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書法怎麼都避不開《聖教序》?


為什麼學書法怎麼都避不開《聖教序》?


由於崇拜佛教,唐太宗把大唐三藏聖教序和最喜歡的書法藝術結合起來,一方面便於保存,一方面給真經一個更美好的形式,於是就看到了今天流傳千古的聖教序。

大唐三藏聖教序有四個版本。


最出名的一個版本是懷仁的集字聖教序,簡稱《王聖教》。

為什麼學書法怎麼都避不開《聖教序》?

為什麼學書法怎麼都避不開《聖教序》?

為什麼學書法怎麼都避不開《聖教序》?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心經》原大高清宣紙複製,尺寸:20cm×795.52cm


《王聖教》是怎麼來的?是沙門懷仁和尚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製成碑文,又稱《唐集右軍聖教序並記》,或《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


聖教序集字的過程非常艱辛,懷仁法師和40多個助手花了25年的時間才完成!但是是值得的,《集王聖教序》確實可以稱得上中國書法史集字作品的頭把交椅!影響巨大!

《聖教序》就像一部王羲之行書字典,保存了大量的王羲之行書,它給學王者提供了一部書法經典,王世貞說“《聖教序》書法為百代楷模”,沈曾植說“學唐賢書,無論何處,不能不從此下手。”看來你一定要讀《聖教》。


這樣說吧,學行書可以不從聖教序入手,可以學歷代名家的任何一個人,比如顏真卿、趙孟頫、蘇軾、米芾、董其昌等等。


無論學任何一家、都可以學會行書,這點沒問題。

那為何別人都還告訴你要學聖教序呢?這就好像說,既然是學詩詞,歷代詩詞都很不錯,為何非要先背唐詩三百首呢?


其實這就是一個源頭和支流的問題。歷代名家的書風,都有一個特色,比如米芾行筆迅捷,王鐸用筆大開大合,這些風格,就屬於“支流”。而他們的源頭就是王羲之。


《聖教序》中的字,有快有慢,有收有放,有肥有瘦。後代名家則是取王羲之書法其一點拓展放大,便能名世。

如果你不學聖教序,還想妄圖把某兩家書風的優點集合到一起,多少是痴人說夢。

你都看不出他們的合處與異處,又憑什麼能住確分清兩家的優點呢?難道僅僅是字形嗎?這不多說,即便你是個天オ,有名家指導,也不可能做到,連出現意外的可能性都不存在。


就好像你跟別人說,我沒學過詩詞格律,但我就是能作詩,這怎麼可能?外行可能會覺得你這個押韻的短句是首詩,可在內行看來,寫好點算打油詩,寫不好就是順口溜。

如果你學了聖教序,且學的很深入,那學歷代名家行書,都能進能出。你也會從歷代名家身上看到聖教序的影子。幹萬不要問我XXX哪個字有聖教序的影子,自己去學,只要學的夠深入歷史上所有一流名家,每個人都有,你所見到的顏真卿,張旭,黃庭堅,何紹基,趙之謙,鄧石如等等,無例外,只是摘取的點不同而已。

想學好行書,聖教序絕對是無法繞過的一本帖。也不要問別人聖教序好在哪,你不深入的去學,別人說了可能你也不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