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千佛塔和三座石牌坊

在新鄉市,佇立著一座千佛塔和三座石牌坊,這4處歷史文物因其年代久遠及濃厚的傳奇色彩,目前已分別被列為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千佛塔佇立於新鄉舊城區的華藏寺內,因塔身雕有1004尊石佛而得名,始建於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八月二十七日,後因寺院毀壞,僅留下了千佛塔。2004年春季,該塔被遷移,現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佛塔為石雕,高8.43米,共5層,由塔基、座、身、剎構成,塔基為正方形,邊長1.58米,四周和角刻有對稱的波浪紋。塔座四周,東為獅子滾繡球、西為麒麟、鳳凰、南為二龍戲珠、北為孔雀、牡丹。塔身之上為仿木結構石雕,最上部為塔剎,雕立佛4尊。塔通身雕佛1004尊,刻工精細,線條流暢,對研究古代的建築結構和雕刻藝術具有一定的價值。
  三座石牌坊分別為功德坊、恩錫九源坊和七世同居坊。
  位於飲馬口附近的石牌坊全稱為七世同居坊 簡稱趙家牌坊。該石坊建於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在石牌坊的正中間位置,刻寫著“候選布政司經歷趙珂七世同居坊”和“旌表例授承德郎軍功加正六品銜”的碑文。相傳趙珂治家有方七代同堂不分家 加之趙珂曾帶領家丁到滑縣配合清兵平息白蓮教有功道光皇帝為表彰時任六品道員的趙珂祖孫七代同堂及其軍功,特降旨准予趙珂在當地修建石牌坊一座,立坊銘志,以昭示後人。七世同居坊高10米、寬8.5米,橫於街心坐南向北頂起三層,三孔四柱,各種石刻圖像達80餘幅。

  功德坊也稱尚書坊,始建於明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是新鄉市規模最大、品位最高的一座跨街三門牌坊,屬於全省罕見的石刻建築。天層“二龍戲珠”之上,鑲嵌有花邊楷書“聖旨”二字;中層刻有樓閣亭臺與仕女圖;底層刻有羽鱗花卉和丹鳳朝陽。該石坊共有大小石獅24對,石坊右側刻有“文官下轎”,左側刻有“武官下馬”,上刻“皇明晉增榮祿大夫,禮部尚書翰林院侍讀學士”郭昌功德坊。據傳,郭昌在任翰林院侍讀學士時,曾兼任東宮少博,當過明光宗皇帝朱常洛的老師。為了表彰郭昌的功績,在郭昌死後,其被追認為尚書等職。
  恩錫九源坊,又稱郭家墓神道牌坊,始建於明代,為郭千之而立,佇立於衛河北岸的花園村。1963年,因新鄉市挖溝排水,使東側小門坍塌而受到嚴重損壞,現僅留存有中門和西側小門。恩錫九源坊的規模比趙家牌坊小了許多,但比其早200多年,是貨真價實的明代石雕。石牌坊上的獅子滾繡球、麒麟、玉兔、祥雲等圖像栩栩如生。額坊上刻有“恩錫九源”4個正書大字。據有關資料顯示:恩,即皇恩;錫,是賜的意思;九源是個山名,位於山西省新絳縣北,原是晉朝卿大夫墓地集中的地方。後人把九源一詞演說為官宦墓地的別稱,也就是說“恩賜九源”是皇上賜給郭千之(禮部尚書郭昌的爺爺)的墓地,“恩錫九源坊”是郭家墳前的神道大門。

新鄉千佛塔和三座石牌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