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呂岱篇(中)——鎮壓士氏家族的交州刺史

三國良將系列之呂岱(中)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呂岱重大事件之四——平定長沙叛亂

上期講到劉備把呂岱支走然後從荊州調集主力部隊猛攻益州,形成了對孫權事實上的欺詐。所以當劉備入主成都之時,孫劉聯盟的關係也降至冰點。

上期筆者提到,呂岱在益州的作用之一很可能是輔助劉備佔領益州部分郡縣,事成之後再與劉備交換荊州的部分地盤。這樣劉備即做到了歸還荊州,又佔領了益州。結果劉備支開呂岱,又讓關羽嚴守邊境,顯然違背了當初讓呂岱帶兩千東吳兵入蜀的初衷,無怪乎孫權暴怒。看在魯肅的份上,孫權最後一次派使者向劉備要求歸還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劉備當然不可能答應。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呂岱篇(中)——鎮壓士氏家族的交州刺史

建安二十年(215),孫權等北方的壓力暫時變小,迅速派呂蒙帶大軍攻入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可能有人懷疑,關羽為什麼沒抵抗,三個郡就這樣拱手讓給了東吳?答案很明顯,兵力不足。關羽鎮守荊州主要就靠江陵、公安兩座要塞,主要應對北方曹操的威脅。劉備入蜀已經使出渾身解數,龐統陣亡,諸葛亮、張飛、趙雲乃至於霍峻、黃忠、魏延當時全都在蜀中,荊州兵也被大批調入蜀地。另一方面東吳顯然也保有剋制,迅速佔領三郡後並未繼續進攻,而是由魯肅領兵一萬前往益陽與關羽對峙。以魯肅頂到面對關羽的前線,顯然孫權也不希望雙方在此時徹底決裂。

當劉備帶領蜀中主力趕回荊州,關羽和魯肅單刀會並未達成共識後,雙方劍拔弩張的形勢卻被曹操給挽救了。恰在此時曹操攻打漢中的消息傳來,劉備只能火速回益州穩定局勢,承認長沙、桂陽兩郡歸屬孫權,而孫權也做出讓步,把零陵還給了劉備,史稱“湘水劃界”。

上面都是戰略層面的較量,讓我們看看呂岱這時在幹什麼。呂岱總督十支部隊跟隨呂蒙攻取長沙三郡,雖然因為當地劉備軍兵力捉襟見肘所以沒發生大戰,但小規模戰鬥還是有的。長沙郡的安成、攸、永新、茶陵四縣一些忠於劉備的官吏先後湧入陰山城,聚集在一起抵抗呂岱,呂岱派兵圍攻,最終迫使城內抵抗力量投降,三郡基本平定。湘水劃界後,孫權留呂岱鎮守長沙。

《三國志·呂岱傳》載:安成長吳碭及中郎將袁龍等首尾關羽,復為反亂。碭據攸縣,龍在醴陵。權遣橫江將軍魯肅攻攸,碭得突走。岱攻醴陵,遂禽斬龍,遷廬陵太守。

雖說孫劉湘水劃界暫時避免了戰爭,但互信關係已經蕩然無存,所以雙方駐守邊界的將士時常發生一些小矛盾,魯肅還是盡力維持著脆弱的聯盟。

相比之下關羽則更加強勢,畢竟長沙、桂陽是在關羽手裡丟的,雖說客觀情況不怪他,但關羽自然對東吳氣憤不已,於是就有了安城縣長吳碭及中郎將袁龍“首尾”關羽的行為發生。到底怎麼個首尾法,細節雖無法查清,可假如關羽平時向魯肅一樣致力於孫劉和平,那吳佔荊州地面上的叛亂絕不會試圖聯絡關羽。所以程度多少不好說,但吳碭、袁龍的叛亂,關羽一定是介入了。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後來孫權抓住關羽沒有放走而是直接殺掉,主動放棄了跟劉備和平的最後一線希望。

且說吳碭佔據攸縣,袁龍在醴陵。孫權派魯肅進攻攸縣,吳碭突圍逃脫;呂岱攻打醴陵,抓獲袁龍並斬殺之。儘管兩地戰況不能完全等量齊觀,但兩名叛首一個逃脫一個擒殺,還是呂岱的戰績更好,呂岱也因此升遷為廬陵太守。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呂岱篇(中)——鎮壓士氏家族的交州刺史


呂岱重大事件之五——出任交州刺史

延康元年(220),呂岱接替步騭擔任交州刺史,這背後的原因與天下大勢緊密相關。

步騭是東吳非常著名的能臣,也是東吳的首任交州刺史。步騭不僅壓制住士燮一族,消滅吳巨、夷廖、錢博等敵對勢力,使東吳在交州站穩腳跟,並且徵募到一支數量可觀的軍隊。這一年曹丕稱帝,東漢帝國滅亡,新生的曹魏帝國有意對外用兵,曹丕迫不及待想要展示自己的權威。而西面的劉備也一直在整軍備戰,要為丟失荊州向孫權復仇。面對陡然上升的軍事壓力,孫權也在擴充軍力,所以將步騭及其手下一萬多人調到長沙佈防。

