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日記告訴我們的究竟是什麼?

近一個時期,FF的武漢日記被炒得沸沸揚揚,可謂佔據了各個平臺的熱搜,從而形成了“FF日記”現象。目前,人們在網上網下熱議FF日記,贊同者有之,批評者有之,褒貶不一的評論充滿了民間輿論場。

為什麼FF日記能夠引起這麼強烈的反響?FF日記到底寫了什麼又告訴人們的是什麼?今天,我借平臺一角,談談我的個人看法,如有不妥還請海涵,本文權當探討。

01

FF是湖北乃至我國的實力派作家

據資料記載,方方曾經擔任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省文學創作系列高評委會主任,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一級作家。可以說,如果文筆不能達到一定的水準,是不能獲得這樣的頭銜的。這個頭銜意味著她是受到黨和國家培養多年的廳級官員,即使退休後也是享受著廳級待遇的作家。

FF的作品我讀的不多,其代表作有《風景》《萬箭穿心》《琴斷口》《軟埋》等等。人們對她文字語言的評價是這樣說的,她簡潔明快、舒暢淋漓的敘述中蘊含著敏銳的洞察力和深逮的人生思考,其作品《風景》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說,並因此而成為中國“新寫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似乎FF的頭銜和獲獎作品,過去只是在圈內被尊崇,而社會了解她的並不多,甚至讀過她作品的人也是不太多。可是,這次武漢乃至全國的戰疫,卻成就了這個退休在家的知名作家,一部《方方日記》讓她火遍了大江南北、海內海外,或許,現在不知道方方的人不多。這些,似乎又驗證了這位“中國‘新寫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的實力。

FF日記告訴我們的究竟是什麼?

所謂實力,如果分解詞素的話指的是實在的力量。小到一個個體大到一個國家都存在著兩種實力的問題,一種是硬實力,一種是軟實力。我們國家的硬實力與軟實力都在臺面上擺著,我暫且不分析。但就一個人,或者一個作家的這兩種實力即硬實力與軟實力解讀一下。

一個作家的硬實力包括其個人的學歷、職務、收入等,對於FF來說,無疑這是她已經擁有了且具備了的硬實力;一個作家的軟實力主要是指一個人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性格氣質和文化修養的綜合表現,這些軟實力或許對FF來說,某些方面或某種程度上她還是有所欠缺的。

當然,我說的這意思並沒有詆譭FF實力的意思,我是說她在個人軟實力上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假如說,FF沒有一定的實力,那麼她的《方方日記》或《武漢日記》不會在這麼短短兩週的時間內就被翻譯成英文版、德文版且登上暢銷書排行榜第一。

02

FF是一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古今中外,文學有現實主義與批判現實主義之分。現實主義重在表現現實生活,對現實生活持較公正和客觀的態度,多持肯定和褒揚的立場,換句話說是現實樂觀主義;而批判現實主義重在批判,對現實持反對和鞭撻的立場,在某些方面和某種程度上是有些偏激的傾向。

批判現實主義是指十九世紀在歐洲形成的一種文藝思潮和創作方法,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是在繼承以往文學中的現實主義傳統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文學傾向。對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塑造,是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一個重要特點。

最早作出“現實主義是批判”的論斷的是法國作家蒲魯東,正式提出批判現實主義並給它下定義的是高爾基。批判現實主義突出的特點是比較廣闊和真實地展示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對現實矛盾的揭示十分深刻和有深度。

FF日記告訴我們的究竟是什麼?

