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統考”,一場“競賽”。
4月27日,江蘇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2019年度高質量發展總結表彰大會,通報全省2019年度綜合考核結果,表彰考核優秀的單位、地區和高校。
會上,南京市、宿遷市、蘇州崑山市和省發改委、蘇州大學負責同志作交流發言。
能作為這次考核進入“第一方陣”的“優等生”代表,上臺作交流發言,說明在高質量發展年度“統考”中,這5個地區、單位和高校表現的確不錯。
每一個“優等生”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那麼,這幾位“優等生”的高分是怎麼“考”出的?有啥秘笈可學?“北京西路瞭望”(微信號:xhrbbjxllw)帶您一探究竟,看看“優等生”的作業本吧!
1
南京:對標找差,重點工作重點抓
此次考核,南京市在全省綜合考核中保持第一等次,在全省評出的20個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和20名優秀縣(市、區)黨政正職中,南京市6個區和3位區委書記名列其中:秦淮區、建鄴區、鼓樓區、浦口區、江寧區、溧水區被評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秦淮區委書記林濤、鼓樓區委書記劉軍、江寧區委書記李世貴被評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優秀縣(市、區)委書記。
2019年GDP增長7.8%、增速居東部地區GDP超萬億城市首位,人均GDP居省會城市第1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居省會城市第3位……
可以看出,南京充分發揮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的引領推動作用,扛起強富美高的省會擔當。
對標找差,強化進位激勵,是南京這位高質量發展考核優等生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
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對照省委“九個有沒有”,提出“十個為什麼”南京之問,南京連續三年開展“對標找差、創新實幹、推動高質量發展”活動,南京全市每個部門、板塊都確定遠近結合的座標系,立下年年進位的軍令狀,在政治對標的大前提下全面開展創新、產業、生態、營商環境等“八個對標”,並逐年強化進位激勵,2018年明確工作排名列全省第5位之後的部門不得評優,2019年明確列第3位之後的不得評優。
通過在對標一流中爭先進位,今年,南京又進一步提出“勇爭一流”的更高追求,鼓勵全市上下趕超現有標杆、再樹新的標杆、矢志成為標杆。
除了全面開展對標找差,對於重點工作,更是推動重點抓。
除了成立若干實體化運作的重點工作專項推進辦,加大“推”的力度,破解“難”的問題,還堅持“一把手”深入一線、帶頭攻堅,比如在治水過程中,南京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每人認領一條最難治的入江支流,在這些努力下,去年國省考斷面水質南京全部穩定達標、水環境質量考核居全省首位。
創新名城建設成效明顯。南京連續三年圍繞創新召開“新年第一會”、出臺“市委一號文”,做好創新名城建設大文章。
大力實施校地合作的“兩落地一融合”工程,組建近300家人才團隊持大股、市場化運作的新型研發機構,已孵化出近4000家科技企業,5名諾獎得主、86名中外院士參與其中,下好科技成果轉化“先手棋”。打造“南京創新周”等重大平臺和60萬平方米的“城市硅巷”,劍橋大學建校800年來的首個境外科創中心佈局南京。
近兩年持續出臺人才新政,新增就業參保大學生70多萬人。去年,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在上年淨增1274家基礎上再增1517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6685家、比上年翻一番,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7%、突破1.2萬億元。
重視板塊經濟崛起也是南京的另一學習方法。
南京確立“南北田園、中部都市、擁江發展、城鄉融合”的城市空間新格局,江北新主城功能品質不斷提升,紫金山以東地區正在加速崛起,“一江兩岸”九大城市客廳逐步展現獨特魅力。成立市投資促進局,將去年和今年確定為“招商突破年”。每個板塊聚焦1-2個主導產業精準招商,黨政“一把手”原則上保證有一人在外招商。去年,南京市共簽約2000多個億元以上項目,總投資1.72萬億。
以點帶面,是抓好板塊經濟的成效之一。南京市委市政府每年支持12個板塊集中力量辦好一件大事,以板塊突破之舉形成整體提升之勢。對經濟欠發達的六合區、高淳區,分別由市委書記和市長牽頭幫扶,著力解決南北兩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2
