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灭朝鲜,为何比打匈奴还费劲?

小小嬴政


这个问题有瑕疵。

汉灭朝鲜之战,虽然有点小挫折,但远远称不上“异常艰难”,更谈不上比打匈奴费劲。进攻朝鲜的部队只是汉军的偏师,并非最精锐的主力,战场指挥员也不是第一流的战将。更重要的是,没有明确陆军与海军统一指挥的问题,致使陆军与海军各自作战,互相拆台,延误战机。

下面,我来说说朝鲜之战的大略过程。

第一阶段:杨仆轻敌,首战遇挫。

朝鲜之战的诱因,是大汉使者涉何在出使朝鲜过程中,擅杀裨王;朝鲜国王卫右渠发兵辽东,击杀涉何。小小朝鲜竟敢太岁头上动土,汉武帝刘彻大怒,决定东征朝鲜。

元封二年(前109年)秋季,刘彻将全国被判死罪的囚犯赦免,编入远征军。曾在南越战场与东越战场立下战功的楼船将军杨仆,担任远征军的海军统帅,率领庞大的战船,下辖五万名士兵,从齐地出发,出渤海,直趋朝鲜。

陆军统帅由左将军荀彘担任,从辽东出发,进逼浿水。

汉朝的水上力量十分强大,杨仆的海军进攻朝鲜,创下中国军事史上远距离跨海作战的先例。楼船将军杨仆立功心切,带领七千人的先头部队,率先登陆,进逼王险城(平壤),可是他确实低估了朝鲜的军事力量。朝鲜军队出城迎战,杨仆被打得大败,他的七千名士兵很快就溃散了,逃窜到山林中。杨仆发现自己快成为光杆司令了,也只好逃入山中,躲了十几天,才慢慢找回失散的部队。

陆路的进展也很不顺利,左将军荀彘率由辽东士兵为主力的汉军先锋,挺进到浿水以西,与驻守在此的朝鲜军队交战。但是师出不利,出现不少逃兵,进攻也遭遇挫折。

第二阶段:互不信任,和谈告吹

汉武帝是做两手准备的,一方面从海、陆两路压迫朝鲜,另一方面也积极谋求外交解决。

在杨仆与荀彘先后吃败仗的情况下,汉朝特使卫山抵达王险城,与朝鲜国王卫右渠会晤。

卫右渠深知两国实力相差悬殊,对抗并非上策。卫山持着皇帝的信印符节前来,他马上表示愿意投降。为了谢罪,卫右渠准备了五千匹上好的马作为呈献给皇帝的礼物,同时遣朝鲜太子入中国朝见汉武帝,并派一万名官兵随行。到了浿水东岸时,左将军荀彘担心朝鲜诈降,要求朝方一万名官兵放下武器渡河,他对朝鲜太子说:“现在你们已经投降,不宜携带武器。”朝鲜太子心生狐疑,担心一旦放下武器,卫山与荀彘将利用这个机会屠杀朝鲜人,便拒绝汉方的要求。

双方在是否携带武器一事上相持不下,相互间不信任。朝鲜太子愤而返回王险城,投降一事便这样不了了之。和局不成,双方只好继续兵戎相见,在战场上一分高下了。

第三阶段:兵围王险城,两大将领相互拆台

左将军荀彘在兵力得到补充后,继续对浿水一线发动进攻,终于凭借优势兵力突破朝鲜军队的防线,挺进到首都王险城。此时,楼船将军杨仆的五万名海军士兵也完成登陆,与荀彘兵团合围王险城。

汉军的指挥中枢的缺点暴露出来了。武帝任命荀彘为远征军陆军统帅,杨仆为远征军海军统帅,相互不受对方节制,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挥系统,这导致了前线协同进攻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荀彘从西北方向进攻王险城,杨仆则从南面进攻。杨仆主张与朝鲜政府和谈,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他频繁派出使者进王险城,与卫右渠谈判,想抢得首功。荀彘则是主战派将领,凭借燕、代的悍兵,对王险城展开一波接一波的猛烈进攻,然而进展迟缓。荀彘屡屡要求杨仆兵团配合攻城,杨仆每次都答应了,但荀彘发起总攻时,他还是按兵不动。

杨仆之所以屡屡毁约,是因为朝鲜国王卫右渠秘密派出使者,诈称要投降。杨仆自以为胜券在握,坐等卫右渠将王险城拱手相让,好抢下朝鲜之战的首功。

其实,卫右渠根本就不打算投降,只是以派出使者,羁縻杨仆,耍了一个计谋罢了,同时还离间两位汉军主将。有一次,荀彘也派出使者,以强硬的态度,要求卫右渠投降,卫右渠故意说:“我打算向杨仆将军投降。”