世界批判現實主義代表作家有司湯達、巴爾扎克、狄更斯、托爾斯泰等;代表作品有《紅與黑》、《人間喜劇》、《艱難時世》、《復活》等等。這些批判現實主義題材特別強調當代性、真實性、客觀性,比較廣闊、比較真實地展示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對現實矛盾的揭示具有相當的深度,著力揭露社會的黑暗,批判社會的罪惡。

對於一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而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強調冷靜地觀察現實和真實客觀地描寫現實.他們反映的生活面極為廣闊,幾乎觸及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作家們極其重視細節的描寫,力求使每個細節都達到精確。

19世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是法國小說家,一生寫出了91部小說,被稱為現代法國小說之父。其作品《人間喜劇》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百科全書”。他借鑑了其他文學題材的特點,把戲劇、史詩、繪畫、造型等多種藝術形式融入小說創作中。

巴爾札克之所以真正偉大,就在他握住了現實,而且握住了全體。巴爾扎克對現實主義文學最大的貢獻在於他對典型人物形象和社會風俗的細緻刻畫,並表達人物性格在社會環境中的變化和發展。

而我國也不乏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與代表作品,從五四運動時興起的文學革命至今有許多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如魯迅、矛盾等,矛盾的《子夜》深刻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我們也有許多作家都寫過批判現實的作品,比如著名作家冰心就曾寫過問題小說,這類小說涉及社會上的種種問題,但我們後人始終不能把冰心歸為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話又說回來,為什麼說FF是批判現實主義作家?FF算不算是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這要看FF的作品究竟是日記還是文學了。如果單從文學的角度講,她的作品記載和反映的是武漢市封城這一人類歷史上的隔離事件,敘述了封城時從官員到普通百姓的手足無措,以及所涉及的交通、公共服務等在疫情中方方面面的矛盾糾結等問題。

FF日記告訴我們的究竟是什麼?

但是,她只“握住了現實”,卻沒有“把握住全體”。批判並不是為了批判而批判,揭露亦並不是為了揭露而揭露,主要是給人傳遞以信心、希望與力量,給社會帶來滿滿的正能量。可是,她只用重墨寫下了疫情中人們的焦慮、無奈、矛盾與糾結,而沒有從戰疫大局上客觀敘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全民戰疫的場景,至少說,她的這部文學作品是不完美的。

03

要一分為二的客觀分析FF日記

上面我說了FF是實力派的作家,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更貼切的說是寫實類作家,這並不是我對FF的吹捧或讚揚,至少可以說是對一個作家最基本的尊重。勿容置疑,看待FF日記要一分為二,客觀公正的分析FF日記作品的得失,只是就此談點個人觀點,我絲毫沒有貶損這位大作家的意思,但願FF作家看到後不要給我扣帽子,也請大家在評論時更不要打棍子。

得與失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有得就會有失。先說FF日記的得,FF作為戰疫中心的一名作家,在封城之日開始寫作,能夠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甚至道聽途說的發生的事情與故事,用日記的方式記錄整理出來,這是其作家的職責所在,理應給予肯定。

尤其是一箇中國籍作家,寫出的作品在短時間內被翻譯成英文版、德文版且登上暢銷書排行榜第一。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至少說這部作品被西方所重視、所青睞,不然,他們絕對不會在這麼短時間內就以不同的文種翻譯成書,且幫助其宣傳和銷售,還打上醒目的標籤:《武漢日記:來自疫情源頭的信息》,而且還會給其不菲的版權版稅效益。

我們透過《武漢日記:來自疫情源頭的信息》短短的幾個字,感覺到FF日記就像一個巨大的衝擊波,迅速帶來了一系列的“失”,而這個“失”有的是可以挽回的,而有的是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可以說,這個“失”既有個人層面的,也有國家層面的。

FF日記告訴我們的究竟是什麼?

就個人層面而言,受眾或者讀者在閱讀作品後,會對這個知名作家給予許多懷疑和問號,據武漢的讀者反映,武漢日記中充滿了太多不合實際的內容。可以說,這個日記內容包括了封城後作者的個人生活,作者的醫生朋友說的一些不太確定是否屬實的事實,和作者以發洩為主的個人感想,以及從一些個人生活中可以看到封城後普通武漢市民生活的部分縮影外,其餘的內容價值並不大。

作為寫實作家的武漢封城日記,片面放大了很多個人的悲劇,又不能正確的衡量相應問題的責任,總是把一些個人的悲劇強制的放到政府和個人頭上,這樣就給一些經歷過苦難的人一個錯誤的引導,讓武漢這個曾經承受了悲傷的城市傷口上又加了一把鹽。