宿遷:項目為王,辦好民生實事
宿遷在綜合考核獎、爭先進位獎、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和優秀縣(市、區)黨政正職等項目上均收穫滿滿:
宿遷市獲綜合考核第一等次(全省共五家) ;泗陽縣獲爭先進位綜合獎、宿豫區獲爭先進位單項獎(“六個高質量”發展中的“人民生活高質量”類別);沭陽縣獲全省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沭陽縣委書記卞建軍、宿豫區委書記劉海紅兩名同志獲全省推進高質量發展優秀縣(市、區)黨政正職。
2019年,宿遷市小康綜合實現程度達92.5%、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
對於宿遷來說,在全省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大局中不拖後腿,是省委、省政府交付的重要政治任務,也是宿遷市委、市政府作出的莊嚴承諾。
問題導向下,宿遷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對照省委“九個有沒有”和“江蘇發展三問”,紮實開展“宿遷三個怎麼辦”大討論,深入查找經濟總量不大、創新能力不強等短板弱項。
思路清晰,高質量發展邁出的步伐就更穩更快。
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破解這一問題,唯有加快高質量發展這一條路。
宿遷對發展現狀作出精準研判:宿遷高質量發展最強勁的抓手是堅持項目為王,在加快轉型升級中推動發展高質量。
持續落實“月彙報、季觀摩、年考評”工作推進機制,完善專業化招商體系,開展“百日招商”活動,去年新簽約10億元以上項目數量、協議投資額實現翻番,其中引進超百億元工業項目5個。把蘇宿工業園區作為最大項目,與蘇州市續簽《拓園發展協議》,同步開展全市域對口縣區的共建園區工作。
堅持想在企業需求之前、趕在企業工程受阻之前、解決在企業抱怨之前 “三個之前”,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重特大項目建設工作推進聯席會、重點企業解難幫扶工作會辦會等制度,城市信用排名從2018年的全國第48位上升到2019年的第10位,建成15個科技綜合體,科技進步貢獻率進一步提升。
宿遷最難的問題是民生短板。實現高質量發展,宿遷下了很大力氣在順應群眾期盼辦好民生實事上。
聚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深入開展“精準脫貧衝刺年”活動,靶向施策、重點突破,“十三五”脫貧攻堅核心任務基本完成。探索建立“4421”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啟動覆蓋19個鄉鎮近百萬人口的古黃河生態富民廊道建設。
在農房改善方面,到去年底累計開工建設農房改善項目153個、搬遷10.3萬戶;宿遷全市域同步推進農村公共空間治理,收回各類被侵佔土地33.3萬畝、集體資產67.2萬平方米,公開交易後,1280多個村村均增收11.2萬元。持續推進十大類100項民生實事項目,三年新建學校83所;加快建立市縣鄉村四級公立醫療衛生體系,啟動建設公辦區域醫療衛生中心10所;河湖“清四亂”決勝收官,重新劃定駱馬湖東岸保護線,獲評
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積極開展“人情消費減負”活動,創新推出人情新風“宿9條”,全國文明城市複查測評連續兩年位居全省第一。3
崑山:高點定位,強化目標引領
就在今年3月,連續15年位居全國百強縣首位的崑山簽下了一個令人矚目的大項目:美國500強企業今年在中國投資的首個產業項目、星巴克在美國以外最大的生產性戰略投資項目——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號:xhrbbjxllw)注意到,該項目正式簽約落戶崑山開發區後,園區的核心主體——咖啡烘焙工廠,將把中國打造成為星巴克全球咖啡烘焙網絡中的重要節點,首期投資達1.3億美元。
從該項目的簽約也可看出崑山在高質量發展中的發力。
崑山在這次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中獲評兩個獎項:崑山獲全省2019年度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崑山市市長周旭東獲全省2019年度推進高質量發展優秀縣(市、區)長。
崑山的樹牢“標杆意識”、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之路可圈可點。2019年,崑山成為全國首個經濟總量突破4000億元、財政收入突破400億元的縣級市。
站在更高平臺,如何對標找差?
