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階段,警惕房地產漲價對產業的金融擠出效應

範棣 獨立經濟學者


4月27日,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佈的《中國住房大數據分析報告——從深圳到全國的房價漲跌格局與對策》中顯示,2020年3月以來,深圳等城市房價率先出現了結構性快速上漲。反映全國24個核心城市房價總體變化的緯房核心指數顯示,全國核心城市房價出現恢復性回升。2020年3月,核心城市綜合房價已經高過了2020年春節前的水平,同時也高於2019年全年最高房價。深圳近3月房價累計上漲4.07%。深圳房價的結構性上漲是否會蔓延至全國其它城市,這令人關注。尤其後疫情階段,中央金融和財政政策的重心放在恢復產業鏈和救助中小企業這個戰略層面,但如果房地產捷足先登,搶佔了“資源”,這是否有利於整體經濟的健康發展,是否有利於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長遠格局,也令人關注。

當疫情逐漸平穩,復工復產有序進行的情況下,人們的恐慌情緒得到了梳理和平復。這時市場也出現了一定的投資意願。面對經濟下滑和可能的通貨膨脹,人們採取的常規避險手段是增加黃金儲備、迴流現金貨幣、持有固定房產。從這個角度看,黃金價格上漲,銀行現金儲蓄增加和房地產回暖,這三件現象是正常的。實際上過去的幾個月,以上三個方面的情況正如筆者所說。

另一個間接助推房地產行情的客觀原因是最,在宏觀層面上貨幣供應趨於寬鬆,市場遊資一下子找不到合適的出口,有一部分必然轉向到房地產,這個宏觀經濟形勢非常利於樓市的回暖。從微觀層面上看,在目前貨幣寬鬆的條件下,甚至在未來貨幣進一步寬鬆的預期下,個人對於保值資產的選擇上,房地產依然是主要的和傳統的選項之一。

需要警惕的是,銀行信貸資金向房地產融資的轉化,如果控制不力,就會導致本來是提供給實體企業復工復產的資金,最後變成了房地產的預付款,或者房地產老闆市場融資的最終來源。在財富效應的帶動下,一元錢的信貸資金會帶動2元錢的社會閒散資金,投向房地產行業。這樣會產生三個對產業經濟發展不利的結果:

第一,房地產業擠佔了信貸資金的來源,使得本來需要得到資本的企業面對更加困難的融資窘境。銀行的信貸資金有沒有可能通過銀行各種表外的融資業務,轉幾手,最後轉到了房地產商手裡,而不是轉到實業企業口袋裡;

第二,房地產漲價進一步抬高了城市的生活成本,對城市及其周邊的製造業形成疫情之外的第二重打擊;

第三,疫情後,如果房地產業成為率先復甦和崛起的產業,短期內對其上游的產業形成一定的支持,但中長期卻會進一步扭曲產業結構,加重了供給側改革的難度,不利於其它行業的健康發展。

總之,目前房地產業的復甦並不是一件壞事,但必須堅持“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這一大方向,注意對其可能擠佔金融資源的把控,防止出現後疫情階段房地產業對其它產業尤其是製造業的金融擠出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