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元帝的治國之道

漢元帝的皇后叫王政君。在漢元帝還是太子時,有一位非常寵愛的妃子叫司馬良娣。公元前54年,司馬良娣病死了,臨死前對劉奭說:“我是因為別的妃子得不到寵愛,詛咒我才死的。”劉奭很傷心,所以把其他妃子拒之門外。漢宣帝知道後,就讓皇后挑選幾個宮女給太子。皇后就挑了五個宮女,其中就有王政君。太子不感興趣,卻又不好拒絕,所以說:“其中一個還可以。”王政君當時坐在太子邊上,穿得又跟別人不一樣,所以大家以為說的是她,就把王政君送進了太子宮。

王政君雖然是個宮女,但出身不一般,她的父親叫王禁,祖上據說是齊國的田氏。齊國滅亡後,田氏仍被當地人叫“王家”,後來就乾脆改姓王。王禁這個人比較好色,有好幾個老婆,生了四女八男。因為王政君的緣故,後來王家成了西漢後期影響政局的重要力量。外戚干政是西漢後期的主要問題,也是西漢滅亡的主要因素。其實外戚問題在漢宣帝時,就已經有些苗頭了,當時的外戚是史家和許家,只是因為宣帝把權力抓得比較牢,所以外戚干政的現象還不明顯。

漢元帝的治國之道

王政君到太子宮中不久就懷孕了,漢宣帝非常高興,因為太子的妃子沒有一個懷孕的。在公元前51年,王政君生下了劉驁(ao二聲),就是後來的漢成帝。

漢元帝當皇帝這段時間,漢朝可以說是多災多難。他剛繼位不久就發生了多次地震,然後又是瘟疫流行,接著又發大水。到處鬧饑荒,老百姓沒有吃的,甚至有人吃人的情況。當時講“天人感應”,所以災禍多了,就是皇帝有過錯。有人上書漢元帝把責任推到大臣身上。漢元帝於是多次把丞相御史找來責備,說他們沒有盡到職責。當時的丞相是於定國,於定國很惶恐,於是請求告老還鄉。漢元帝挽留他,但於定國堅決要求辭職回鄉,漢元帝也就同意了。

漢元帝的治國之道

接替於定國擔任丞相的人叫韋玄成,他的父親就是宣帝時的丞相韋賢。韋玄成這個人名聲很好,年輕時候學習儒學,通曉儒家經典,為人特別謙虛恭敬。韋玄成有三個哥哥,大哥很早去世,二哥韋弘(負責宗廟祭祀,管理各處陵墓)本來是應該繼承父親爵位的,但是他因為宗廟的事情進監獄了。後來韋賢病重了,家裡問他誰繼承爵位,他卻不說,所以族人商量讓韋玄成繼承。韋玄成知道父親想讓二哥繼承,於是裝瘋賣傻。當時的丞相、御史認為韋玄成沒病裝病,所以彈劾他。但漢宣帝覺得他很有操守,反而讓他當河南太守。韋玄成跟楊惲關係很好,楊惲被殺後,韋玄成被免官了。公元前51年,漢宣帝在皇家藏書的地方叫石渠閣召開會議(就叫石渠閣會議),把比較有名的儒生召集來討論“五經”的異同,目的是進一步統一儒家學說。參加會議的有蕭望之、劉向、周堪等人,韋玄成是當時著名的儒生自然也在其中。因為韋玄成和他父親韋賢都是通曉儒學當的丞相,所以當時有說法“遺黃金滿籝,不如教子一經”。

漢元帝的治國之道

面對這些災害,漢元帝一方面進行救災,一方面不斷大赦天下。這就很有問題,導致了犯罪的行為大大增加。因為知道經常會大赦天下,即使犯罪也不過是關進監獄一段時間就放出來,這樣刑罰就失去了懲戒的作用,社會就十分的混亂。漢元帝的問題在於教條化地遵循儒家思想,在人們的思想水平沒有達到一定高度時去實行儒家政策,所以效果很差。在朝廷外不能安定百姓,在朝廷內部不能任用賢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