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人獲得“南嶽區十佳採茶能手”榮譽稱號。
紅網時刻衡陽4月26日訊(記者 石珊 通訊員 文蘭 胡中奇 攝影 劉建平)天下五嶽,唯有南嶽產茶,八百里南嶽出好茶。為進一步提高茶農採摘技能,達到茶園增產、茶企增效、茶農(貧困戶)增收的目的,4月26日上午,“氤氳南嶽雲霧茶 指尖比拼誰為佳”南嶽採茶能手大比武活動在南嶽區“十里茶鄉”拉開序幕。
活動在騰訊看點、南嶽旅遊抖音和微信公眾號進行同步直播,南嶽區副區長徐紅松化身主播為南嶽雲霧茶代言。
26萬餘人次在線觀看。
這場別開生面、極具特色的茶事活動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聽茶歌、採茶葉、賞茶藝、品茶茗。活動在騰訊看點、南嶽旅遊抖音和微信公眾號進行同步直播,南嶽區副區長徐紅松化身主播為南嶽雲霧茶代言,26萬餘人次在線觀看。
手指如飛 10人獲南嶽區十佳採茶能手
海拔800米處的“十里茶鄉”,空氣中瀰漫著茶香、花香,放眼望處,一壟壟茶園清翠欲滴,讓人心曠神怡。一首悠揚柔情的《八百里南嶽茶飄香》拉開了活動的序幕。裁判員宣佈比賽評分標準,按照“一芽二葉”的標準採摘,限時40分鐘,按採摘的鮮葉質量和重量指標進行評比。
隨著裁判員的一聲令下,來自南嶽區石山茶場、西嶺有機茶業、凰菊茶業等十支茶企、茶場的採茶能手們紛紛提著小竹籃,“飛”進了綠意盎然的茶園中。
現場原生態的嶽北山歌、雄壯的鼓聲,讓現場氣氛熱烈而高漲。採茶能手們在茶園中來回奔忙,手指在茶樹上翻飛起舞,茶籃漸漸“綠”了起來,茶香也漸漸濃了起來。他們嫻熟的身姿,在茶山上若隱若現,勾勒出一幅勤勞唯美的田園畫卷。
一家大小其上陣,採茶能手在茶園中來回奔忙,手指在茶樹上翻飛起舞。
南嶽雲霧茶在南嶽區發揮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此次比賽,還特別組織了鄉村振興代表隊和脫貧攻堅代表隊。
一番角逐後,石山茶場代表隊的黃豔萍、劉菊香、李媛珍、胡佳慧,西嶺有機茶業代表隊的陳蓮英、李友連,脫貧致富代表隊的王志新,凰菊茶業代表隊的胡秀連,鄉村振興代表隊的王清梅,岳雲茶業代表隊的李秋連等10人獲得“南嶽區十佳採茶能手”榮譽稱號。
評委老師進行打分。
精彩紛呈 溯源茶文化品茶香
天下五嶽,唯有南嶽產茶。位於“中國茶樹優勢產業帶”和“黃金緯度帶”的南嶽雲霧茶,集禪、壽、茶文化於一身,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品質優良,自唐代以來就被列為貢品。
南嶽雲霧茶因所生長的土壤中富含豐富的有機質,使得“形秀、色綠、味爽、香濃”,位列“中國五大雲霧茶”之一,獲評“中國壽茶之鄉”。
現場,衡陽最美首席茶藝師講述她和南嶽雲霧茶的故事,表演了南嶽雲霧茶的沖泡技巧。
有著20多年做茶經驗的茗匠、職業評茶師曾金生和老匠人胡嶽林在現場表演炒茶工藝。“我從事炒茶已經40年了,這是我們家傳的炒茶手藝。”只見胡嶽林師傅全憑一雙手在光滑的特製鐵鍋中,不斷變換手法炒制。
殺青、揉捻、炒制,沁人的茶香便從鐵鍋中瀰漫開來。胡師傅告訴記者,炒一次茶葉大概需要45分鐘,雖然炒茶過程看似枯燥,但把一件事做好,做到極致,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茶旅融合1523貧困人口從茶產業中獲益
記者在現場看到,茶園裡還安裝了實時監控設備,可以觀察到茶園中的農事活動。“建立質量追朔體系,實現從生產到加工全程監控,確保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南嶽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南嶽區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將茶產業作為南嶽的生態產業、特色優勢產業、脫貧主導產業、鄉村振興產業來重點打造,先後舉辦了中華茶祖節·開山採茶儀式、“祭茶大典”“衡山論茶”等特色活動。
同時,做好茶旅融合,著力打造了“十里茶鄉”茶文化特色品牌,重點打造了龍池村石山觀光茶園、茶文化體驗館和茶業產業扶貧車間。
目前,南嶽區有423戶貧困戶1523人從茶產業中獲益,人平均直接分紅396.25元,部分採摘務工人員月平均收入4000元左右。
省級貧困村壽嶽鄉龍池村貧困戶楊中柱2016年通過茶產業脫貧,他向記者細數著他家現在的幸福生活。“我自己家有4畝多茶園,賣茶葉收入就有1萬多。3月至10月份,我還在蓮塘茶場務工,可增收1萬多元,其他幾個月我在外搞裝修賺錢。區裡還給我家老婆子安排了公益性崗位,在村部煮飯,一個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
內容來源:紅網
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