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催生新蔡鄉村新“地標”

4月30日,大河報整版刊發報道《高質量發展,催生新蔡鄉村新“地標”》。新蔡縣堅持高質量發展建設大美新蔡,村莊和田野里長出了一個又一個新“地標”,成為豫南大地上一道亮麗風景。 一個又一個新“地標”的出現,使新蔡的高質量發展充滿了生機,迸發出活力,成為新蔡鄉村環境越來越美、產業越做越大、發展越來越快的新引擎。

高質量發展,催生新蔡鄉村新“地標”

高質量發展,催生新蔡鄉村新“地標”

一個又一個新“地標”,成為新蔡鄉村的亮麗風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首席記者李釗通訊員宋超喜文圖


再過五天,就該立夏(5月5日)了;地裡的莊稼,都有了飽脹的慾望。因被春天浸潤,涅槃的新蔡大地在夏的門檻前,蓬勃著攝人心魄的生機和力量。

記者在該縣走訪發現:近年來,該縣堅持高質量發展建設大美新蔡,村莊和田野里長出了一個又一個新“地標”,成為豫南大地上一道亮麗風景。

“花露水”,不再是農戶家今夏的必備品

高質量發展,催生新蔡鄉村新“地標”

龍口鎮趙樓村的梁樓自然村,坐落在106國道旁。一條300多米長的東西大道,從村莊的中間筆直穿過。

記者走進該村莊,被眼前的景象陶醉了:水泥路的路肩,由整齊劃一的麵包磚鋪就;路邊的水溝已被治理捏直,溝坡上鋪植的果嶺草葳蕤;路邊的空地兒上,新栽的是玉蘭、桂花、棕櫚和新建的涼亭點綴其間。放眼望去,農戶家房前牆體上畫的是風景畫,屋後栽植的是竹林。

“淨化、綠化、美化房前、屋後和路邊,是村莊裡環境美,梁樓自然村實現了。”趙樓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東告訴記者:趙樓村的梁樓自然村,2016年脫貧。今年春天,著力打造梁樓自然村的村莊美、環境美,村莊裡鋪草坪3500平方米,植竹3000多棵,建涼亭兩個,種紅葉石楠3000棵、玉蘭1200棵。為徹底改變梁樓自然村村民的出行,龍口鎮政府花費25萬在村莊裡又新修了一條350米長的水泥路。

“你知道什麼是花露水嗎?”60多歲的張喜梅,她家的房子就在路旁。她向記者“透密”:以前,莊上的水溝是臭水溝,到了夏天蚊蟲特別多。“花露水,塗在蚊蟲叮咬處,止癢消腫;一夏天,俺家要用幾瓶花露水。”

“以前,花露水每家每戶過夏必備。”65歲的葛鳳芝,是梁樓自然村的保潔員,正在不遠處撿垃圾的她停下手裡的活兒,走近記者說:“廁所和臭水溝生蚊蟲,都徹底治理了,夏天夜裡睡覺沒蚊蟲叮咬了,家裡也就沒必要買花露水放在床頭了。”

“以前,我們的記憶是村頭亂堆亂放的柴火垛和村中的臭水坑。”在梁樓自然村,幾個小夥兒向記者感慨:而如今,村中的涼亭、牆體畫、樹林裡的小鹿雕像與我們每天相伴,他們是我們村莊環境美的新“地標”。


田野裡,蛙聲一片“奏響”農家致富曲

高質量發展,催生新蔡鄉村新“地標”

“在我們這一帶,黑斑蛙的叫聲,是張寨村的‘音樂名片’;張勝利的76畝黑斑蛙養殖基地,是張寨村的新‘地標’。”龍口鎮黨委書記高建民,對該鎮張寨村出現的扶貧新產業——黑斑蛙養殖,讚賞有加。

記者走進張勝利的黑斑蛙養殖基地,蛙聲陣陣,池中一隻只頭大眼圓的黑斑蛙在茁壯成長。43歲的張勝利,是張寨村的“傳奇”人物:初中畢業後,去廣州打過工,在福建收過廢品;後來,他跑到山西太原,在太原商人趙普的洗車店和商店洗過車、當過搬運工。

“那時,他(趙普)是我的老闆;現如今,他出資幫我創業,我們是合作共贏的合夥人。”張勝利向記者追憶:在老家,父母年齡都大了,家鄉脫貧攻堅的支持力度又大,有了回鄉創業的念頭後。跑了多個地方考察項目,發現黑斑蛙養殖無汙染,利潤空間大;緊接著,他在湖北襄樊一黑斑蛙養殖場打了近半年的工,學會全套養殖技術後回到了家鄉。

“鎮、村兩級很給力,全力支持,2018年在本村租地76畝建起了蛙池,投放了400萬尾蛙苗。”張勝利扳著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19年,出售蛙苗180萬尾,每尾5分錢;出售成蛙兩萬斤,平均售價25元一斤。今年留種蛙1600多斤,僅產出的蛙苗一項,除自己養殖基地留用的外,還能出售3000萬尾蛙苗。

“勝利在家鄉流轉土地養殖黑斑蛙,出租土地的本村農戶,每畝每年收入租金1000元;村裡的村民在他的養殖場務工,增收、顧家兩不誤。”張寨村村支部書記張樂義說:更為重要的是,他在村裡開天闢地養殖黑斑蛙,在家鄉趟出了一條致富新路子。家鄉人跟著他學,黑斑蛙養殖大戶在十里八村已“繁衍”出了10多個。


村頭車間,工業製品一車車運往城市

高質量發展,催生新蔡鄉村新“地標”

在豫南油漆業界,新蔡縣餘店鎮的餘店村名聲很響——餘店村的龔莊村民組村頭的扶貧車間,是豫南油漆桶製品生產的“大本營”,50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裡,日加工生產標準化油漆桶3000多個。

記者走進該車間,見剪板機、磨邊機、衝床、自動卷圓機、縫焊機、上底機、上蓋機、點鼻機……一應俱全。從機械剪裁馬口鐵皮,到成品油漆桶製出,整個流程機械化操作。

“車間裡的工人,都是本村的村民,農忙時下地幹農活,農閒時來車間務工,每人月平均工資兩三千元。”56歲的龔秀友告訴記者:這個“廠”,是他2018年辦起來的。

龔秀友,在油漆桶生產領域已摸爬滾打了近40年,曾在山東聊城一油漆桶製品分廠裡當過15年的廠長。2017年下半年,餘店村在本村的龔莊村民組村頭建起了標準化扶貧車間生產廠房,龔秀友返鄉在該車間裡辦起了這個廠。

“上個月,給河南潤南漆業有限公司生產了8000多個上口徑265毫米、下口徑258毫米的錐形油漆桶。”龔秀友介紹:都是訂單產品。駐馬店、信陽、南陽、周口四市,現如今有13家大型漆業公司用他生產的油漆桶。“拉貨租車不方便,買了一輛中型高欄貨車,過幾天就開回來了;生產出的油漆桶沒地兒放,準備過幾個月在車間旁建一個400平方米的倉庫。”

龔秀友生產的油漆桶,一車車駛出村莊,運往城市,餘店村也因此出了名。龔莊村民組村頭的這個50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享譽豫南油漆業界,成為豫南油漆業界油漆桶生產的新“地標”。

一個又一個新“地標”的出現,使新蔡的高質量發展充滿了生機,迸發出活力,成為新蔡鄉村環境越來越美、產業越做越大、發展越來越快的新引擎。

高質量發展,催生新蔡鄉村新“地標”

來源:掌上新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