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你觀察得到是事實嗎?5種情形讓你分辨評論和事實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必不可少的技能,好的溝通可以促進人們的關係,不良的溝通方式則會彼此傷害彼此。溝通都是從觀察開始的,《非暴力的溝通》告訴你怎樣說出你的觀察。

《非暴力溝通》你觀察得到是事實嗎?5種情形讓你分辨評論和事實


我們腦海裡印象最深的,往往是那些痛苦的、悲傷的等負面情緒。如果不把觀察到的事實和評論區分開來,那麼人們將傾向於聽到批評的內容,那麼怎樣說出我觀察到的事實呢?

怎樣說出我觀察到的事實,關鍵在於區分觀察和評論

很多人認為把觀察到的事實說出來很容易。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因為大多數人說出來的往往是評論,而不是觀察到的事實。

《非暴力溝通》你觀察得到是事實嗎?5種情形讓你分辨評論和事實


例如,在上學時我們都曾聽過,校長在臺上的講話。如果讓我們來說出觀察到的事實,該怎麼說呢?

有一個同學說:“楊校長人太悶了。”

這是說校長的講話內容太悶,只是評論並沒有把他觀察的事實說出來。

又一個同學說了:“楊校長太囉嗦了。”

這是說校長講的話太多了,導致人們不耐煩了。是在校長說話這件事上的評論,不是事實。

還有一個同學說:“楊校長每次講話都在30分鐘以上,每次講的話題都差不多。”

這位同學沒有任何評論,把他觀察到的事實說出來了。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經說過,“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所以說把觀察到的事實說出來的關鍵,就在於區分觀察和評論。

《非暴力溝通》你觀察得到是事實嗎?5種情形讓你分辨評論和事實


那麼怎麼區分觀察與評論呢?

作者在書中給出了幾種常用的場景。在這種幾種場景裡,我們容易把觀察和評論搞混。

1.把對他人的推測當成唯一可能。

例如,他無法完成這個項目,真實的結果是他不一定無法完成這個項目。要把觀察和評論區分開來,我認為他無法完成這個項目,或者是他曾經說:“我無法完成這個項目。”

2.把你預測到的當做事實。

比如說,如果你不吃早飯,你就會得胃病。這就是把你觀測的東西當做事實,並不是說你不吃早飯就一定會得胃病。只是因為經常不吃早飯,容易得胃病。把觀察和評論分開來說,如果你一直不吃早飯,我擔心你的胃會受不了。

3.說話缺乏依據。

比如說,他家裡很有錢。這句話沒有依據,他家怎麼有錢了?你是怎麼看出來的?這些事實都沒有交代,只是簡單的評論。事實應該怎麼說呢?他身上的衣服沒有低於1000塊錢的。

4.在評論他人時,把評論當做事實。

比如說,小明學習很好,學習很好,這只是大多數人對小明的評論,如果把這個當做評論是沒有說服力的。如果說,小明每次期末考試都在前三名。只有把這個事實說出來,人們自然就會自己得出結論,小明學習很好。

5.在使用形容詞和副詞時,把評論當做事實。

“這本書很無聊”,你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就是在評論,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相同的人對同一個事物會有不同的見解。而把評論和事實分開來說就是,“這本書完全無法吸引我,看起來很無聊。”

《非暴力溝通》你觀察得到是事實嗎?5種情形讓你分辨評論和事實


以上只是幾種常見的情形,還有很多情形,我們會把觀察和評論混淆。

表達觀察結果經常用什麼詞呢?看一下這些觀察到的事實,“我不記得你曾給我打過電話,我看你給別人打電話,每次都要通話半小時以上,都顧不上吃飯了。”

而評論是怎麼說呢?“你從不給我打電話。你總是顧不上吃飯”,這些就是評論。

所以你在說“總是”、“經常”、“從不”、這種帶有極端的詞的時候,就要當心了,你很可能這時就把觀察和評論混淆了。

《非暴力溝通》你觀察得到是事實嗎?5種情形讓你分辨評論和事實


非暴力的溝通並不是要我們只講事實,不說評論,而是要教你一定要把這兩個東西區分開來,這樣就不會誤導別人,把你的評論當做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