中心地位開始顯現。區域內機構,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基金管理人5家,備案基金16家。基金投資項目41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果明顯。洪泰新動能基金、青島西岸匯融啟德基金、黃河三角洲股權基金、山東省科創新動能基金等風投創投基金已經入駐綠色金融中心,開展輻射全國的投資業務。

雙綠動態週刊(2020.4.18-24)

六、廣州黃埔推出“綠色金融10條” 多項措施為全國首創

20日,記者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獲悉,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日前出臺《廣州市黃埔區 廣州開發區促進綠色金融發展政策措施》,發力綠色經濟建設。

“綠色金融10條”圍繞“機構、產品、市場、平臺、創新”五大維度,從綠色金融組織機構、綠色貸款、綠色債券及資產證券化、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企業上市掛牌、地方金融機構綠色業務、綠色金融風險補償、綠色認證費用、綠色金融創新等10個方面落筆,提出22項具體措施。該區出臺的綠色金融政策著力推動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創新力度極大。其中,全國首創的政策措施超過10項,包括:設立綠色金融風險補償資金池、綠色金融創新獎;對發行綠色債券和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發行主體、綠色企業從新三板精選層轉板上市、綠色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保險資金支持綠色產業發展、地方金融機構綠色業務、綠色企業獲得小額貸款公司貸款進行資金扶持;按照不額外增加中小微企業融資負擔的原則,對中小微綠色企業認證費用進行全額補貼等。

雙綠動態週刊(2020.4.18-24)

綠色發展資訊

一、三部門明確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有關政策

22日從財政部瞭解到,為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促進汽車消費,財政部、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聯合發佈公告,明確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有關政策。

公告稱,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免徵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是指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公告明確,免徵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通過工業和信息化部、稅務總局發佈《免徵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實施管理。自目錄發佈之日起,購置列入目錄的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購置時間為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或有效憑證)上註明的日期。

雙綠動態週刊(2020.4.18-24)

二、一季度末甘肅清潔生產產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超60%

從中國人民銀行蘭州中心支行獲悉,今年一季度,甘肅省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十大生態產業的貸款投放力度,支持甘肅省經濟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截至3月末,十大生態產業貸款餘額3425億元;其中,清潔生產產業貸款餘額134億元,同比增長達60.7%。

據人民銀行蘭州中心支行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甘肅十大生態產業貸款餘額3425億元,佔各項貸款餘額的15.97%;比年初增加178億元,佔各項貸款增量的22.94%;同比增長9.50%,高於各項貸款增速3.4個百分點。其中,甘肅省金融機構立足於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向清潔能源產業領域持續傾斜信貸資源,主要投向礦產、電力、煤炭等企業擴能降耗技術改造項目建設,幫助企業從生產環節提質增效,帶動清潔生產產業貸款快速增長。截至3月末,清潔生產產業貸款餘額134億元,佔十大生態產業貸款餘額的3.92%,較年初增加28億元;同比增長60.7%,高於十大生態產業貸款增速51.2個百分點。

雙綠動態週刊(2020.4.18-24)

三、蘇州應對氣候變化排放目標明確 統籌推進能源節約與結構優化

20日從蘇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0年蘇州市應對氣候變化排放工作計劃》已於近日出臺印發,這是省內率先印發的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年度任務。《計劃》細化分解了各市區碳排放強度控制目標,圍繞六大類19項具體工作任務和要求,有效保障“十三五”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收官之戰。

記者在工作計劃中看到,2020年蘇州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年度降低目標分為“十三五”約束性目標和年度改善考核目標:202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15年下降21.5%,202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19年下降4.73%。其中,除姑蘇區無下降控制目標外,明確了各市、區碳排放強度控制目標。工作計劃明確各級政府、各部門要統籌推進能源節約與結構優化,低碳產業體系建設,城鎮化低碳發展,區域低碳發展,低碳管理與服務,低碳科技與金融六大類工作任務,確保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統籌融合、協同增效。

