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唐、元、清这样疆域辽阔实力强大的王朝没能把朝鲜半岛完全纳入中国版图?

墨台明月


任何作战都需要成本,除了那些雄才大略的君主尚有天下一统,化四海为一家的情怀之外,大多数君主对外作战基本就遵循两个原则:1、有利可图;2,守边卫国。

中原王朝传统上是农业帝国,对于适合耕种的土地有着天然的追求。在王朝势力强大时,几乎把东亚区域内所有在400毫米等降雨量以上的地区全都拿下来了。在史书上经常会有东至蓬莱,西涉流沙,南及沧海,北达大漠,反正就是四合之内,只此一家的意思。

可是在东北往东,还有一片大约20多万平方公里,后来我们叫做朝鲜半岛的土地,一直游离在中原王朝势力范围之外。这是为什么原因呢?

(卫满朝鲜国土面积不小)

按照之前说的中原王朝占领土地的要求,朝鲜半岛的土地质量确实难称上乘。绕是如此,在商王朝晚期,箕子就带着不愿意服从周人的殷商遗民前往辽东。由于当地土著还没有开化,这些从中原来的人都被作为最有学识的人,被土著顶礼膜拜,于是他们就在朝鲜半岛北部建立了箕子朝鲜的国家。

不过这个国家由于孤悬在外,缺少与中原文明地域的文化交流,文明发展程度很低,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时还是尚未开化土著部落制国家。秦朝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南伐百越的事都要比朝鲜半岛重要的多。

燕王卢绾叛汉,汉高祖带领大军平叛,卢绾打不过,就带着几千人亡入大漠。卢绾手下有一个叫做卫满的将领。他带着1000多人向东逃到了朝鲜地界。箕子朝鲜的国王名叫箕准,竟然无法击败卫满,被赶到半岛南方去了。

卫氏朝鲜原本对汉朝采取事大原则,可后来随着国势强大,萌生了独立的想法,不把刚刚封禅泰山的汉武帝放在眼里,屡屡制造事端。汉武帝于是派遣楼船将军杨仆攻灭卫氏朝鲜,在半岛上设置了乐浪、玄菟等四个郡,从国内移民过去,将半岛中国化。

如今朝鲜半岛北部发现了六座规模较大的汉式城址土城,是当时的郡县治城。其中,位于平壤市南郊大同江南岸的土城里土城,就是公元前2世纪至3世纪汉代的乐浪郡治所。城市的城墙大多为夯土筑成,周长约2400米,面积约31万平方米。

半岛南部与北部地区完全不同,当时并未进入汉王朝的统治范围之内,汉王朝的势力范围也没有达到这里,三韩诸国在政治上与汉王朝没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文献也少有记载。秦汉时代,半岛南部正处于由氏族社会向国家演进的时期,来自先秦与汉代的移民大量参与到了这一进程之中。
(西汉武帝是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两汉之际,东北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高句丽地域政权,在辽宁以北地区发展势力。直到汉末三国时,中原大乱,高句丽趁机南下,占领了汉四郡的土地,中原势力最后回迁到辽东。高句丽一开始还向辽东的公孙渊表示臣服,后来司马懿征辽东后,为了将辽东地区永绝叛乱后患,内迁汉民4万户。高句丽进入了一片权力真空地带,很快就占领了辽东、朝鲜半岛北部、吉林一带,成为东北地区强权。

三国之后虽然也有几次征讨辽东的军事举措,但是辽东地区已经不再为汉地所有,魏兵一撤,高句丽人重又占据辽东。到西晋灭亡,东北鲜卑人入关,高句丽更是没了管制,开始大量圈地,终于在魏晋南北朝时形成了东北地区的霸权国家,效仿起中原王朝,强迫附近国家和部族进贡称藩。他们甚至还有野心干涉中原战事,收留中原叛将。

高句丽渐起的野心,以及他所占据的辽东、辽西故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很容易使一个势力坐大。因此隋唐三代皇帝,都持续不断对高句丽用兵。相比于游牧民族一战而定天下,东北地区的高句丽的战争潜力强大,中原王朝花费了半个世纪,才在高句丽出现内讧的情形下果断出兵灭掉的。


(唐朝收服朝鲜半岛)

高句丽灭亡后,唐朝一度收复了汉朝故地,并且在朝鲜故地设置了安东都护府、熊津都督府进行管辖。然而,半岛由于失去王化太久,已经形成了地域、民族认同,新罗逐渐蚕食唐朝的领土。唐朝意识到用偏师经略的办法是不能制服新罗的,而唐朝当时的战略重心已经转移到了西线,吐蕃成为其主要对手,刘仁轨、薛仁贵、李谨行等东征主帅全部调到西部防备吐蕃,唐朝很难再派出主力大军东讨新罗。因此,面对新罗的谢罪请求,唐朝自然也乐于接受,重新接纳新罗作为自己的藩属国。

