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贵人贱,装神弄鬼,一夜暴富,《聊斋》中最现实的故事

物贵人贱,装神弄鬼,一夜暴富,《聊斋》中最现实的故事

《聊斋》中一只蛐蛐的故事,折射出古代社会的现实情况

《聊斋志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根据收集而来的民间流传的鬼怪故事而编写的一本小说,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郭沫若先生就曾评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样的优秀小说早就被翻拍成了电视剧,据说是很多人的童年阴影。聊斋故事有些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有些则稍觉平淡,还有一些,则让人细思极恐!

物贵人贱,装神弄鬼,一夜暴富,《聊斋》中最现实的故事

《促织》:一只蛐蛐带来荣华富贵

大明宣德年间,皇宫之中崇尚促织之戏,也就是俗称的斗蛐蛐。“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华阴县的县令就想要趁机讨好皇上,于是进贡了一只,皇上觉得还不错,于是让华阴县每年都进贡几只。县令于是把这个任务派给了里正,也就是一个管理乡村事物的小吏。小吏使坏,拿着鸡毛当令箭,借着征蛐蛐的名义,搜刮财富。

乡里有一个叫成的人,为人不善于说话,被派到了徭役,想尽办法也不能脱身。古时作为主要劳动力的男性一旦被派去做徭役,那么必然耽误一年的生产活动。没有来源,坐吃山空,成的家产很快就被消耗殆尽,正好赶上征蛐蛐,成的妻子就让他去抓蛐蛐,万一抓到了也好。

物贵人贱,装神弄鬼,一夜暴富,《聊斋》中最现实的故事

成翻遍山沟野岭,好不容易抓到几只,却都羸弱不堪斗,成无奈,想死的心都有了。正巧村里来了一个神婆,于是成的妻子就带上钱去求她。神婆帮忙让成找到了一直神乎其神的蛐蛐,带回家养在盆里。

成的儿子想要看一看蛐蛐,打开了盆,没想到蛐蛐一下子就飞了出来,成的儿子措手不及,就伸手去抓,结果一下子拍死了蛐蛐,顿时吓得面如死灰。成的妻子看见以后,大骂自己的儿子,说等成回来一定打死他。成的儿子非常害怕,于是在成回家之前投进自杀。

成回家以后看见蛐思儿亡,悲痛万分,两夫妻相对无言,饭也不做,只是抱头痛哭。打算埋葬儿子时,发现儿子还有一丝气息,于是将他放在床上,半夜儿子醒了过来,没了蛐蛐,儿子又是这个样子,两夫妻也不敢再责难儿子。

物贵人贱,装神弄鬼,一夜暴富,《聊斋》中最现实的故事

愁眠之时,忽然听见窗外有蛐蛐声,起身抓住,却是一只瘦小的蛐蛐。村中的无赖少年有一只很好的蛐蛐,叫“蟹壳青”,想要和成的蛐蛐斗一斗,没想到蟹壳青被成的蛐蛐咬死。蛐蛐还打败了前来啄食它的大公鸡。

成大喜过望,将这只蛐蛐交给了县令,县令又将蛐蛐献给了抚军,抚军进贡给了皇上,皇上听说了这只蛐蛐的本事,不相信,让人试一试,果然是非常勇猛,十分高兴,从此对抚军照顾有加,抚军则对县令和成投桃报李,几年时间不到,成就成为了当地的大富户了。

物贵人贱,装神弄鬼,一夜暴富,《聊斋》中最现实的故事

粗听起来,似乎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是细细品味,却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意味。首先,身为一国之君的宣德皇帝,不务政事,却喜欢斗蛐蛐,还做为成例要求下面的州县进贡,荒唐无比。其次,县令将征蛐蛐的事情,全权交给里正去办,不管里正怎样残害百姓,他都不管,只要每年的蛐蛐可以正常进贡就行,长官弄权,胥吏残虐,这样的古代社会不知道产生了多少的悲剧。

再者平民百姓成,为了生计只能求救于神婆,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来嘉庆时期的白莲教起义,当官府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时,迷信或许就会成为人的唯一救命稻草,最终反噬的还是政府朝廷本身。

物贵人贱,装神弄鬼,一夜暴富,《聊斋》中最现实的故事

成的儿子则是社会悲剧的缩影,为了一只蛐蛐,成的儿子害怕的投井自杀,将物贵人贱展现的彻彻底底。《捕蛇者说》中也有类似的桥段,家人都被蛇咬死,他们还是继续者抓蛇的生活,因为一条蛇就可以顶替一家人的徭役赋税。


数千年前的孔子就发出了“苛政猛于虎也”的感叹,明朝依然如此。最后,就是由于进献蛐蛐的功劳,县令竟然以“卓异”升官,而抚军也被皇帝另眼相待,升官连连。荒唐无耻之极,官员的任免升迁,不是凭借其在位时期的政绩,而是这些歪门邪道,怎能不让人对那时的社会,朝廷,官吏感到失望。

成受到抚军、县令的关照,竟然也“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一夜暴富,这样的境遇,岂不是最大的讽刺。生活在今天的我们,看到这样黑暗的古代社会,又怎么不令人叹息呢?

物贵人贱,装神弄鬼,一夜暴富,《聊斋》中最现实的故事

本文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评论和转发。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看好玩的历史和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