顯然,作為步騭替代者的呂岱首要任務就是維持住東吳在交州的存在,畢竟漢人王朝在這裡的基礎向來薄弱,呂岱能維持住現有局面就已屬不易。然而呂岱偏偏在這裡搞出了大動靜。

呂岱運氣不錯,剛赴任就有合浦郡高涼縣的山賊首領錢愽主動請降,呂岱順勢任命其為高涼西部都尉。畢竟步騭剛剛帶著一萬多人離開,東吳在交州力量比較空虛,相比于歸降者而言,想要搞事情的人更多。很快鬱林郡的蠻夷發動叛亂圍攻郡縣,被呂岱迅速擊破。另一邊,桂陽郡湞陽縣的賊首王金在與南海郡交界處聚集大量山賊禍亂地方,孫權下詔讓呂岱征討。

《三國志·呂岱傳》載:權又詔岱討之,生縛金,傳送詣都,斬首獲生凡萬餘人。

呂岱擊敗賊軍生擒王金押送至建業,斬首生擒合計一萬多人。史書沒有記載呂岱的兵力,結合步騭相關記載,筆者認為呂岱應當是以少勝多。不論如何解決掉上萬敵人的戰役都算得上重大戰功,於是孫權拜呂岱為安南將軍、假節,封都鄉侯。

接連擺平多支山賊、叛軍,證明了呂岱的軍事能力,看來交州的雜牌勢力無法對呂岱構成威脅。接下來,呂岱將轉守為攻,主動採取措施打擊更重要的對手。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呂岱篇(中)——鎮壓士氏家族的交州刺史


呂岱重大事件之六——分置廣州

所謂更重要的對手,指的便是士燮家族。士燮中平四年(187)起至黃武五年(226)去世,在長達四十年時間裡擔任交趾太守。雖然交州刺史換了一任又一任,但士燮才是交州最有實力的人物。隨著東漢朝廷越來越衰弱,士燮先後上表朝廷讓士家親族多人出任交州的各種要職,其中三個弟弟士壹任合浦太守、士䵋任九真太守、士武任南海太守,加上士燮自己為交趾太守,交州七郡有四郡掌控在士家手中。

劉表雖然對逐鹿中原猶猶豫豫,但對向交州擴張卻動作頻頻,先後上表任命了自己人賴恭為交州刺史、吳巨為蒼梧太守。曹操為阻止劉表而極力拉攏士燮,以朝廷名義封其綏南中郎將,總督交州七郡,同時兼任交趾太守。

這樣交州就出現了雙頭政治,即交州刺史與總督七郡的士燮。流水的刺史鐵打的士燮,不管交州刺史是朝廷的、劉表的、曹操的還是孫權的,他們在交州的權勢都遠比不上士燮。只不過天下局勢三分越來越明朗,荊州被孫權牢牢掌握,切斷了交州與曹魏的實際聯繫,士燮無法再左右逢源,只能名義上服從於孫權。孫權也暫時沒有餘力跟地處偏遠的士燮正面衝突,雙方相安無事。

然而這種脆弱的平衡只是權宜之計不可能長久,打破局面的契機便是士燮的去世。對於士燮筆者還將單獨開篇,這裡就不囉嗦了。

黃武五年(226),九十歲高齡的士燮去世,維持交州地方與東吳政權微妙平衡的關鍵人物不在了,交州各地頓時陷入緊張的氣氛中,山雨欲來風滿樓。

首先採取行動的是孫權。孫權任命士燮之子士徽為安遠將軍、九真太守,以校尉陳時為交趾太守。參照曹魏對待遼東公孫家族,公孫氏三代人連續擔任遼東太守,換來公孫氏名義上的臣服。如今擔任交趾太守長達四十年的士燮屍骨未寒,孫權就把士徽支走,顯然要改變交州由士氏一族把持的局面了。

交州共有七郡,既然孫權擺明要收拾士氏家族,呂岱便順勢上表請求將交州拆分,以海南三郡交趾、九真、日南為交州,將軍戴良為刺史,海東四郡南海、蒼梧、合浦、鬱林為廣州,由呂岱為刺史。這個劃分明顯針對士氏家族,想要把他們分而治之,同時以兩名刺史來加強控制。

士燮在世時最重要的頭銜不是交趾太守,而是“綏南中郎將,董督七郡”,這是曹操以東漢朝廷名義正式任命的頭銜,也是士燮實際掌控交州全境的合法性來源。如今孫權不僅把士徽改成九真太守,連交州都給拆了,等於士氏在交州統治的合法性被連根拔起。