两位大将相互拆台,导致王险城久攻不下。

第四阶段:荀彘总揽兵权,朝鲜投降

这件事让汉武帝很不高兴。他派济南太守公孙遂前往朝鲜,调查两位大将失和的原因。临行前,皇帝密授公孙遂“有便宜得以从事”,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有当机立断的权力,不必事先请示朝廷。

公孙遂到了左将军荀彘军中,荀彘抱怨说:“王险城这么久攻不下来,都是因为杨仆每次到了约定总攻日期,总是按兵不动。”荀彘还认为,杨仆私下里跟卫右渠频繁往来,而卫右渠又没有投降的迹象,他怀疑杨仆有叛反的可能,并告诫公孙遂:“现在如果不把杨仆抓起来,恐怕会酿成大害。”

公孙遂听了荀彘的话后,觉得有道理,便以符节召楼船将军杨仆到左将军营中。杨仆刚入左将军帐中,立即将逮捕,他的五万名军队也被荀彘所吞并。

荀彘吞并了杨仆的兵团之后,实力大增,重新发动对王险城的进攻。在十万汉军的猛攻之下,王险城的沦陷只是时间问题。


朝鲜的宰相路人以及官员韩陶、尼溪相参、王唊等私下商议,王险城已经危在旦夕,国王卫右渠又拒绝投降,这样只能是死路一条。路人、韩陶、王唊三人逃出王险城,向荀彘投降,而尼溪相参则留了下来。他试图保全王险城,避免军民更大的伤亡。

尼溪相参收买了部分王宫中的近卫军,又派出刺客潜入宫中,将国王卫右渠刺死,控制王宫,然后打开城门,向荀彘投降。至此,卫氏朝鲜灭亡。其土地被并入汉的版图,分置为四郡:乐浪郡、临屯郡、玄菟郡、真番郡。

朝鲜战争虽然打得不算艰难,却暴露出汉军的许多问题。在这场战争中,汉军缺乏统一的指挥系统,导致海/陆军统帅前线争功,相互拆台,不能协同作战。海军统帅杨仆被莫名其妙解职,战后陆军统帅荀彘被莫名其妙诛杀。汉武帝派去的使者卫山、公孙遂最终都因为办事不力被诛杀。这种混乱不清的惩罚机制,让人直呼看不懂。朝鲜之战是汉武帝时代战争的转折点,在此之后,汉军开始全面走下坡路了。


回望五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守护大中华纵横捭阖的血脉精魂。欢迎关注“君山话史”。


君山话史


费劲不费劲,其实问题出在前线作战指挥上。并非像打匈奴一样费劲。
先说汉朝和朝鲜关系演变。
汉惠帝元年时(公元前194年),燕国难民卫满偷袭朝鲜王险城(今平壤),自立为王,后人称为卫氏朝鲜。 本来在汉惠帝时,曾通过辽东太守即约卫满为汉之外臣,约定卫氏朝鲜应遵守:“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诸蛮夷君长欲入见天子,勿得禁止”。
后期,卫氏朝鲜趁汉朝无暇顾及,趁机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打压阻隔吞并周围小国与汉往来。到公元前161年,也就是汉文帝时期,卫满之子卫蒙接替其位,在位三十余年,此时,汉朝正值文景之治,朝鲜也算安分守己,与汉朝相安无事。
公元前129年,卫满之孙卫右渠成为朝鲜王,此时,汉朝正是武帝时期,东北亚局势开始动荡,也是中国武力与文化向外拓展的时代。据《史记.朝鲜列传.第五十五》记载,后来因朝鲜以兵力侵略其旁之真番等小邦,而众多小邦国打算入汉朝拜见天子,卫氏朝鲜又加以“阻隔不通”,汉朝天子派使臣往谕,右渠王又不肯奉诏,导致汉武帝决心动用楼船等大军讨伐朝鲜,汉朝与卫氏朝鲜关系完全破裂。
再说武帝对朝鲜用兵情况。
元封二年秋,汉武帝召集众臣,决定派海陆军联合征讨卫氏朝鲜。汉军东征的陆军指挥官为左将军荀彘,海军指挥官是楼船将军杨仆。陆军辽东出发,跨鸭绿江,直击浿水;海军山东出发,横跨渤海,朝鲜登陆。
此役,海陆两军配合并不默契,海军先抵达朝鲜,7000士兵在大同江入海口登陆,而陆军主力部队数万人还未渡河。卫右渠发现海军部队人少,立即发起突击,将汉朝海军楼船部队打散,杨仆花费十几天才将散乱士兵集结起来。陆军数万人在浿水则遇到朝鲜顽强抵抗,进展缓慢。
这时,汉朝派出了外交官卫山到朝鲜谈判,卫右渠表示顺服,双方达成一致:卫氏朝鲜遣太子到长安道歉;献上五千马匹作为赔礼;为汉朝军队供应军粮。两军后来实施停战。
事情并没有按照约定发展,问题出在朝鲜太子身上,他本来要去长安道歉,结果到了汉朝边界,他要带着一万多全副武装的卫兵去,这自然被使臣卫山所拒绝,汉朝完全可以保证其人身安全,没曾想这太子以此为由拒绝了,不相信汉朝,掉头回国了。
双方战事再起。荀彘的陆军突破朝鲜防守的浿水,推进至朝鲜王险城西北,杨仆的海军也推进至王险城南门,两军将朝鲜王城团团包围。
就在这大好形势下,汉朝海陆两军指挥官在指挥策略上发生分歧,荀彘主张强攻一举拿下,杨仆主张劝降。而武帝在派出二人时并没有指定最高指挥官,导致二人意见僵持不下,被朝鲜所利用。后来,朝鲜王险城内派出使节,和杨仆去谈条件,故意拖延时间,却迟迟不做决断。荀彘想去强攻,杨仆也不配合。荀彘要和朝鲜谈判,对方也置之不理,只和杨仆去谈判,这让荀彘起了疑心。
武帝觉得这场战争拖得太久了,就派了个大臣公孙遂来督战。荀彘趁机打起了小报告,说杨仆和朝鲜有来往勾结,会加害他们,公孙遂信以为真,就召杨仆前来,趁机将其拿下,押回了长安。荀彘取得了全部指挥权后,就集中围攻朝鲜王城,结果王险城内乱,多位大臣投降汉军,朝鲜王卫右渠也被手下政变的大臣杀死。最终,汉军杀入城内,官民纷纷投降。这样立国87年的卫氏朝鲜宣告灭亡。
卫氏朝鲜被灭后,汉武帝将其划分为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号称"汉四郡"归汉朝中央政府管辖之下,分设太守及郡县,郡设都尉县设县令。两级官员及其随从,均由中央派往。




