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痛批張雲雷引發思考—世俗化粉絲追捧是否有益於德雲社

近日,有《新京報》官方賬號發表文章批評德雲社相聲演員張雲雷,指出他的偶像流量路線已經偏離相聲的軌道,不利於相聲的發展,“長期以往,最終剩下的都是追星的熱鬧和藝術的落寞了”。

《新京報》痛批張雲雷引發思考—世俗化粉絲追捧是否有益於德雲社

對比,筆者有話說,筆者認為《新京報》的批評並沒有批到重點,僅僅是從皮毛現象入手,筆者索性說說自己的觀點。

先說兩點,筆者是從2004年開始聽郭德綱相聲的老鋼絲,比很多老和部隊都老。筆者也寫過很多關於德雲社的文章,不信?關注我啊,哈。

《新京報》痛批張雲雷引發思考—世俗化粉絲追捧是否有益於德雲社

咱們就從幾件事幾句話說起吧


《新京報》痛批張雲雷引發思考—世俗化粉絲追捧是否有益於德雲社

第一個,就是剛剛發生的張雲雷楊九郎粉絲事件,這種本該發生在流量明星身上的事情居然還能發生在相聲圈,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再有一個,筆者之前被拉進過一個張雲雷粉絲群,一進去就發現豁然開朗,整個氛圍熱烈異常,一個個粉絲跟中了邪一樣,我特地仔細看了看,確認不是微商群。

其實德雲社相聲演員被追捧到這個程度,不光筆者估計老郭也沒想到有一天能有那麼多人帶著熒光棒來聽相聲。

對此種現象,筆者不是樂觀的。世俗化的粉絲追捧固然能短時間抬升團隊和個人人氣,攫取大量關注度和財富,不過對於相聲行和德雲社來說未必全是好事。其中一點就看張雲雷的相聲水準,兩年了幾乎沒有進步,依然靠顏值和小曲兒吃飯。

《新京報》痛批張雲雷引發思考—世俗化粉絲追捧是否有益於德雲社

第二個,也是剛剛發生的。孟鶴堂在南京的商演,筆者看到了網上一段三分鐘的視頻,就是孟鶴堂有名的《糊頂棚》,真是歎為觀止。三分鐘的視頻,孟鶴堂糊了三四次,每次進活,臺下山呼海嘯的女生跟著搭茬,孟鶴堂四五次笑場,一遍遍重來。而他的捧哏更哏,一個人在孟鶴堂身後擺弄帕子,這一地狗血啊。

不知道老郭看了這段演出會有何感想,但筆者知道如果讓張壽臣侯寶林馬季趙佩茹這些老前輩看了,估計棺材板能豎起來。這還是相聲嗎?這是胡鬧!

你說粉絲熱情,不能不搭茬,那你去專門辦個粉絲見面會去啊。這是商演,臺下還有其他觀眾呢,你不能為了眼前的粉絲忽略其他的聽戶吧。老郭的商演筆者看過好幾次,觀眾熱情度也很高,老郭處理的就挺好,搭茬歸搭茬,不耽誤我的正活。

也不光孟鶴堂,筆者看岳雲鵬的商演也發現很多搭茬毫無必要,岳雲鵬有時候純屬為了取悅部分觀眾主動去搭茬,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你不能忘了,現場有幾千觀眾,不是光VIP區那幫粉絲。

《新京報》痛批張雲雷引發思考—世俗化粉絲追捧是否有益於德雲社

第三個,筆者最近在網上看到的很多挺郭德綱言論。筆者也是鋼絲,挺郭!不過看了好多初級粉絲的言論,簡直辣眼睛。

什麼郭德綱是相聲救世主,沒郭德綱相聲就死了之類。乖乖,不知道的還是以為是恆大的水軍改行了呢。

凡事都是過猶不及,吹捧太過反而是給老郭招黑。筆者對郭德綱的評價是相聲中興功臣,捧太高了對誰都不好。

上面這三個現象大多數是近兩年出現的,之前很少有過這樣的情況。所以筆者就有一種擔心,世俗化的粉絲過度的追捧會不會毀掉德雲社二十年的積累?