由于唐朝已经占领辽东、辽西,朝鲜半岛缺少进攻中原的跳板,而且后来在东北地区又兴起了号称“海东盛国”的渤海国,唐朝西部危机重重,无法再应付东北边事。因此,尽管据有辽东,唐朝却难以在辽东再行王化,改土归流。唐朝的河北地区,甚至都因此沾染了胡人的习气。

此后,中原王朝有契丹、女真、大元、大明、大清,国力累世强盛,朝鲜半岛上的王氏高丽、李氏朝鲜都不敢再对辽东起觊觎之心。在中原王朝内乱时,他们趁机从大同江流域往北进展,一直到达鸭绿江流域。一旦收到中原王朝的警告信,他们立刻就派遣使者表示认罪。伸手不打笑脸人,中原王朝地大物博,也不在意一个东北半岛边上的弹丸之地。只要朝鲜半岛的政权没有掌握辽西、辽东,对中原就不会构成威胁。因此,中原王朝也比较少关注朝鲜半岛的事。

(高丽王朝的疆域只在大同江以南)

清朝入关前曾两次攻破朝鲜都城,但是只满足于朝鲜称藩,进贡财物。朝鲜半岛,虽然号称“小中华”,但是已经形成了特有的民族心理,清朝要想直接统治,会费很大的心思,远不如扶持代理人统治实惠的多。

朝鲜半岛在历史上,能够从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内脱颖而出,实现独立的地位,与朝鲜半岛的人们坚韧不拔的个性,国小却坚的品格分不开,也与朝鲜半岛早就形成了农耕文化有关。与越南类似,他们都是建立了政府管理体系的朝廷,不是游牧民族那种逐水草而居的秉性,中原王朝要想恢复对那里的统治,少不得一番动作。直到明朝,在云南、贵州,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改土归流。到了清朝,云南南部还有很多土司没有改土归流,后来因这原因在清末,都让英国人给占走了。

(中原王朝满足于控制辽东、辽西)

国内的土地还没开发好,对于一个边缘地带的半岛势力,中原王朝的皇帝们实在提不起兴致。


而知而行的历史


早在周朝,朝鲜半岛就是中国领土,分封土地时是萁子的领地。西汉时,前109年汉武帝在那里设置玄菟、乐浪、真番、临屯四郡。东汉时迫于灭貊、马韩的压力,放弃了玄菟郡的全部和乐浪郡的一部分,辖境内缩。东汉末公孙氏占据乐浪郡,向南发展并设置了带方郡(治今朝鲜黄海北道沙里院之南)。公孙氏和后来的曹魏、西晋还基本上控制了今朝鲜北部北大峰山脉以东地区。不久,高句丽崛起,日益强大,到西晋末年完全占据了乐浪郡,同时南方的马韩政权也吞并了带方郡。中原王朝在朝鲜半岛设置正式政区的历史从此结束。高句丽继续向西侵夺属于前燕、后燕的辽东、玄菟二郡(时玄菟郡迁治今沈阳市东),404年还从北魏手中夺取了辽水以东之地,427年它迁都今朝鲜平壤,中原王朝与高句丽划辽水而治.隋炀帝三征高丽没有恢复中原王朝在辽东的统治.668年,唐与新罗联军攻击高句丽,大战一月,唐高宗终于完成了太宗遗愿,灭亡高句丽,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下辖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不过至676年,唐军就被迫撤出朝鲜,安东都护府治所也迁移至辽东(今辽阳).边疆政权渤海兴起占领今中国东北北部、朝鲜北部和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后为辽所灭.辽的疆域也扩展到朝鲜北部.取代辽的金也沿袭了辽在朝鲜东北的疆域.蒙古(元)强大起来,拥有朝鲜半岛东北部,王氏高丽成为元朝附庸.明太祖朱元璋将朝鲜列为永不征讨之国,正式以鸭绿江作为边界。此后中朝一直以鸭绿江为界.


武穆后裔岳明扬


朝贡体系的“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决定了不会用兵征服周遭已经臣服的蛮夷。


草民879


儒家思想为正统,只要番邦属国当政者愿意臣服、归顺、纳贡……中原王朝的皇帝是不会为难他们的。

朝鲜半岛是大体上是听话的。

在隋唐时期一段时间高句丽不听话了,所以隋炀帝、唐太宗收拾了一番,七世纪被唐朝和新罗联军所灭。


鸟言夷面


中华朝贡体系不以武力而靠骄傲的文化力量维系!此外,朝鲜高海拔被认为是不毛之地夷狄所在,故不屑于占领!再者对方一般都乖乖臣服!具体朝代又有具体的原因。


漫步世界历史


朝鲜一个半岛地形,三面环海,造船业自然也不会差到哪去,等攻打到他的复地的时候, 他完全可以退居海上,等待合适的时机进行反攻。而中原地区距离太远,往往会由于后勤补给跟不上最终都在朝鲜半岛吃了败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