崑山給出了路徑:勇於超越自我,將目標再攀高,緊盯上海、深圳等城市最新發展動態,聚焦產業發展、改革開放、鄉村振興等領域學習集成先進經驗。
強化考核激勵,創造性落實“三項機制”,優化綜合考核體系,強化重點專項考核,出臺激勵幹部擔當“1+N”系列制度文件,為改革創新者“開綠燈”“加把勁”,為擔責負責者“卸包袱”“兜住底”。
“發展為要”,抓招商、抓項目、抓服務。
抓服務上,為了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崑山實施“雙層掛鉤”機制,創新推出“應對六法”,幫助企業穩住國際份額、拓展國內市場。打造“昆如意”營商服務品牌,推行市領導、部門和區鎮三級掛鉤的“1311”服務機制,努力實現政企溝通“零距離”、服務響應“零等待”、全程網辦“零跑動”、企業訴求“零庫存”。
把抓項目作為經濟工作“生命線”,由此可見崑山對抓大項目和招商引資的高度重視。
推出精準招商目錄圖譜,成功引進威馬、緯新、丘鈦等旗艦項目。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實施祖沖之自主可控攻關計劃,鼓勵企業聯合院校構建創新共同體。推進“一廊一園一港”載體建設,高效運營國家超算崑山中心,建設深時數字地球研究中心。
社會治理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體驗感、歸屬感、獲得感息息相關。重視社會治理,也應該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
崑山人口規模大、市場主體多,需要通過社會治理創新,
建立與經濟體量、人口規模相適應的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開展安環消防領域專項嚴打行動,實施藍盾護航百日專項行動,運用政策引導、達標創建、綠色金融等正向激勵舉措。守牢生態文明“紅線”,連續兩年投入超百億元改善生態環境,補齊環保基礎設施短板,剿滅劣V類河道,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成為美麗崑山的鮮明標識。創建“無黑城市”,率先推行警務綜治“雙網融合”,強化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建設城市安全管控指揮中心。
4
省發改委:全力以赴服務高質量發展
提出加快建設全省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總體目標、重大任務以及相關政策是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一項重要職責。
省發改委以綜合考核“指揮棒”為抓手,協同各地各部門,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踐行到政策謀劃、工作推進、項目推動、考評激勵全過程。
如何服務高質量發展?省發改委首先瞄準著力服務重大政策研究制定。充分發揮參謀助手作用,努力為省委省政府研究發展思路提供決策參考。
在政策起草上求“精”,聚焦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領域,研究起草推動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等政策文件,研究制定現代化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並在蘇南五市選擇6個縣(市、區)開展試點。
在形勢分析上求“準”,建立健全“部門+地方+企業”的經濟運行分析機制,綜合運用企業監測平臺、大數據等方式研判分析,按季度形成分析報告上報省委省政府,為宏觀政策調節提供堅實基礎。
在指標擬定上求“優”,在全面總結2018年綜合考核成效和充分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對設區市高質量發展考核個性指標和加減分項提出動態調整、優化提升的建議,引導樹立各展所長、特色發展的良好導向。
政策制定後,還要推動落地見效。在這點上,省發改委同樣有著長長的成績單。
發揮省級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協調推進作用,努力推動三大國家戰略發揮疊加共振效應。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為總攬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制定印發“五大計劃”專項行動方案,國際產能合作、境外園區建設等各項工作成效顯著,中阿示範園建設成效獲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江蘇在沿線國家新增投資項目數量及投資額分別同比增長23%和48.2%。會同各地各部門成功推動涉及江蘇省的8個方面138項重點任務事項納入國家《規劃綱要》,研究起草全省《實施方案》,推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規劃建設總體方案獲國務院批覆,示範區正式揭牌運營。
為了發揮重大項目高質量建設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省發改委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成效納入全省高質量考核內容,綜合運用跟蹤通報、考核獎懲、分級調度、要素配置等抓手加快推進,226個省級重大實施項目全年完成投資5400億元,超額完成年度目標。
高質量發展最終的落腳點是保障改善民生。省發改委會同省有關部門起草年度十大民生實事建議,聚焦民生短板領域提出更多可操作、暖人心的務實舉措。紮實推進富民增收工作。制定實施富民增收年度工作要點,持續深化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全省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標準化配置實現度超過90%。會同工商聯、工信等部門共同起草《聚焦企業關切大力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組織開展對13個設區市、66個縣(市、區)、33個城區的營商環境評價,積極推動營商環境優化。
5
蘇州大學:建設“雙一流”高校,全面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今年,省屬高校首次納入全省年度綜合考核。
蘇州大學榮獲第一等次,其中高質量發展成效得分、辦學治校滿意度調查得分、綜合考核總得分等均列本科高校(高水平高校)首位 。
作為全省72所省屬高校唯一代表,蘇州大學在會上作交流發言。
這所部省共建的“雙一流”建設高校,是如何答好“雙一流”建設答卷的?
