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黨爭”如何割裂美國?醫保何以影響病亡率?

VCG41474522172.jpg

在探究美國新冠疫情為何持續處於高位時,總統特朗普的決策能力是多數美媒口誅筆伐的火力點。

誠然特朗普的搖擺不定,在很大程度上導致美國抗擊疫情的結果走向不明,但如果讓其一人承擔所有“敗筆”也未免有失偏頗。對此,英國《經濟學人》提出了更深一層的原因。

4月11日,美國超越意大利成為全球感染新冠病毒人數最多的國家,然而共和黨和民主黨之爭卻無減緩之勢。那麼,政壇“兩黨分化”在多大程度上拖延了應對疫情的時機?

《經濟學人》分析指出,共和黨和右翼政客在落實防控措施上普遍慢於民主黨政客。

誠然,由於新冠疫情始暴發於大城市以及人口密集的州郡,比如紐約、西雅圖、加利福尼亞州等,因此不難理解“坐鎮”疫情重災區,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相較於其地區都會更早或更嚴格地落實防控措施以遏制病毒傳播。

恰好,這些地方以民主黨人士“坐鎮”為主,比如最近常見諸於報端,頻頻與特朗普唱反調的的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市長比爾·白思豪、華盛頓州州長傑伊·英斯利以及加州州長加文·紐瑟姆。

然而,政治學家發現,即使將地域的傳播指數以及人口密度差異納入考量,結果依舊是共和黨州長在實施“社交距離”上的反應慢於民主黨州長。

有證據表明,美國民眾對防控要求的遵守程度對遏制病毒傳播至關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遵守程度深受所支持的黨派影響。

從手機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共和黨人士對待“保持社交距離”的指令不如民主黨人士認真。

GPS數據顯示,在控制出行層面,2016年總統大選時投票給民主黨的人比投票給共和黨的人力度更大。《經濟學人》發現,於2020年2月28日至3月27日間,在支持民主黨的夏威夷州,民眾出遠門的比例降低了56%;而在支持共和黨的懷俄明州,同樣的時間段,民眾出遠門的比例增加了3%。

這個結果體現出上述兩州民眾分化得很政治,無科學可言。試想新冠病毒在傳播過程中何曾區分過民主黨和共和黨?

再者,美國複雜而又細碎的醫保如何導致病亡率上升?

相較於全球其他國家,美國的醫院更加商業化,國家沒有額外補助給醫院添加更多的ICU床位、呼吸機或者呼吸科醫生。

據美國心臟協會以及體外生命支持組織(ELSO)數據統計,2020年在全美6146家綜合醫院中,只有305家醫院有體外生命支持設備(ECLS)。

醫院商業化的結果是,並非所有的美國人都去得起醫院。

據美國聯邦基金2018年的數據顯示,約有12%的美國人沒有醫保,約23%有醫保但保額不足,這意味著他們可能因高額的醫療費而卻步。在就業群體中,有1.58億人有(僱主提供的)健康保險。然而受疫情衝擊,美國失業人數已超2000萬,這意味著他們中大部分人將失去這份福利。

《經濟學人》認為,鑑於高昂的治療費和不匹配的福利,會有更多本應該得到收治的美國人迫於生計而害怕進醫院,這就會導致死亡率進一步上升。新冠病毒令醫療資源枯竭或成趨勢,這跟誰是美國總統恐怕沒有太大的關係。

特朗普政府曾承諾,聯邦政府將用2.2萬億美元經濟刺激法案中的資金幫助那些沒有醫保的人報銷醫療費,但到底誰有資格獲得政府報銷仍有待解答。

一個善變的總統,分化的政壇以及不完善的醫療體系令美國在這場抗疫大考中露拙。

這或許是一個比大選時更“割裂”的美國。

作者:蘇展

編輯:蘇展

責任編輯:孫欣祺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