雙綠動態週刊(2020.4.18-24)

四、汙染防治攻堅年疊加疫情催化 國企環保+基建前景可期

疫情和經濟放緩大環境下,以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基建引發關注。業內分析認為,新基建代表新方向,傳統基建則是短期穩增長主力。隨著汙染防治攻堅年到來,環保+基建有助於補齊老基建短板,推動相關行業高質量發展。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估算新基建規模在1萬億以內,佔整體基建規模約5%,但新基建作為傳統基建的延伸和升級,要關注其“質”而不是“量”。近年來,環保在基建補短板中的重要性持續得到確認。“新基建雖然增長迅猛,但其體量對於基建每年18-20萬億基礎投資額而言仍然較小。而老基建雖然相對完善,但也存在部分短板,在未來仍將作為託底經濟的重要底層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在環保+基建領域,國企的身影越來越明顯。業內認為,國企政治目標屬性、公益屬性和工程屬性都較為明顯,有助於打好環保+基建牌。近年來,不少民營環保企業對於國企的入資態度也越來越友好,有助於撬動市場活力,做好汙染防治和經濟發展的平衡。

雙綠動態週刊(2020.4.18-24)

五、海南省加快推進交通運輸領域清潔能源汽車推廣

20日從海南省交通運輸廳獲悉,為貫徹落實海南省清潔能源汽車推廣2020年行動計劃,該廳近日印發工作通知,要求各市縣(區)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繼續做好交通運輸領域清潔能源汽車年度推廣應用工作,加快推進交通運輸領域車輛清潔能源化,倡導綠色出行。

根據通知,2020年度海南省新增和更換的公交車、巡遊出租車、網約預約出租車100%使用清潔能源汽車,新增和更換公交車中新能源汽車的比例不低於90%;新增和更換的分時租賃汽車100%使用新能源汽車;新增和更換的旅遊客車、班線客車使用清潔能源汽車的比例不低於20%。省交通運輸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廳將結合海南省交通運輸領域的實際需求,指導各市縣(區)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推動完善城市綜合客運樞紐、公交樞紐、出租汽車運營站、城鄉公交停車場、保養場、維修廠、停車場等場地配套建設充換電設施,為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提供堅實的設施保障。

雙綠動態週刊(2020.4.18-24)

六、“綠色”疆電外送超770億度

從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獲悉,新疆從2010年實現“疆電外送”以來,已累計外送風電、光伏發電、水電等“綠色”電力超過770億度,助力全國能源優化配置、保障能源安全。

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有關人士測算,770億度電相當於2473萬噸標準煤。這些煤炭如果按照每節火車載煤60噸計算,可裝41.25萬節、9996公里長的火車。從環保角度講,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6677萬噸、二氧化硫2.1萬噸。截至目前,新疆風電、光伏、水電裝機容量達到3697.13萬千瓦。煤炭、風能和太陽能都富集的新疆,通過“疆電外送”讓資源優勢進一步轉換成經濟優勢。2010年以來,新疆陸續建成750千伏電網與西北電網聯網第一、第二通道,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及新疆昌吉—安徽古泉±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疆電外送”能力持續增強。

雙綠動態週刊(2020.4.18-24)

雙綠專家視角

一、全面打造綠色供應鏈 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作者:毛濤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能源資源環境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4月22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主題為: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全球經濟繁榮發展的同時,與之相伴的資源環境問題愈演愈烈,資源短缺、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已經成為制約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當前,推動綠色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

綠色供應鏈管理作為一種創新型環境管理方式,在傳統供應鏈管理中融入了全生命週期、生產者責任延伸等理念,依託上下游企業間的供應關係,以核心企業為支點,通過綠色供應商管理、綠色採購等工作,持續帶動鏈上企業提升環境績效。打造綠色供應鏈,可以推動產業鏈協同、共贏與高質量發展,順應綠色發展大勢。