在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一部不太適合在武漢封城情況下給眾人閱讀的日記,儘管日記中包含很多作者經歷的客觀事實,但一些道聽途說的非客觀事實也有許多,作者過度強調人禍的作用而不提病毒引起的天災,甚至很少觸及面對天災人們萬眾一心、團結戰疫的英雄壯舉和場景。

作者突出了個人英雄主義,而對整體疫情的全局處理視而不見。很多地方不適當的讓個人觀點替代了武漢市民或他人觀點,忽視了一個千萬人的城市停止運轉的難處,忽視了建設火神山醫院,方艙醫院的不容易,忽視了滿足群眾日常物資的不容易,忽視了政府的決策能力與執行能力,忽視了太多太多為了封城后辛勤工作的基層人員。

作者整個日記做為抗疫的主角,不尊重這個可能會在人類歷史刻下深深烙印的病毒,以及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團結戰疫而譜寫的那一曲曲壯麗凱歌。尤其是,日記充滿了對暗淡的黑暗場景、悲慟的現場以及消極因素的敘述而缺少整體抗疫的深層次思考。

可以說,武漢作為中國戰疫的主戰場已經承受著過多的壓力,武漢是一個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對病毒不瞭解就進入可抗疫工作的國家,中國成功的遏制了新冠肺炎病毒,整體上中國抗擊疫情的工作是最優秀的,中國的戰疫經驗是對全世界戰疫工作的一個推進與引領,而我們的戰疫經驗卻在其作品裡並沒有得到足夠的積極的弘揚與彰顯。

FF日記告訴我們的究竟是什麼?

讀罷這部作品,我想到了上世紀70年代西方某國的一個攝影記者安東尼,曾不遠萬里來中國採訪,當他到武漢長江大橋時,面對天塹變通途宏偉壯觀的武漢大橋視而不見,卻非要拍攝橋頭晾曬的衣服和橋旁的一堆垃圾。

打個比方說,我們大都認為孔雀非常美麗,尤其是孔雀開屏後那色彩斑斕的扇面更美。可是,孔雀開屏後卻露出了羽毛下的小小斑點,而有的人專門盯著這個斑點,就說孔雀是不美的,這似乎是有點瞎子摸象的嫌疑吧。

我個人認為,世界上目前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抗疫工作做的更好!世界上任何國家面對疫情的肆虐也沒有一本如同FF日記般的作品出籠!或許,作者起初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也是手忙腳亂,甚至思維混亂,面對無數武漢患病待醫的同胞深感悲憫與悲泣不能自抑,而匆匆下筆。

然而,當我們的戰疫持續遞進,且措施硬核,效果顯著時,再那麼悲泣悲傷的寫下去似乎就有些不妥。我們知道,武漢人民不容易,馳援的醫生不容易,我們的作品應該在此基礎上重新聚焦,講好中國戰疫故事,傳播正能量的中國聲音,要感謝武漢的付出,感謝武漢人民的付出,感謝馳援武漢醫務工作人員的巨大付出,向所有為了這場戰役付出的人民致以崇高的致敬!如果這樣,日記豈不是更好嗎!

04

西方為什麼熱捧FF的武漢日記

目前,西方發華勢力藉助疫情一直在搞事情,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政治勢力一直在嚷嚷不停,認為中國在抗疫過程中,信息不公開、不透明,導致他們遭受疫情損失,因此要求中國賠償。

而FF日記在這種時候,又被翻譯成各種外文版出版,且墜上--《武漢日記:來自疫情源頭的信息》的標籤,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別有用心之舉。

FF日記告訴我們的究竟是什麼?

