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灭高句丽、百济之后,唐军又在朝鲜半岛驻扎了多少年?

劳伦斯602


继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后,

唐高宗派兵在660年攻入百济首都泗沘,668年攻入高句丽首都平壤,设立都护府并驻军,后来由于昔日盟友新罗反叛,和唐朝西部吐蕃势力崛起,唐军撤出,676年,新罗统一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中南部。所以,从660年到676年,唐军在朝鲜半岛驻扎了约16年。

655年,高句丽和百济联军入侵新罗,攻占新罗33个城池,新罗国王金春秋向唐求援。唐高宗派苏定方、薛仁贵等大将率领大军,攻击高句丽和百济。在唐朝和新罗联军灭亡了百济、高句丽后,唐高宗将这两个国家的领土纳入大唐版图,派兵驻守。

高句丽和百济两个国家的残余势力,都有过复国运动。668年,大批高句丽残余势力妄图复国,公开叛乱反对唐军的统治,并得到新罗国王金法敏的支持。百济灭亡后,旧臣鬼室福信将在日本做人质的扶余丰接回为王,并请日本派援军帮百济复国。663年,倭国倾2.7万全国精锐进攻新罗,唐将刘仁轨在熊津江口与日本激战,4战都以唐军胜利告终。

在高句丽和百济灭亡后,新罗一直以朝鲜半岛的霸主自居,欲图从唐军手里夺取昔日高句丽和百济土地,统一朝鲜半岛。而且,昔日盟友的新罗,觉得高句丽和百济灭亡后,唐朝对其产生更大的威胁。

新罗不仅支持高句丽战士,支持残余反抗力量,而且在672年,新罗公开撕毁盟约反唐。新罗国王金法敏派大军进入唐统治下的百济故土,占领城池,并派军驻守。

唐高宗再次派74岁的刘仁轨率领大军远征新罗,大破新罗军,新罗国王金法敏遣使入唐谢罪。而此时,唐朝正在与吐蕃交战,有意将军事力量向西转移,最终决定在朝鲜半岛上进行战略收缩,676年唐朝将在平壤的安东都护府迁到辽东,默认新罗对大同江以南的统治。

其实,大唐在朝鲜半岛的战争,获益最大的是新罗,不仅消除了高句丽和百济的进攻,并且最终在唐朝默许下,统一了朝鲜半岛,这个差点被灭亡的新罗,开创了“新罗统一时代”,以唐朝诸侯国自居,常常用“大唐新罗国”等作为全称。


金陵太史令


答案是3年。

唐灭高句丽,设安东都护府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九月,唐与新罗联合灭亡高句丽。十二月,“剖其地为都督府者九,州四十二,县百。复置安东都护府,擢酋豪有功者授都督、刺史、令与华官参治,仁贵为都护,总兵镇之”。

唐朝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任命右威卫大将军、平阳郡公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率兵2万镇抚辽东。所辖包括辽东半岛全部、朝鲜半岛北部、吉林西北地区和朝鲜半岛西南部的原百济故地。

新罗叛乱,唐军平乱

吐蕃和新罗的介入打乱了这一局面。是年,吐蕃北犯吐谷浑部,朝西陲震动。就在唐廷商议西援吐谷浑时,新罗开始侵扰唐熊津都督府所辖的前百济旧地,唐朝遣使问罪,新罗“遣钦钝角干、良图波珍餐入唐谢罪”,同时暗中却在鼓动高句丽遗民叛乱,唐朝新罗战争爆发。

唐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唐廷派薛仁贵率军西援吐谷浑,辽东防务一时空虚,高句丽遗民“大长钳牟岑率众反,立藏外孙安舜为主”。这样,唐朝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局,而新罗利用唐军暂无暇南顾之机,于唐咸亨二年(671年),攻占了泗沘要塞,并建立了所夫力州,占领了前百济的全部领土。

唐咸亨元年(670年),唐朝派高侃、李谨行率偏师前往辽东平叛。经过四年的战争,才最终平定了高句丽遗民叛乱。唐上元元年(674年)正月,唐朝派刘仁轨为鸡林道大总管,率军南伐新罗。在累战不利的情况下,新罗王金法敏被迫遣使入朝谢罪。唐朝既往不咎“复法敏官爵”。唐上元三年(676年)二月,又正式将安东都护府治所迁往辽东故城(即今辽宁辽阳)。

