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物業領域值得我們為之奮鬥(篇一)

為什麼物業領域值得我們為之奮鬥(篇一)

———記找果果&磁雲攜手週年


前言

值此,找果果與磁雲已達成了休慼與共的捆綁關係,這於找果果的發展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事件。在此,代表找果果全體向李大學(以示尊敬,後文以“李老師”相稱)對找果果的付出表示最真摯的謝意!

磁雲與找果果合作已足一年,在過去一年裡,李老師為了我們項目傾注了非常多的心血,力排眾議的投資、親臨項目的指導、撮合資源的奔波……不得不坦言,找果果若能在未來鑄起一座大廈,那麼,李老師一定是奠基人之一。


為什麼物業領域值得我們為之奮鬥(篇一)


很多朋友問到我們類似這樣的問題:社區這趟渾水折戟沉沙的企業和資本還少嗎?你們是有獨特的模式?還是有強悍的資源?或者只是勇氣?

面對這些,甚至是來自團隊內部的拷問,我們從來就沒有擲地有聲、信誓旦旦的回答過,也從來沒有找到讓別人和自己都絕對信服的標準答案,我們有的,是接受疑問,反覆推演,在無數次自我否定中尋找突破口,在無數次自信與自卑的來回跳躍中尋找路徑。

無論是本著對團隊負責,或對資方的期許,還是用戶們的信任,我們都認為是時候有必要,把我們看到的、擔心的、堅持的都坦而言之,保持謙卑奮進的耐力。


為什麼物業領域值得我們為之奮鬥(篇一)


我們有幾個觀點:

紅利一:社區具備充滿想象力的發展紅利。

社區,在我國是一個行政轄區的概念,兼具了城市服務與行政管理的雙重屬性,隨著我國市場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社區服務逐步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市場為導向,以物業企業為運營服務主體,社區居委會和社會組織為輔的服務形式”。社區是人們物質、精神生活的物理半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消費升級,就是社區服務的升級,人民美好生活的滿足,就是社區服務的完善和更具人性化。

社區服務,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依託於城市發展,其利好植根於人們對城市生活的追求,天然就具備了巨大的發展紅利。其涵蓋行政服務、零售商貿、生活服務、養老醫療、文化教育、休閒娛樂、資產金融七大基本板塊,任意一個版塊放在中國,都足夠支撐一個萬億級市場,無論是從行業類型細分,還是城市區域劃分,支撐幾十家獨角獸企業可能佔比總規模都不會超過十分之一。無論是炒作多年的新零售,還是社區O2O,亦或是未來緊缺的社區養老與醫療問題,還是社區大數據+金融,可以一言蔽之:充滿想象力!


為什麼物業領域值得我們為之奮鬥(篇一)


紅利二:物業是未來社區服務的最佳場景。

在中國城市,社區由國營、私營物業企業管轄的社區面積超過90%以上,換言之:物業企業所能提供的服務範圍和質量將很大程度的決定了社區服務的範圍和質量。物業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空間管理公司”,掌舵者一定也只能,先於政府將“物業服務”與“社區服務”畫上等號(筆者認為政府為了妥善解決社區養老與醫療等各類社會問題,一定會向物業伸手),站隊社區經濟大領域,主動扮演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角色,這是國情和行業賦予物業企業的社會責任,亦是順應城市現代化的巨大紅利。

有一個“流量熱點”的觀點,未來城市生活,市民將是在學校、辦公、路上、商圈、旅遊地、社區六個物理環境中走完這一生。用互聯網的角度看理解起來就更容易了,辦公場地的消費以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瑞幸咖啡等互聯網大咖搶灘最為顯著;路上各類叫車平臺、物聯網終端設備、智能汽車更是生死廝殺這一流量入口;要不是諸如萬達、龍湖、中糧等地產大佬死死扼住商圈的咽喉,恐怕互聯網席捲的會更快;旅遊地和學校具有極強的國有屬性,近些年走入這兩個領域的互聯網大佬也是不勝枚舉;社區作為六大流量之最,生死企業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從近期的“彩生活攜手京東”來看,這一領域的大佬級跨界運作恐怕帶來的不僅僅是行業的警醒,更會是一場大佬們背後醞釀已久,風捲殘雲般的颶風罷。

這裡,說一組數據,截止2018年,中國物業企業管理面積總計超過了300億平方,而全國百強物業企業總計佔比約33%,TOP10佔比約11%,大量小型物業企業管理著我國七成的物業。另外一組數據,2013年-2017年,TOP100市場總佔比上漲20%,TOP10市場總佔比每年遞增1個百分點,收併購井噴,整體物業管理規模“啞鈴雛型”已現,向寡頭演變態勢明顯。按照行業發展規律看,跑馬圈地的過程就是整個行業資本、人才與商業模式重新洗牌的進程。夥伴們,在寡頭形成的過程中,一定充滿著無數誘人的機會。


為什麼物業領域值得我們為之奮鬥(篇一)


紅利三:物業將承接地產的人才與資本。

前段時間,抱著崇拜的心態拜讀了中供鐵軍的《鐵軍》,這裡不得不為地產人打call,無論從頂層設計,還是文化營造,還是管理維度,地產營造和中供鐵軍“套路一致”,甚至某些方面更具優勢。我想,主要是因為互聯網領域的高複製性與阿里成長奇蹟才鑄成了中供鐵軍的“神話”,作為一名曾經的地產營銷人,窺其根本,才讓這個神話真正從我內心中走下神壇。我講這些的目的,不是為了貶低阿里中供鐵軍,只是想說明,地產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聚集了相當多的優質人才,隨著地產行業紅利的終結,人才湧入地產後市場———物業,這是順勢難逆的人才承接。物業必將在未來迎來更多優質人才的加入,甚至可能是井噴式的。這是物業領域的一個人才紅利,可能也是現有物業企業人才優化的重要機遇。

我想再聊聊資本紅利。同理,當地產暴利褪去,新房轉入存量盤活、資產運營後,物業這個平臺的重磅級資本較量才真正拉開帷幕。在互聯網你或許會經常聽到,某某公司市值幾百億,某某公司新進資本幾十億美金,其實,這在地產這個資金更為密集的行業來看,百億級融資多數時候只是一個司空見慣的百萬方的項目,地產人在運作資本的槓桿能力,背後的融資平臺整合能力,是幾十年的行業積累,不敢在效率和質量上輕易武斷其高於互聯網融資平臺,但就規模上,卻是顯而易見的。對於物業來說,地產資本的轉入,當是未來巨大的可能存在的紅利。


此時,我手中還積壓著兩個客戶方的方案,實難就行業問題與我們的模式進一步展開和深入的描述,也取決於很多新的發現相對敏感和階段性的不確定,也取決於我們團隊自身能力有限。我將本篇定為“篇一”,定在未來學習和工作中持續增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