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預防孩子自私,家長要學會以身作則


最近聽說,小L和婆婆吵架竟是婆婆說的一句話。某天,小L和孩子買了些零食和水果,大寶抱著水果慌慌張張地往自己住的樓層跑去。剛好被奶奶撞見說,買好吃的東西,不給奶奶分享一些嗎?孩子沒出聲,隨後火氣兇兇來一句媽媽,我們什麼時候買東西不給您吃啊?“我只是和孩子說一句,你也不至於發脾氣?”“那記得當初我老公在家,您和爸爸告狀,說我們買了雞爪不給您吃”就這樣得理不饒人地和婆婆吵了起來。孩子生活在這種隨時都會開罵的環境裡,孩子自私也是理所當然了。

我認為:大人的做法,往往會影響著孩子的行為。有話說“百善孝為先”自己身為父母,先要自己尊敬父母。如果你孝敬父母,孩子會學著你的模樣去做,如果你對父母不敬,孩子也會對長輩不敬。

從小開始教孩子要尊老愛幼,自己也以身作則。這樣的家庭教出來的孩子,不需要父母的提醒,應該會知道怎樣做。

然而,我朋友小D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在這個以“孩子為王”的時代,老人往往會被我們忽略。為了生活更好一些爸媽上班,爺爺奶奶揹負起送孩子去學校和興趣班的責任。不管天氣多麼炎熱還是多麼寒冷都必須堅守在送孩子去學習的路上。小D也知道父母的不易,工作不忙時,也儘量早回來接孩子。

體晾父母的不易,孩子學會體晾你的辛苦。

工作忙的原因小D幾乎下班回來,婆婆已經做好飯菜了。回到家滿懷歡喜和婆婆打招呼。吃飯前,先盛好湯給父母,吃飯期間自己會給老人夾菜,孩子也知道給老人夾菜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由於婆婆腰不好,有些行動不方便。小D老公每天給媽媽洗腳。一邊洗腳一邊看還有哪些需要。邊聊天邊洗腳。孩子會體貼說,爸爸您也好辛苦,我們一起幫奶奶洗腳唄。一家人開開心心。孩子生活在其樂融融的環境中,想必一定會尊重長輩。

不管買零食和水果,都會買些老人喜歡吃的東西。每次吃水果前,都必須要求孩子先給爺爺奶奶,然後自己才可以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知道吃東西之前,要先給長輩,而不是自己。預防自私要讓孩子從小學會分享,分享有時候不一定當時會有回饋,時間長了,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身邊人。

托爾斯泰說,教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反思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想讓孩子成為愛分享、不自私的人,以身作則,自己先去做好。等你做好了,孩子自然就成為優秀的人。

歡迎關注樂立媽咪,我們一起學習育兒知識,共同成長,遇見更好的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