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你观察得到是事实吗?5种情形让你分辨评论和事实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必不可少的技能,好的沟通可以促进人们的关系,不良的沟通方式则会彼此伤害彼此。沟通都是从观察开始的,《非暴力的沟通》告诉你怎样说出你的观察。

《非暴力沟通》你观察得到是事实吗?5种情形让你分辨评论和事实


我们脑海里印象最深的,往往是那些痛苦的、悲伤的等负面情绪。如果不把观察到的事实和评论区分开来,那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的内容,那么怎样说出我观察到的事实呢?

怎样说出我观察到的事实,关键在于区分观察和评论

很多人认为把观察到的事实说出来很容易。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大多数人说出来的往往是评论,而不是观察到的事实。

《非暴力沟通》你观察得到是事实吗?5种情形让你分辨评论和事实


例如,在上学时我们都曾听过,校长在台上的讲话。如果让我们来说出观察到的事实,该怎么说呢?

有一个同学说:“杨校长人太闷了。”

这是说校长的讲话内容太闷,只是评论并没有把他观察的事实说出来。

又一个同学说了:“杨校长太啰嗦了。”

这是说校长讲的话太多了,导致人们不耐烦了。是在校长说话这件事上的评论,不是事实。

还有一个同学说:“杨校长每次讲话都在30分钟以上,每次讲的话题都差不多。”

这位同学没有任何评论,把他观察到的事实说出来了。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所以说把观察到的事实说出来的关键,就在于区分观察和评论。

《非暴力沟通》你观察得到是事实吗?5种情形让你分辨评论和事实


那么怎么区分观察与评论呢?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几种常用的场景。在这种几种场景里,我们容易把观察和评论搞混。

1.把对他人的推测当成唯一可能。

例如,他无法完成这个项目,真实的结果是他不一定无法完成这个项目。要把观察和评论区分开来,我认为他无法完成这个项目,或者是他曾经说:“我无法完成这个项目。”

2.把你预测到的当做事实。

比如说,如果你不吃早饭,你就会得胃病。这就是把你观测的东西当做事实,并不是说你不吃早饭就一定会得胃病。只是因为经常不吃早饭,容易得胃病。把观察和评论分开来说,如果你一直不吃早饭,我担心你的胃会受不了。

3.说话缺乏依据。

比如说,他家里很有钱。这句话没有依据,他家怎么有钱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些事实都没有交代,只是简单的评论。事实应该怎么说呢?他身上的衣服没有低于1000块钱的。

4.在评论他人时,把评论当做事实。

比如说,小明学习很好,学习很好,这只是大多数人对小明的评论,如果把这个当做评论是没有说服力的。如果说,小明每次期末考试都在前三名。只有把这个事实说出来,人们自然就会自己得出结论,小明学习很好。

5.在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时,把评论当做事实。

“这本书很无聊”,你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就是在评论,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同的人对同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见解。而把评论和事实分开来说就是,“这本书完全无法吸引我,看起来很无聊。”

《非暴力沟通》你观察得到是事实吗?5种情形让你分辨评论和事实


以上只是几种常见的情形,还有很多情形,我们会把观察和评论混淆。

表达观察结果经常用什么词呢?看一下这些观察到的事实,“我不记得你曾给我打过电话,我看你给别人打电话,每次都要通话半小时以上,都顾不上吃饭了。”

而评论是怎么说呢?“你从不给我打电话。你总是顾不上吃饭”,这些就是评论。

所以你在说“总是”、“经常”、“从不”、这种带有极端的词的时候,就要当心了,你很可能这时就把观察和评论混淆了。

《非暴力沟通》你观察得到是事实吗?5种情形让你分辨评论和事实


非暴力的沟通并不是要我们只讲事实,不说评论,而是要教你一定要把这两个东西区分开来,这样就不会误导别人,把你的评论当做事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