放眼全球,美日歐等發達國家的環境保護法律政策,特別是環境監管、綠色標準、綠色金融等較為完善,為綠色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企業打造綠色供應鏈的熱情較高,蘋果、惠普、戴爾、IBM、通用電氣、佳能、沃爾瑪、家樂福、宜家等行業領軍企業率先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取得積極成效,帶動了鏈上企業節能環保,產業鏈條綠色化水平的不斷提升。

在發達國家綠色供應鏈實踐日趨成熟的同時,作為全球第一製造大國的中國,同樣認識到了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引導企業打造綠色供應鏈。

2014年12月,商務部、原環境保護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的《企業綠色採購指南(試行)》,明確提出通過綠色採購帶動綠色供應鏈建設。2015年6月,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原環境保護部共同頒佈的《環保“領跑者”制度實施方案》提出,“推行綠色供應鏈環境管理,注重產品環境友好設計,採用高效的清潔生產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清潔生產水平,全生命週期汙染排放較低。”

2016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宣部、科技部等十部委印發的《關於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企業推行綠色供應鏈建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降低產品全生命週期的環境影響。”同年3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加快構建綠色供應鏈產業體系”。打造綠色供應鏈,被提升至新的戰略高度。同年4月,原環境保護部發布的《關於積極發揮環境保護作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將綠色供應鏈作為環境保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強調以綠色採購和綠色消費為重點,利用市場槓桿效應帶動產業鏈上下游採取節能環保措施。同年12月,原環境保護部印發的《推進綠色製造工程工作方案》提出,推進區域綠色供應鏈管理試點,開展綠色供應鏈標識管理、制定綠色供應鏈管理規範和績效評價體系、推進環境信息公開等工作。

“十三五”以來,綠色供應鏈相關政策制定的步伐明顯加快。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打造綠色供應鏈作為構建綠色製造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單獨或聯合相關部委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僅2016年就頒佈實施了《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綠色製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和《關於開展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的通知》等文件,重點圍繞汽車、電子電器、通信、大型成套裝備等行業龍頭企業開展試點示範工作,旨在到2020年,在這些行業初步建立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201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電子電器行業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評價指標體系》《機械行業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評價指標體系》《汽車行業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評價指標體系》,細化了三個行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評價要求。

2017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強調了打造綠色供應鏈的重要性,明確了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重點領域以及相關配套工作。2018年4月,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八部門共同發佈了《關於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其中將發展全過程全環節的綠色供應鏈體系作為一項重要內容。2019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大力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發揮大企業及大型零售商帶動作用,培育一批固體廢物產生量小、循環利用率高的示範企業。”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作為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同樣明確提出了在製造業領域“打造綠色供應鏈”。

在國家強有力的引導和推動下,我國綠色供應鏈實踐取得了明顯成效。比如,工業和信息化部開展的四批綠色製造示範單位遴選工作,已經發掘了90家汽車、電子電器、通信、大型成套裝備、機械、紡織服裝、建材等行業的綠色供應鏈典型企業,形成了一定的示範帶動作用;工業和信息化部與財政部聯合開展的三批綠色製造系統集成項目,立項支持了超過30個綠色供應鏈系統的構建工作,對於核心企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中介機構以及研究院所等聯合體單位共同建設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當然,在國家支持項目之外,也有華為、金風等一些行業龍頭企業在主動打造綠色供應鏈。

但與國外相比,我國綠色供應鏈實踐起步較晚,大部分中國企業還不知什麼是綠色供應鏈,更不知如何去做,打造綠色供應鏈的意願並不強。為充分調動企業打造綠色鏈的積極性,建議重點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標準體系。以《綠色製造製造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導則》為指導,出臺分行業的推薦性標準,對綠色供應商管理、綠色採購、綠色生產、信息披露和綠色回收等進行規定,為企業打造綠色供應鏈提供模式參考。