首先,以一流的使命擔當踐行初心。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高標準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四張“責任清單”,推廣“行動支部工作法”,加強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全年發展“傑青”等高知群體黨員32名,實現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全覆蓋。
高校應把更多精力和資源投入到育人上。
蘇州大學的方法是以一流的教育改革提質增效。
推動多個計劃,比如實施德政和學業“雙導師”制,推動思政名師工作室進宿舍,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推進本科生成長陪伴計劃、研究生成才支撐計劃,積極構建“三全育人”新體系,將專業實踐與勞動教育相結合,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新時代大學生追夢征程。建設精品開放課程,打造永不停課的“在線大學”,高標準建設國家試點學院、師範學院、東吳學院、紫卿書院等人才培養改革特區,縱深推進“一流本科改革行動計劃”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開通本碩博一體培養“直通車”。
讓一流學科建設成為高質量發展“第一支點”。蘇州大學目前共有13個學科躋身全球前1%,2個學科進入全球前1‰,組建放射醫學與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13個旗艦式創新平臺,與劍橋大學合作共建基因組資源中心等22個國際聯合實驗室,佈局生物安全、智能製造等戰略領域,攻克全磁懸浮人工心臟等關鍵技術,3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
在正確評價導向的激勵下,高質健康學術創新生態正在構建。19人次躋身“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列全國高校第5位,學校被國際權威期刊《自然》譽為“全球上升最快的高校”、“內地最具創新力高校”之一。
全面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體現著一所高校的擔當。
概括起來,與政府結親、與企業結對、與院所結友、與民生需求對接,是蘇州大學的服務地方的展現。
作為連續兩年在江蘇擴招規模位居全國“211”大學首位的高校,蘇州大學每年約有三分之二畢業生選擇留在江蘇深造或創就業,成為服務江蘇發展生力軍。
與地方政府共建吳江未來校區,成立“自貿區綜合研究中心”。聯合華為、百度等大企業新建雲中大學聯創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等18個創新載體,帶動企業產值300多億元。與院所共建5個國家級和省級協同創新中心,納米科技協同創新中心孵化3家上市公司,帶動納米產業上百億產值。在蘇州、揚州等地設立附屬實驗學校,提升當地基礎教育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蘇州大學共在省內外設立19家附屬醫院,每年提供2000多萬人次診療服務,發揮綜合性大學辦醫學優勢。今年有204名醫護人員奮戰援鄂一線,為抗擊疫情貢獻蘇州大學的力量。
“面對疫情防控和高質量發展的‘雙答卷’,各地各部門都要拿出最好的狀態,昂揚江蘇幹部不服輸、不言敗的鬥志,弘揚勇攀登、爭一流的精神,保持奮力拼、迎難上的勁頭,
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再來一場比學趕超,不斷開闢江蘇發展新境界。”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在全省2019年度高質量發展總結表彰大會上這樣強調。考核只是手段,發展才是最終目的。
2019年度的考核結果已經出爐,但高質量發展永遠在路上。只有對標先進、繼續保持趕考的心態,才能補短板,強弱項,謀創新,求突破,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江蘇答卷。
整合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盧曉琳
圖片 交匯點新聞 視覺中國
值班主編 孫巡
編輯 盧曉琳
新華日報社全媒體時政新聞部出品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