士徽當然無法接受,所以拒絕新任交州刺史戴良赴任,並且陳兵於邊界。這當然早就在孫權與呂岱預料之內,於是呂岱上疏請求帶兵討伐之,旋即帶兵三千渡海南進。前面說過上一位交州刺史步騭領兵萬餘北上長沙,幾年後呂岱要征討士徽這最大的地頭蛇才只能帶三千人,可見步騭抽調走的是主力部隊,當時東吳政權在交州的存在很薄弱,這也是士徽敢於對抗孫權的原因。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呂岱篇(中)——鎮壓士氏家族的交州刺史


呂岱重大事件之七——剷除士徽

當時的兩廣地區屬於基本未開發的偏遠地帶,路上行軍地形複雜速度緩慢,所以呂岱採取渡海上行軍。在路上有部下表示了擔憂:“士徽憑藉家族聲望,州內多有人歸附,此去恐怕不輕鬆啊。”呂岱答道:“如今士徽雖然謀劃叛亂,卻料想不到我軍速度之快,如果我們能攻其不備打他個措手不及,定可一舉成功。反之,如果我們稍有遲疑,正遂了士徽之願使他產生信心,繼而堅守城池,時間久了這七郡的蠻夷部落就會紛紛響應,到時候有再多的計策也沒意義了,拿士徽再也沒有辦法了。”

《三國志·呂岱傳》載:遂行,過合浦,與良俱進。徽聞岱至,果大震怖,不知所出,即率兄弟六人肉袒迎岱。岱皆斬送其首。徽大將甘醴、桓治等率吏民攻岱,岱奮擊,大破之,進封番禺侯。

呂岱途經合浦,與先前赴任被阻的戴良合兵前進。士徽得知呂岱來得這麼快果然非常震驚,一時間慌張不已。本來士氏就沒什麼軍事基因,統治交州四十年也不是靠武力,有限的戰鬥都是小打小鬧,跟東吳軍隊的戰鬥力不可相提並論。面對即將到來的真刀真槍的戰爭,士徽還是膽怯了,帶著兄弟六人脫去上衣“肉袒”迎接呂岱以示投降。結果呂岱卻將士徽兄弟們全部斬首,這實在不應該。

士家在交州幾十年並無殘暴之舉,甚至可以說頗得民心,所以呂岱才會擔心行動慢了當地人會群起響應。可是既然已經投降,至少應該送往武昌請孫權發落,呂岱急著殺人實在有搶功之嫌。

《三國志·士燮傳》載:壹子中郎將匡與岱有舊,岱署匡師友從事,先移書交址,告喻禍福,又遣匡見徽,說令服罪,雖失郡守,保無他憂。

《三國志·士燮傳》載:岱謝令復服,前至郡下。明旦早施帳幔,請徽兄弟以次入,賓客滿坐。岱起,擁節讀詔書,數徵罪過,左右因反縛以出,即皆伏誅,傳首詣武昌。

根據這兩則記載呂岱的行為更加過分。呂岱先是利用了士徽的同族士匡,藉著兩人有舊交而通過士匡遞交勸降信,明確只要士徽肯投降,會保證其人身安全。

面對肉袒請降的士家兄弟六人,呂岱先是好言寬慰讓他們穿好衣服回城休息,第二天早晨又把他們請到營帳,裡面還坐滿了賓客,似乎雙方其樂融融一派和平景象。哪知呂岱拿出詔書,歷數士徽罪過,緊接著左右士兵就把士家六兄弟反綁胳膊架出去都給砍了,首級傳至武昌孫權處請功。

無怪乎士徽的部將甘醴、桓治等人“率吏民”攻擊呂岱,這說明呂岱毫無信義的行為激起了當地人的公憤。但群龍無首的反抗力量自然不是東吳正規軍的對手,都被呂岱一一擊破。呂岱平定交州,進封番禺侯。緊接著呂岱進軍九真郡,又斬殺了一萬多抵抗者。

呂岱的行為被東晉著名史學家孫盛評價為:“君子是以知孫權之不能遠略,而呂氏之祚不延者也。”批評孫權毫無長遠戰略眼光,而呂岱則因為這件缺德事而宗族未能延續,都是報應。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呂岱篇(中)——鎮壓士氏家族的交州刺史

客觀來講,統治交州四十餘年的士家根深蒂固,想要完全和平解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不採取斷然措施,那東吳衰弱時交州必然再次被割據。筆者個人認為,從客觀上,呂岱對士氏及其支持者的血腥強硬態度,對於剷除割據勢力、把交州實際納入東吳統治是有重要作用的。但呂岱的方式確實很惡劣,言而無信、出爾反爾、血腥屠殺,在任何時候都不值得提倡。

呂岱在為東吳拓展在交州的勢力中確實是個爭議人物,客觀的積極作用與主觀的道德缺失並存,到底該如何評價見仁見智吧,下期還將繼續講述呂岱後期的作為。感興趣的話敬請點擊關注吧,同時也歡迎大家翻閱往期其他三國人物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持續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