二是進行重點引導。集中力量率先引導行業龍頭企業打造綠色供應鏈,為其提供必要的技術、資金和能力建設等支持,幫助企業完善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提高其對產品設計、生產、流通、銷售、回收、再利用和處理等環節的管理能力,降低產品全生命週期的生態環境影響。

三是加強正向激勵。細化綠色採購現有政策,儘快出臺配套方案和實施細則,推動相關政策落地落細落實,使綠色企業能夠享受到現有政策紅利;條件成熟時,出臺統領各類市場主體綠色採購活動的《綠色採購法》,強化綠色採購制度保障。同時,給予綠色企業持續的政策激勵,特別是加大稅收減免以及放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審批門檻,使企業能夠從綠色供應鏈實踐中受益。

二、激活綠色金融 促進黃河流域生態治理

作者:姬新龍 蘭州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陳芳平 蘭州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區域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全面闡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歷史成就、目標任務和工作方向,為新時代黃河流域生態治理提供了行動綱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同構成新時期國家重大發展戰略。

黃河流域甘肅段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重點區域,在國家經濟整體佈局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然而,甘肅地域遼闊,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短缺,區域經濟發展環境惡劣。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統籌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集中學習落實習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多次實地調研並召開研討會,圍繞防範洪水風險、推動生態環境補償、強化優勢特色產業、保障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積極探尋新思路、新機制、新手段,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十大生態產業,實現綠色崛起和經濟綠色轉型。我們必須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激活綠色金融的內在動能,使其在綠色經濟、綠色產業發展中成為重要支持。

一、綠色金融具備支持生態環境保護的內生動能

綠色金融是應對氣候變化,支持環境改善,節約利用各類生產資源的特殊經濟活動,是金融機構與綠色發展理念最為緊密的結合。作為引導綠色經濟內生髮展的政策性金融創新,綠色金融也是連接金融資本與生態環境之間的最佳紐帶,能夠合理有效配置金融資源最大程度向環境保護領域傾斜,實現投資、經濟與環境保護的協調與可持續性。綠色金融需要政府有效引導,參照市場化運作機制,在市場主體如政策性銀行、商業性金融機構和金融中介服務機構等多元化主體的共同助力和參與下,依託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股票、綠色保險、綠色基金和碳金融等金融產品設計、金融工具創新,同時藉助稅收減免、財政貼息等政策保障機制,實現產業經營、消費生活乃至經濟整體、社會生產全面的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綠色金融引導的綠色投資、綠色消費理念,還有助於降低企業的環境風險,推動區域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形成綠色投資觀、綠色消費觀和綠色生產觀的良性培育機制,從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兩方面促進區域經濟綠色和可持續推進。這種理念培育機制形成又會反向驅動綠色金融體系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二、黃河流域生態治理亟須綠色金融的大力支持

黃河流域生態治理具有公共產品的屬性,需要金融資金的大力支持。首先是環境融資與基礎設施建設應該配套。黃河流域生態治理需要大量的水利基礎設施投資,給財政資金帶來極大壓力。依託綠色金融PPP等創新融資模式,推動銀行資金積極主動參與具有生態環境價值的黃河流域基礎設施建設,既能緩解公共財政資金壓力,又能夠防範黃河流域洪水災害風險,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保障黃河水質安全。其次是特色農業發展離不開綠色信貸。甘肅是農業大省,但黃河流域上游段的農業產業發展不充分不均衡,與東中部地區乃至長江流域相比存在明顯差距。由於融資渠道不暢或資金不足,沿黃地區傳統農業轉型升級與發展內生動力依然不足,河套灌區等糧食主要生產區面臨明顯融資約束。通過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加大綠色信貸投放規模,能夠有效改善現有農業生產技術,滿足自給自足的同時,更能加快特色農產品開發建設,提升農副產品附加值,為產業扶貧和產業脫貧增添動力。再次是企業綠色化改造需要市場化的綠色債券。通過篩選沿黃區域的綠色企業,集中發行黃河流域生態治理特色專項債券,引導資金流向綠色生態產業與企業,及時高效地解決各類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激發經濟活力與企業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減少因設備老化、環保設施不足造成的沿黃企業新的汙染。與此同時,加快建立黃河流域甘肅段綠色生態企業的有效識別機制,關注優質企業綠色債券的運營模式,協助企業降低發行成本,緩解綠色產業及綠色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矛盾。

