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变线|打造 IP 的要点和条件

打造 IP 的要点

短视频因为其较高的性价比和传播效率,打造品牌的能力和获客能力已经经过了反复的验证。

那么在打造 IP 时,有哪些特别要注意的点呢?

★用户数量存在天花板

用户数量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存在天花板。不管短视频创作者做什么内容,所能获得的用户数量并不是无止境的。而做垂直细分类的内容,其用户数量天花板会更明显。

因此在策划和孵化一个垂类短视频内容 IP 时,一定要提前做好市场容量和用户基数的调研,预估整个市场的目标用户总量,从而提前制定好包括获客方式和获客成本在内的最佳方案。对和此垂类没有关系的用户,就不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成本去获取他们的关注。

★内容和用户存在强关联

从用户的需求角度看,垂类的内容天然带有非常强的关联性。

如果内容选题可以紧扣用户的垂类需求和痛点,那么该内容在全网投放和传播后,就有可能通过平台的各种分发方式触达目标用户,从而精准地和自己的目标用户建立一对一的关联关系。

★人格化 IP 更容易被用户信任

目前很多垂类短视频内容领域,缺乏可以引领用户的 KOL(关键意见领袖)。而品牌最核心的价值,就是需要和用户建立密切联系, 并建立深度的信任,进行情感层面的交流。没有比一个人格化的 IP 更符合这样的品牌调性需求了。

有核心的 KOL,不仅仅是指有一个固定的主讲人,还要求其整体的内容 IP 包装与运营策略要走人格化的路线。

视频变线|打造 IP 的要点和条件

打造 IP 的条件

每个团队都希望将 IP 快速孵化出来,这需要提前做好孵化过程的顶层设计。还需要评估自己团队所具备的孵化能力,需要补充和提升的板块。

★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

团队在孵化和打造短视频内容 IP 时,首先要做好成本控制。

那些不计成本、没有做好成本控制的创业团队,几乎很难支撑到IP 孵化出来。

控制成本一方面需要提高团队的生产效率,优化人力投入的成本结构;另一方面需要寻找各种可以降低成本的手段。

例如对垂类短视频内容,用户有刚性需求的领域,或者目前完全没有竞争对手的领域,可以适当降低内容生产的制作质量。

这些内容只要满足用户对垂类内容信息获取的基本需求,就可以被用户使用和消费。因此关于节目包装、后期优化和节目形式的创意等, 都可以排到其次。

换句话说,消费者和用户往往不会选择“最好”的产品,而是会选择“最合适”的产品。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往往是成正比的。

找到一个平衡点,将用户需求和成本设计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是成本控制的一个诀窍。

在目前的短视频行业里,不乏来自内容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的创业人员。他们本身没有任何内容制作经验,但熟知互联网产品的孵化和运营模式,可以更清晰地看透短视频内容 IP 孵化的内在逻辑。

短视频产品归根到底是“FOR YOU”的内容生产方式,不是基于自我的艺术性表达。因此用户需求是短视频产品设计的唯一准则。

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找到很多成本控制的方式方法。

从商业逻辑层面来看,一个项目能否成立,不断探索寻求更低生产成本的解决方案,才是其中的核心。如果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那么未来几乎没有盈利空间,更别谈对利润的追求了。

★高效的内容分发和用户触达能力

所谓高效的内容分发,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内容分发的广度,即可以覆盖到全网所有潜在的目标用户。这需要做多渠道、多平台的跨媒介类型的内容分发,同时要研究每个平台的渠道特点和不同的用户调性。

二是内容分发的精度,即如何在全网的各类渠道更加精简细分渠道,快速触达目标用户。

这里面还有一层含义经常被很多内容团队忽视,那就是内容生产的总量和内容上线的频率。

很多短视频内容 IP 都采用周播的方式。与日播类短视频内容 IP 相比,这类周播短视频 IP 在占据用户的速度上是远远无法企及的。

★做有价值的流量池积累以及用户沉淀

一个好的短视频内容,需要用一定的流量数据来进行对其 IP 价值的证明。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流量本身是不产生价值的,尤其在拥有很多算法推荐的内容分发平台,每个被推荐的短视频内容只有在出现的那几秒才有存在感,更不要说和用户进行深度交流了。因此要考虑好流量池和流量转化和沉淀的问题。

很多头部短视频IP 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它们具备基础的流量池。垂类的内容更大的价值其实在于触达用户之后,如何在每个用户身上深挖他们内在的商业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如何获得深层次的用户需求。

这一点可能和大多数做泛娱乐或者非垂类内容的 IP 不同。它们可能会把流量作为第一衡量的标准,但垂类内容一定要以最终的获客数量、与用户沟通交流的深度作为 IP 运营价值的衡量方式。仅仅关注流量,对垂类内容来说,几乎没有意义。

★深度的用户运营能力

上文已经提到了用户运营工作,但想要打造 IP,还需要进行更深度的工作。

首先是内容升级。

比如全网的短视频内容可以是一种宽泛的概念。一旦建立了社群组或者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内容,就需要考虑到这一群“种子用户” 更细致更具体的需求。

因此很多垂类行业 KOL,都会走“知识付费”这一步,是为了满足目标用户更具体的内容需求。

其次是采用内容电商的形式。

在微信群组和公众号上,售卖由 KOL 亲自测试、体验并推荐的商品,或者联系生产厂商去定制产品,都是为了给这部分深度关系的用户提供服务。

例如在财经理财领域,很多图文公众号目前的主要变现方式是做金融营销,为很多保险产品和金融投资产品做渠道分销。这也是基于用户的直接需求提供的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