史说新传


这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汉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以著名的“涉何事件”为契机,发动五万大军,到第二年夏天,仅仅不到一年时间,攻破王俭城,灭掉了卫氏朝鲜。汉武帝在卫满朝鲜故地,设立乐浪等四个郡,中原王朝对这里的治理,维持数百年之久。

西汉初年,汉朝辽东太守对卫满朝鲜提出要求:

“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诸蛮夷君长欲人见天子,勿得禁止。”然而当时的卫满朝鲜,凭借着自己的国力到处征战,成为了当时的海东大国。

按道理来说,以汉朝强悍的国力,灭掉区区的卫满朝鲜不在话下。然而事实上,为了灭掉卫满朝鲜汉朝损失惨重,前后一共五位指挥官,有四个死在了战场上,仅剩的一个人被贬为平民。

一场著名的战役非但没有功臣,反而出现了许多的罪臣,这是非常罕见的。对于汉朝来说,对付匈奴需要大量的投入是非常正常的,然而按照卫满朝鲜的实力竟然也让汉朝如此费尽心思,那就很不正常了。

从汉朝开始,朝鲜半岛北部一直归属于中原王朝,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单纯的游牧民族并不难对付,难以抵抗的是农牧兼有的势力。匈奴、突厥、鲜卑,比后来的金朝、契丹、高句丽、满清要容易对付太多。


澹奕


历史渊源和威胁性不一样。

对汉朝而言匈奴是世敌,是威胁汉朝存在的外患,另外还是屈辱的代名词,所以从刘邦建立汉朝起,到汉武帝前期为止都是隐忍待发,积蓄力量的准备期,之后强大的汉朝在汉武帝的带领下集全国之力来对抗匈奴,因此对汉朝而言对外作战的重心是匈奴。

卫氏朝鲜对汉朝而言说是番外之臣也不为过,它们的建立者和统治者基本上都来自古中国,一直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和中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不过到了汉武帝时期因为一些原因才导致汉武帝决定将其纳入中华版图,对此汉武帝并没有特别将其放在心上,比如对世敌匈奴,汉武帝派遣的都是国之精锐,而对卫氏朝鲜汉武帝派遣的居然是囚徒组成的军队,就这样也很轻松的将卫氏朝鲜灭掉,将朝鲜半岛北部纳入中华版图,然后设置汉四郡。

另外题主所言汉灭朝鲜比打匈奴还费劲,这个真不知道题主是从哪里看到的,一个是举全国之力还输输赢赢,另外一个只派遣了一些不是正规军的军队就将卫氏朝鲜灭掉,难和易还有疑问么?说白了汉朝真的没将卫氏朝鲜放在眼里而已,匈奴威胁影响着汉朝的生死存亡,汉朝严阵以待,卫氏朝鲜只是汉朝闲来无事随手收拾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