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衝動的後果,是餘生難以承受的痛

1

9月9日,福建石獅黃某將大量百元人民幣撒在馬路中,引起路人瘋搶,造成交通擁堵。經瞭解,黃某因工作不順一時衝動,才有了上述行為。對於黃某的不當行為,民警對其進行了批評教育。

黃某此時對自己的衝動行為很後悔,希望撿到錢的群眾能夠將錢歸還。真是衝動一時爽,後果難擔當

網上曾有句笑話:我發起火來,連自己都打!一個人衝動時就像被魔鬼奪舍附了身,已經完全喪失了理智,冷靜後讓他自己再想想,也是吃驚後怕不已,這“火”本不是自己想發的啊!

黃某的衝動雖然讓人遺憾,但幸好還可以引以為戒、下不為例;而有的衝動一旦發生,就再也無法挽回了。

今年5月份,福州香江紅海園發生一起墜亡事件,一8、9歲男孩和媽媽從七樓墜落,雙雙不幸身亡。眨眼間,兩條鮮活的生命沒了。

多少衝動的後果,是餘生難以承受的痛

事發突然,媽媽只穿著內衣,瞬間喋血。而爸爸坐在孩子旁邊嚎啕大哭,喊著他錯了。然而,此時已悔之晚矣,妻兒再也起不來了!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三口之家突然就這樣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小區居民稱,出事的女子是和老公吵架,然後氣急抱著孩子從七樓跳下。

逝者已逝,生者嘆息,衝動很容易,然而生命卻不會再重新來過。

衝動的人,總是放縱情緒支配自己,無所顧忌地發洩,從來不考慮會失去什麼。


2

我們每個人都有衝動的慾望,衝動與你我有關。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說: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理智的人會先讓自己冷靜下來,考慮一個合適的解決辦法;而衝動的人則憤而出手,好像全世界都欠他的,大家都要同情他的遭遇,都要理解他的所作所為,都要體諒他的過錯。

常常看到路怒症發作的司機,危險的動作,不顧後果的發洩,讓人觸目驚心。

多少衝動的後果,是餘生難以承受的痛

司機是手握方向盤、腳踩生命線的人,關乎著至少兩個家庭的身心健康,匹夫一怒,非死即傷。

而有的人卻不以為然,把衝動當個性,當出格當習慣。

大家還記得去年的“高鐵門”事件吧,羅某以其丈夫未能上車為由,用身體阻擋車門關閉,不讓發車,最終被處以2000元罰款。

多少衝動的後果,是餘生難以承受的痛

羅某認為自己的理由很正常,覺得這個舉動根本不值一提,遷就一下等兩分鐘不就好了麼,為什麼執法機關對“這點小事”都要大動干戈呢?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事再小都是大事,別人的事再大都是小事。

影響到自己利益了,便鬧上一鬧,大家就怕了。估計這樣的招數羅某沒少用,得逞次數多了便以為事情本來應該是這樣子處理。這一次沒想到竟然這麼較真不遷就她,簡直“太不講道理了”!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魔鬼,雖然身上捆著理智的繩索,但它總是瞅準時機,掙脫束縛,大發淫威。

多少衝動的後果,是餘生難以承受的痛

去年7月,29歲的四川人蔣某,在出租屋內照看其6歲女兒時,因女兒調皮並頂嘴,蔣某持皮帶、掃把、衣架等物毆打教訓了一小時,女孩被打得全身是傷,手腳淤血發黑。

蔣某打累了還說“別裝了,趕緊起來,我知道你的伎倆”,女孩虛弱地說:“爸爸,我起不來了”,這時蔣某才發現不對,急忙抱起送醫院,可惜女孩最終因搶救無效死亡。

衝動是魔鬼,當我們衝動的時候,我們並不知道,自己就已經變成了魔鬼!


3

沒有誰一輩子不衝動,否則字典裡不會有“後悔”這個詞。即使剛一衝動就後悔,但下次可能還會再次發生。

那麼,我們為什麼剋制不住自己呢?

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的神經學專家保羅·麥克裡恩說:人有爬蟲腦、情感腦和理智腦,情感腦中的杏仁核控制著人的情緒。人們接受到外界信號後,經兩條路到達杏仁核,一條直接到達,這條路速度快,但路途狹窄,信息也不全面;另一條先傳向大腦的新皮層,經理智腦整理分析後再傳給杏仁核,速度慢,但線路寬,接受到的信息準確全面。

衝動的人遇到事情往往不假思索,一點就著,一碰就響,就是因為第一條路佔了上風,沒有給理智腦的分析留下足夠的時間,他的行為完全被情緒左右了。所以,人們常說:“遇事想三秒,世界才美好”。

多少衝動的後果,是餘生難以承受的痛

但是,怎麼做到“想三秒”呢?

我們可以試試保持沉默、轉移焦點、勸服自己、換位思考等辦法。沉默是避免矛盾升級的最基本的方法,少了對手,對方自然覺得興味索然,可以打起得勝鼓歸營了,而且沉默也能讓自己冷靜地考慮問題。

當衝動即將到來時,轉移關注焦點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深呼吸,然後想想美好開心的事,情緒想必會穩定下來,打罵可能會變成說教,說教可能會變成鼓勵。

還有個好方法就是問問自己,這樣做會得到想要的效果嗎?能得到預期目標嗎?或者能換位思考就更好了,考慮一下對方的做法、想法,感受一下對方的心情,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穫吧。

4

衝動這麼可怕,剋制這麼複雜,為什麼非要等衝動到來呢?我們完全可以主動出擊,防範於未然。

拿什麼出擊?溝通!良好的溝通!

俗話說:好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

巧妙的溝通使人感到愉快、親切、隨和,能釋放和緩解壓力,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如果溝通不好,有時候反而會成為衝動的催化劑。

甘肅蘭州21歲的魏某給媽媽發了一條信息:我真的想好好學,考個好大學,希望這個願望,下輩子可以實現吧,我愛你,下輩子,別做我媽了,太累了。

媽媽卻給兒子回覆說:媽媽因你考到外高而榮幸,我希望你這次也爭取轟動一哈周邊的這幾個學生,老師說了,你學習如果用心了,沒問題,你是聰明的娃娃。

這次關鍵卻遺憾的“雞同鴨講”溝通成了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最終使他絕望跳河。

多少衝動的後果,是餘生難以承受的痛

再來看另外一則新聞:今年高考前,一位衡水中學高三女生情緒有波動,孩子家長專門請假2個月陪著孩子玩,還表示高考考成什麼樣都行,最終孩子順利通過了考試,網友們對家長的行為讚譽有加。

當我們衝動的時候,不是傷害自己,就是傷害自己最親的人。人最重要的本事,在於剋制自己本能的衝動。學會剋制,不做衝動的人,不要到了事情難以挽回的地步才後悔莫及,希望我們都能夠拯救自己,幸福前行。

一念生,一念死,一念又花開。當魔鬼即將到來時,希望能默唸三秒,拯救自己。正如《武林外傳》中呂秀才教郭芙蓉說的:世界如此美好,我卻如此暴躁,這樣不好,不好……

原創首發

作者信息:塵飛,理工男,注重教育,關愛孩子,以筆為匕,行俠仰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