《新京報》痛批張雲雷引發思考—世俗化粉絲追捧是否有益於德雲社

說到這裡,筆者就分析一下為什麼德雲社這兩年會變成這樣呢?

其實有兩個分水嶺,一個小的,一個大的。

小分水嶺是網上一些老鋼絲提出的,那就是2007年。那年之前,郭德綱的相聲大都可以稱之為精品,那年之後,郭德綱的很多相聲也開始流俗,屎尿屁倫理哏越來越多。至於為什麼是那年,可能跟侯耀文去世有關。

如果侯耀文在世的話,他是一定不會同意郭德綱那些屎尿屁倫理哏的。因為這些爐灰渣子都是侯寶林摒棄反對的。侯三爺一去世,起碼藝術上就沒有能指責郭德綱的了,老郭的師叔丁廣泉曾經也去過德雲社助演,後來不去了,因為他是侯寶林的弟子。

有些老鋼絲說只喜歡聽郭德綱2007年以前的相聲,大體也是這個原因。

《新京報》痛批張雲雷引發思考—世俗化粉絲追捧是否有益於德雲社

第二個分水嶺,也是最重要的分水嶺,那就是2010年的八月風波。

從那之後,郭德綱也許是居危思危,迫切需要尋找安全感。所以他推出了岳雲鵬,而小嶽嶽抓住了這次機遇一炮而紅。

岳雲鵬的走紅是一個比郭德綱當年更非主流的現象,因為他的相聲功底相對薄弱,主打的還是一個吸引觀眾緣的賤萌。他的走紅分擔了郭德綱的壓力,也讓他嚐到了甜頭。

於是燒餅、張鶴倫、閆雲達陸續沿著各自的路線殺了出來,騷浪賤髒葷,不一而足。如果岳雲鵬的賤萌還在可容忍範圍之內,這幾位的葷口髒口實在是辱沒了相聲這個行業。

要知道,從天津五檔相聲和北京啟明茶社開始,相聲行業就主打淨口,要讓婦女小孩也能聽相聲。沒想到八十年以後,已經被扔到垃圾堆的東西又被這幾個人撿回來了。相聲也成了十八禁的東西,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新京報》痛批張雲雷引發思考—世俗化粉絲追捧是否有益於德雲社

德雲社登峰造極之作就是張雲雷孟鶴堂這第三波,他們形象好,口淨,正好規避了燒餅那幫腌臢的弱點,將自身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但是反面則是本文開頭提到的,為了迎合世俗的粉絲反而將相聲說的支離破碎不成體統。

這些問題的出現當然和班主郭德綱有關,雖然董事長是王惠,但德雲社的靈魂是老郭啊,筆者不禁想起老郭的三個名言。

《新京報》痛批張雲雷引發思考—世俗化粉絲追捧是否有益於德雲社

第一個,相聲演員要想方設法先紅起來,再往回收。

這句話在二十年前是沒毛病的,倉廩實而知禮節,餓著肚子就沒資格談理想談藝術。但是現在,德雲社已經是第一大相聲團體了,是否還需要劍走偏鋒呢?

第二個,還是先搞笑吧,不搞笑就太搞笑了。

這句話筆者從一開始就不贊同,難道你老郭在2007年前的段子就不搞笑嗎?當然搞笑,不光搞笑而且有品質。為什麼之後的段子和徒弟們的表演就開始不顧品質的純搞笑呢?

劣幣驅逐良幣,當廉價的搞笑能大行其道,老郭自己也懶了,不願意再回到2007年以前那個狀態了。

第三個,我是給祖師爺看墳的人。

如果是2010年以前,這話沒毛病。德雲社賴以成名的不就是撿起了傳統相聲大旗嗎?而現在呢?你讓燒餅之流給祖師爺墳前表演一段葷段子髒口他敢嗎?

當然,老郭自己也是有底線的,他在國外的商演還是非常有分寸的,不會將糟粕的不講規矩的東西拿到外面獻醜。

《新京報》痛批張雲雷引發思考—世俗化粉絲追捧是否有益於德雲社

另外一個,就是老郭的雞賊之處,不管其他徒弟怎麼折騰,起碼郭麒麟是乾淨的。再加上總教習高峰,元老孔雲龍欒雲平。有他們在,起碼以後不至於收不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