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不僅是“詩仙”“酒仙”,還稱讚過一種“仙茶”


李白不僅是“詩仙”“酒仙”,還稱讚過一種“仙茶”

茶是我每天都要飲的,但對茶的研究並不多,前幾天,寫了一篇文章《茶真的是神農發現的嗎》,是我寫的第一篇有關茶的文章。也引發了我的一個研究和寫作點,決定寫一些茶的文章,算是與茶友們相互溝通的媒介吧,也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凡事總有一個切入點,茶也不例外,它本身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我想從茶詩入手,開啟一段茶文化的研究和茶文章的寫作。

從神農氏發現茶以來,一直是作為藥來使用的,也就是解毒、提神等,那時的茶還沒有成為人們的日常飲品,也還未與詩歌和藝術發生關係。

詩因茶更添雅淡,茶因詩流傳廣遠。茶最早與詩的結合,要追溯到《詩經·邶風·古風》,其中有一句“誰謂荼苦,其甘如薺。”這裡的“荼”就是指茶。詩與茶的完美結合要到唐代,特別是中唐以後,陸羽《茶經》問世,對茶的採製、取水、取薪、茶具、烹飲都有了詳細的說明,也使茶真正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特別是陸羽提倡的細煎慢飲法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和歡迎。

據統計,唐代約有茶詩500首,宋代多達1000首,再加上金、元、明、清,以及近代,總計約有茶詩超過2000首。這些茶詩以優美的文字、雅緻的意趣,表達了中國茶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茶的喜愛、對人生的摯愛,對中國茶文化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從今天開始,我計劃從中選出30位詩人每人一首詩,分析一下其中蘊涵的歷史文化信息,共同感受茶詩的雅韻,讓喝茶的生活更有詩意。

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當然非李白莫屬,他既是“詩仙”又是“酒仙”,現存詩1050首中,與酒有關的170首,我們非常熟悉的有《將進酒》《月下獨酌》《山中對酌》等,但他寫茶的詩卻有且只有一首,《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採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

朝坐有餘興,長吟播諸天。

在詩前,李白還寫了很長的一段序言,全文如下:“餘聞荊州玉泉寺近清溪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有白蝙蝠,大如鴉。按仙經,蝙蝠一名仙鼠,千歲之後,體白如雪,棲則倒懸,蓋飲乳水而長生也。其水邊處處有茗草羅生,枝葉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採而飲之,年八十餘歲,顏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熟,異於他者,所以能還童振枯,扶人壽也。餘遊金陵,見宗僧中孚,示餘茶數十片,拳然重疊,其狀如手,號為‘仙人掌茶’。蓋新出乎玉泉之山,曠古未覿。因持之見遺,兼贈詩,要餘答之,遂有此作。後之高僧大隱,知仙人掌茶發乎中孚禪子及青蓮居士李白也。”

著名文學評論家李長之教授就寫過一本專著叫《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講了李白求仙求道的一生。李白作為一名虔誠的道教徒,既被人稱作“仙”,比如“詩仙”“酒仙”,也喜歡用仙來形容美好的事物。比如這裡說的“仙人掌茶”,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仙人掌”,而是有一個與李白有關的典故。

當時,李白住在金陵,他的侄子李英,也就是詩的題目中提到的僧中孚,從荊州玉泉寺來金陵看他,主要是請教詩的,作為見面禮給他帶了點茶,也沒說叫什麼名字,只是說,在玉泉寺附近有個乳泉洞窟,邊上有一些茶樹,枝葉如碧玉。寺裡有位老和尚常用它來沖水喝,八十多歲了,面如桃花。李白一聽很高興,接過茶葉一看,它們像人的手掌一樣,就給茶葉起了名字叫“仙人掌茶”,並寫了這首詩,讓後人知道“仙人掌茶”這個名字,是我李白和僧人中孚最先這麼叫的。

我沒有喝過這種茶,不能評價它的品質到底如何,不知會不會如李白所說,喝了以後能“還童振枯,扶人壽也。”但從李白一貫的作風來看,他是不會像我們現在一些代言人一樣,只要給錢就說好的,更何況當時也沒人給他錢讓他代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