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匯豐外,渣打銀行也靠中國賺錢,擁有香港發鈔權,年入1700億

很多人都知道香港有四大家族,分別是李嘉誠家族,李兆基家族,鄭裕彤家族,郭得勝家族,他們的產業遍佈香港各個行業,掌控者香港人的衣食住行等等,各個富可敵國。

然而,香港除了這四大家族,還有很多英資財團,他們非常低調,但是各個實力不凡。比如怡和集團,成立於1832年,至今有188年的歷史;太古集團,也有上百年的歷史,旗下擁有國泰航空,控制著香港航空80%以上市場。還有就是最近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匯豐集團,擁有150年以上的歷史。

除匯豐外,渣打銀行也靠中國賺錢,擁有香港發鈔權,年入1700億

這些英資財團不但在中國瘋狂賺錢,還幹一些背信棄義的事情,特別是匯豐,因為出賣華為,受到了國人的聲討。一邊厚著臉皮撈錢,一邊還背後捅刀子,這種企業我們是不歡迎的。

在香港迴歸的時候,我們國家不計前嫌,讓這些英資財團繼續在香港發展,甚至一些還給予了特殊的待遇。在鈔票發行權上就可以看出來。目前,香港有三家銀行擁有鈔票發行權,一個是中國銀行(香港),另外兩家都是英資銀行,分別是匯豐銀行,渣打銀行。

相比匯豐,渣打就低調得多,基本上屬於默默賺錢的那種。渣打集團也是在香港上市,主要也是依靠中國市場賺錢。

除匯豐外,渣打銀行也靠中國賺錢,擁有香港發鈔權,年入1700億

公開資料顯示,渣打銀行是在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特批下,於1853年設立的,至今有167年的歷史。隨後就在1858年就進入中國,並在上海開設了分行,當時還是清政府,1859年又在香港設立了分行。發展到今日,渣打銀行在擁有600多家分支機構,遍佈世界56個國家。在福布斯2019年全球2000強中,渣打銀行排在第357名,營收240億美元(約1700億人民幣)。

從清末到民國,渣打銀行在大陸和香港擴張,到1943年,渣打銀行在中國武漢、天津等10個城市設立了分行。不過,業務主要是經營外匯,兌換外國幣券及旅行支票,吸收存款,活存透支,發放貸款,國內匯兌等項。

新中國成立後,只保留了上海分行,其他地方的業務都關停了。直到改革開放後,再次向大陸其他城市擴張。發展到今日,渣打銀行在大陸網點數達到了100家,包括23家分行,76家支行,和1家村鎮銀行。

除匯豐外,渣打銀行也靠中國賺錢,擁有香港發鈔權,年入1700億

雖然渣打銀行的總部設在英國倫敦,但是香港可以說其大本營之一,它和匯豐銀行一樣,享有發鈔權,可見其實力。實際上,渣打銀行早在1862年,就開始發行港幣,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發鈔銀行。

進入新世紀後,渣打銀行經歷了快速增長,先是收購了ANZ 集團的Grindlays 銀行和香港的Chase 消費者銀行業務,之後,更是以33億美元併購韓國第一銀行,成為銀行業最大的併購案之一。不過,在2010年後,渣打銀行卻陷入鉅額貸款損失之中。

渣打銀行的母公司是渣打集團,於1969年,由標準銀行和渣打銀行合併而來,目前,渣打集團市值為1309.82億港元。

除匯豐外,渣打銀行也靠中國賺錢,擁有香港發鈔權,年入1700億

渣打銀行等英資財團,可以說是享受了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大陸龐大的市場,讓它們賺得盤滿缽滿。據瞭解,渣打銀行發出承諾,確保地區穩定發展,提升就業機會和保障民生。

其實,中國一直本著開放的態度,歡迎外資企業來投資,但如果是一邊賺錢,另一邊又做傷害感情的事情,那確實需要好好考慮清楚,匯豐可以說是最典型的負面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