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斌養豬脫貧記——垣曲縣古城鎮三聯村常斌斌脫貧故事

點擊右上方字體“關注”,即刻免費閱覽和分享黨的喉舌《運城公益網》,獲取最快好人好事,並參與留言評論

“咱莊稼人,以前就想著守著幾畝地過活,沒想到現在還能發展養豬產業,不僅學到了養殖技術,家裡還脫了貧,收入也提高了。這多虧了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的幫扶。”回想起自己近年來的奮鬥脫貧故事,常斌斌很有感觸。

常斌斌是垣曲縣古城鎮三聯村人,雖家境貧困,但性格要強,不等不靠不要,憑自己的雙手摘掉貧困戶的帽子,走上產業致富之路。

人窮“志”不短

三聯村位於垣曲縣古城鎮東北處,由南嶺、下嶺和上嶺3個自然村組成,站在任何一個自然村極目眺望或是低頭俯瞰,展現在面前的都是溝壑林立和蜿蜒綿長的小路,望不到盡頭。多年前,偏僻、貧窮、落後是人們對這個小山村的第一印象。

2013年,常斌斌的父親突患腦溢血,讓這個家庭頓時陷入困境。父親的醫藥費、3個孩子上學開支、家庭日常開銷,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全部壓在常斌斌夫妻身上。就在這一年,他的家庭因病因學致貧,通過三聯村村民代表大會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面對家庭的困境,常斌斌沒有被壓倒。2014年,在駐村工作隊的建議下,夫妻倆再三考慮,決定通過養豬改變窘迫的生活現狀,供3個孩子完成學業,治療父親的病。

說幹就幹。他在自家的房屋後蓋起了豬舍,養了兩頭母豬,希望通過母豬自繁自育發展養豬產業。造化弄人,由於經驗不足,又恰逢豬市低迷、行情不好,一年下來,常斌斌不但沒賺到錢,還欠下了不少外債,妻子不得不外出打工,維持一家生計。就在常斌斌一籌莫展的時候,市發改委駐三聯村第一書記李東良來到他家,和他徹夜長談,詳細分析了養豬失敗的原因:沒有資金養不了豬,沒有技術養不好豬,不掌握市場行情必然會失敗。第一書記的一席話,讓他感悟頗深,信心大增,決心重新再來,做一個科學養豬的新農民。

截至2017年,常斌斌先後8次參加養殖技術培訓,在實踐中總結出“養豬要講究方法、科學配料、強化衛生、嚴格防疫”等經驗,從一個對養豬技術不咋懂的門外漢變成一個養豬專家。2015年,他養豬收入兩萬元,2016年收入3萬元,這讓常斌斌心中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政策“巧”給力

2017年年底,由於非洲豬瘟,常斌斌養豬虧損了5萬元,常家的養豬產業再次遇到坎坷,急需資金扶持幫他渡過難關。

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瞭解情況後,及時入戶與常斌斌溝通,宣講國家金融扶貧政策,小額扶貧貸款可以幫助他解決資金缺口問題,還不用付利息。申請期間,駐村工作隊員協助常斌斌跑鎮政府、跑信用社,成功貸款5萬元。貼息的時候,李東良幫助常斌斌辦理相關手續。截至2019年年底,他享受國家扶貧貼息4398.32元。

通過參加養殖技術培訓和自己努力鑽研,常斌斌在養殖技術管理上已遊刃有餘,加上國家小額扶貧貸款資金的扶持,2019年通過自繁自育銷售小豬130頭獲利7萬餘元。今年年初,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行業面臨考驗,但養豬產業的“春天”來了,豬價回升,豬崽也持續漲價,常斌斌抓住時機,不分晝夜辛勤勞動,追求豬舍、飼料、環境、疾病控制的科學統一,3個月銷售小豬100餘頭,銷售收入達到12萬元,為一家人的好日子帶來了希望。

看著活蹦亂跳的小豬仔,常斌斌笑了,駐村工作隊員笑了,第一書記笑了。

脫貧“智”相扶

根據常斌斌3個子女均在上學的實際情況,駐村工作隊員多次入戶走訪,宣傳落實教育扶貧政策。自2015年以來,現在中北大學讀大四的兒子常智慧享受國家貧困生救助6000元,享受大學生資助5000元;幫助在山東第一醫科大學讀大一的大女兒常文慧享受國家大學生資助5000元,享受貧困大學生救助4400元,高中期間享受貧困學生國家教育救助6000元;幫助二女兒常文佳在初中期間享受國家“兩免一補”3750元,上高一後享受國家貧困生救助2000元。

“孩子們上學得到這麼多資助,我打心眼裡高興,也非常感激黨的好政策。要不是教育扶貧,3個孩子的上學費用會對家庭帶來很大負擔。”常斌斌說。

與此同時,常斌斌的妻子劉三琴通過幫扶責任人的聯繫介紹,外出到北京餐飲店務工,每月工資4000元,一干就是4年,現在已經被提拔為帶班負責人,除了正常的工資外,每月還能領到績效獎。

“斌斌一家子是三聯村貧困戶脫貧的一個縮影,看著他一路走來通過發展養豬產業實現脫貧致富,我們真替他高興。現在的三聯村大力發展扶貧產業,集體經濟收入有了提高,村民們有了致富門路,村容村貌更加美麗整潔,相信村民們的日子會更加紅紅火火。”李東良說。

好人好事電話熱線:0359-2120208 郵箱:[email protected] 公益慈善合作微信:130514222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