三、綠色金融助力生態保護的優化對策需要有效落實

總體來看,在追求黃河流域甘肅段綠色生態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時,我們應該綜合考慮社會、經濟和環境多方面因素,尤其要從綠色金融的視角,抓穩金融投資促進經濟增長的這架“馬車”,加大綠色金融產品體系和工具創新,實施穩健可行的綠色金融激勵政策,把綠色資金真正應用到生態治理、環境保護以及綠色產業投資、企業綠色改造中。

第一,要加快區域性多層級綠色金融產品體系建設。首先要優化綠色信貸,立足黃河流域甘肅段自身生態和產業特色,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授信機制、產品開發、業務流程等。完善生態環保、特色產業支持要求的綠色信貸評價考核體系,指導和推動區域內各商業銀行制定綠色信貸目標,增強銀行開展針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綠色金融業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要重點圍繞沿黃地區清潔能源高效利用、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循環化改造、生態農林業、低碳經濟試點示範等綠色項目發行綠色債券。再次要積極推動綠色保險業務的開發與應用,配合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等激勵政策的落地實施,強化企業防範環境汙染風險和分擔賠償的責任,將未來的汙染成本顯性化,引導黃河流域甘肅段相關企業減少高環境風險的投資。

第二,要建立區域化綠色金融配套措施與信息共享機制。綠色金融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效應激發需要配套的激勵措施。具體可分為經濟激勵和聲譽激勵,包括增加收益、降低成本、減免責任、賦予權利、給予特殊榮譽或特殊資質等。比如:政府層面可設立“黃河流域甘肅段綠色金融特別基金”,或者針對黃河生態保護綠色金融業務設立財政貼息專項基金、政府風險緩釋基金等,同時出臺如“綠色債券貼息”“企業環境汙染責任保險保費補貼”“綠色擔保獎補”等系列配套政策,通過獎勵、利息補貼、保費補貼、擔保補貼、風險共擔等方式,支持參與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的金融機構和企業主體,激發其參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與此同時,要構建黃河流域甘肅段綠色金融信息共享機制,幫助銀行等金融機構瞭解沿黃企業參與環境保護、碳排放成本與收益、資源消耗等相關信息,實現銀行自身對客戶環保信息動態監測,降低由於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信用風險。通過信息共享機制平臺,政府部門也可瞭解沿黃企業相關減排措施等,與金融機構共同建立企業環境風險評價方案,為相關政策的制定奠定基礎。環保部門通過信息共享機制還可查詢企業汙染物排放等,對企業進行反向監測與考核。

第三,要以生態保護為導向,助力黃河上游傳統產業綠色升級。傳統產業在綠色化升級改造過程中,需要持續的資金支持,若僅依賴自籌資金,難以支撐綠色轉型全程實現。由於產業綠色化改造能夠產生潛在的生態環境效益,因此可藉助綠色金融創新模式,拓寬融資渠道,構建綠色產業標準體系,圍繞傳統產業綠色改造轉型目標,建立黃河流域甘肅段綠色項目綠色企業識別方法,有效預防環境汙染事故問題。引導更多社會資金進入綠色產業改造和投資,以高標準、高質量開發、設計、運營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項目,在確保金融機構關於環境和社會責任義務的同時,滿足社會資本的逐利需求,高效有序推動黃河流域甘肅段各類傳統產業的綠色化轉型與改造。

甘肅地處黃河流域上游,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護責任重大,任務艱鉅,我們應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激發綠色金融內生動能,積極主動開展綠色金融業務,因地制宜加強綠色金融產品和工具創新,著力加強黃河流域甘肅段生態保護治理、促進全流域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