什麼是日記?日記是以日期為排列順序的筆記,屬於記敘文性質的應用文。日記來源於人們對生活的觀察,因此可以記事,可以寫人,可以狀物,也可以寫景,內容廣泛。FF日記被外文出版為武漢日記,且是疫情中心的人寫的,這自然就會成為一個被西方追捧的靚點。

在某種意義上說,方方日記必然會被反華勢力所利用。他們會打著來自中國疫情最中心聲音的旗號,就如同一個撬動各方政治勢力的支點,一方面可以用來團結這些反華勢力,加深他們的心理自認即就是中國錯了,向中國索賠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事情。

如果方方日記僅限於國內流通,沒有翻譯成各種語言,並流通到世界各地,這屬於人民內部矛盾,我們應該容下這樣的批評,聽取這樣的聲音,讓我們的體制變得更好、更完善。

但是,如果在這種全球戰疫的時候,將文字火速翻譯成世界各種語言,賣到世界各地,可以說FF是嚴重涉嫌利用這些被代表群體的情緒,為自己牟取利益,並順帶產生給外部勢力捅中國而遞刀子的效用。

這不是危言聳聽,看看亞馬遜售書的序言介紹上,都說了些什麼?日記封面的設計上又寫了些什麼?國外出版商已經把她打造成了一個為中國政府所迫害的“良心”作家形象,即她突破專政體制的壓迫,勇敢的站出來為千百萬人吶喊而發聲。

其實,不是我們容不下揭露批判與批評,而且這不是正常的揭露批判與批評,而是刺向每一位善良的武漢人乃至中國人民的尖刀,而且在不遠的將來可能很快就會刺向我們。

我們允許和需要內部監督,更允許和需要內部發出不同的聲音,但是,我們不需要海外勢力刺向我們的尖刀,尤其在這種無比微妙的時刻,在很多國家虎視眈眈想向中國主張索賠的時候。

所以,方方日記迅速給他們送去了安慰劑,說你們想的都是對的,中國確實是一個腐敗無能荒誕可笑的國家。表面的繁華和抗疫成功下面,全是窟窿和謊言。於是,這些西方國家底層民粹便迅速“如獲至寶”,通過方方日記重新找到了他們的自信和定位。

方方日記的寫法,從表面上來看,是挑不出大的毛病的。可是,被西方國家出版並打上:“來自疫情源頭的信息”的標籤,這似乎已經就變了味。因為,東方與西方,外國人與中國人關注的視角是不太一樣的,他們始終是帶著有色眼鏡看我們的,也是經常會以莫須有的理由打壓和攻擊我們的。

所以,如果方方日記在西方世界名聲大振,甚至被西方熱捧到可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時,那麼FF日記是她以全中國人民的利益,為她的成功祭旗的。還可以說,如果將來發生的可能對中國的圍攻之時,或許FF日記就是在無知無畏中給別有用心的人和國家遞出的刀子。

FF日記告訴我們的究竟是什麼?

或許,作家FF看到這段文字會不高興,因為你的日記初衷並不是這樣子的,可是造成的結果卻出乎你及每一位中國人的預料與想象,現實就是這樣的殘酷無情的擺放在這裡了,而且已經起到了你意想不到的效果。儘管我們都不希望看到這樣的效果與結果。

前天我看到臺灣愛國人士邱毅先生的一段視頻,邱先生聲嘶力竭的分析針對性很強嗎,也很到位,可是,被作家FF狠狠的怒懟了;前不久,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先生善意的分析與批評,也遭到了“你以為你是誰”的猛懟;面對網絡網友善意的提醒與批評,作家FF一概給予猛懟可謂語言犀利,甚至給予極左帽子的批發或文革式的棒子揮舞。難道一個容不得半點批評的作家就是一個好作家嗎?

如果有一天,FF的日記真的被國際反華勢力所利用,成為攻訐中國政府、團結海外反華勢力、逼迫圍攻或求償中國的一個底層撬動支點,歷史終將證明,那個人只是一個小丑而已。

總之,我希冀在新冠肺炎中承受傷痛的人們早日擺脫傷痛,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日益繁榮昌盛,祝願我們的人民幸福生活以後不再出現疫情!同時,我更希望那些借FF日記而圍堵打壓中國的西方反華勢力們的夢想永遠化為泡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