安都都护府西迁,唐军回撤

唐朝战胜新罗,为什么还要将都护府北迁呢?这应与两国在半岛的实力消长有关。虽然唐朝整体国力远胜新罗,但随着吐蕃在西南的崛起,唐廷已经不能全力经营半岛。是时,吐蕃“尽收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东与凉、松、茂、等州相接,南至婆罗门,西又攻陷龟兹、疏勒等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余里,自汉、魏已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

就在都护府迁离平壤的次年,“仪凤二年(677年),以吐蕃入寇,命仁轨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将刘仁轨调往西线以防御吐蕃。唐倾力与吐蕃交战,对东境自然采取守势,不愿与新罗在半岛长期对峙,空耗人力、物力。因此,在新罗称臣谢罪的有利条件下,将都护府迁离平壤,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671年平叛,677年撤军,一共3年。


江南史话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高句丽被灭后,原有5部、176城、69.7万多户,设为9都督府、42州、100县,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以统辖,任命有功的首领担任都督、刺史、县令,与汉官一起管理;任命右威卫大将军、平阳郡公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统兵2万人镇抚。

一、高句丽民众的反叛

总章二年(670年)四月,高宗下令将高句丽3.82万户(一作3万人)迁移到长江、淮河以南,以及山南道(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包括今湖北、湖南、四川、重庆、河南、陕西、甘肃的各一部分)、京西(长安以西)各州中空旷之地,而贫弱的高句丽百姓留在原地。

但是,高句丽余部仍然不断逃亡和反抗,唐朝也不断镇压。咸享二年(671年)七月,高侃在安市城击败高句丽余众。咸享三年十二月,高侃又在白水山打败高句丽余众。新罗派兵来救高句丽余众,被高侃击败。咸亨四年闰五月,燕山道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李谨行在瓠芦河(当在南句丽南界、新罗七重城以北)以西大败高句丽反抗者,俘虏数千人,其他高句丽人都逃奔到新罗。

当时,李谨行的妻子刘氏留在伐奴城,高句丽遗民领靺鞨兵来攻城,刘氏穿甲率众守城,过了很久,攻城者才退去。高宗嘉奖她的功劳,封她为燕国夫人。



仪凤二年(677年),高宗不得不派右卫大将军、卞国公泉男生前往辽东安抚高句丽遗民,并设置州县,招流民,平赋役,取消劳役,高句丽遗民才安定下来。

二、安东都护府的四次迁移

《旧唐书》、《新唐书》本传都记载薛仁贵在担任安东都护时能够“抚恤孤老,有干能者,随才任使,忠孝节义,咸加旌表,高丽士众莫不欣然慕化”。

即使如此,高句丽遗民仍有人不断反抗,安东都护府不得不迁移。

就在薛仁贵担任都护时,该府两次迁移:第一次,于上元三年(676年)二月,从平壤城迁到辽东故城(今辽宁辽阳市旧城区)。同时,该府所有汉官全部取消。熊津都督府迁徙到建安故城(今辽宁盖州市东北15里青石关堡高丽城村东石城山山城)。百济户口起初迁徙到徐、兖等州的,都搬回建安。



安东都护府的第二次迁移,于仪凤二年(677年)二月,从辽东故城迁到新城(今辽宁抚顺高尔山山城)。同月,高宗任命工部尚书高臧为辽东州都督,封朝鲜王,派遣他回辽东,安辑高句丽余众。

高句丽原先在各州的人,都可以与高臧一起回去。高宗又任命司农卿扶馀隆为熊津都督,封带方王,也派他回去安辑百济余众。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把安东都护府迁移到新城,以便统辖高句丽和百济遗民。

当时百济荒凉、残破,让扶馀隆侨居高句丽境内。高臧回到辽东以后,密谋反叛,秘密与靺鞨联系,被高宗召回朝,流放邛州而死。高宗下令把高句丽遗民分散迁徙到河南、陇右各州,但穷人可以留在新城附近。可惜移民人数史书失载。

而高句丽原有各城都陷没于新罗,遗民分散逃奔靺鞨或突厥。扶馀隆也不敢回百济故地。这样,高氏、扶馀氏两大王族便灭亡了。



安东都护府的第三次迁移,于开元二年(714年)从新城迁到平州(今河北卢龙)。

安东都护府的第四次迁移,于天宝二年(743年)从平州迁回辽西郡故城(今辽宁义县王民屯)。

最后,安东都护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被撤销了。其下辖地并入渤海国和卢龙节度使。而早在安东都护府裁撤前,“海东盛国”渤海国在东北地区崛起了!

而随着安东都护府的撤销,标志着唐朝在朝鲜半岛的驻军史正式结束。这距离安东都护府设立,唐朝正式在朝鲜半岛驻军过去了94年。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